刍狗的相关诗句是:刍狗自刍狗、刍狗刍灵事可知、未因刍狗放公心。
刍狗的拼音是:chú gǒu。注音是:ㄔㄨˊㄍㄡˇ。结构是:刍(上下结构)狗(左右结构)。
刍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刍狗详细内容】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刍狗[chúgǒu]⒈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二、基础解释
古时结草为狗形,以供祭祀之用,用毕则弃之。后借以比喻无用之物。
三、汉语大词典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晋刘琨。《答卢谌》诗:“如彼龟玉,韫椟毁诸。刍狗之谈,其最得乎?”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明唐顺之。《读东坡诗戏作》诗:“扫除李杜刍狗语,出入鬼神傀儡门。”康有为《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之六:“杂学与夷学,视儒若刍狗。”
四、国语辞典
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刍狗[chúgǒu]⒈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引《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周宣传》:「刍狗者,祭神之物。」
五、关于刍狗的造句
1、天地不仁,是以万物为刍狗,秦帝不仁,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冥冥之中的主宰者又是怎么设计着英雄折刀,美人迟暮的悲情故事,也许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视苍生为草芥。
4、古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番凄壮景象,是为上苍所不屑。
5、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常人只是一厢情愿、出于个人喜好而主观地粉饰、美化生活及其目的。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六、关于刍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