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繁体是:吏部。
吏部的拼音是:lì bù。注音是:ㄌ一ˋㄅㄨˋ。结构是:吏(上下结构)部(左右结构)。
吏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吏部详细内容】
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
二、网络解释
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三、综合释义
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韩子苍言,欧阳文忠公寄荆公诗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谢朓于宋明帝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沉约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文忠之意,直使谢朓事。”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宋江端友《韩碑》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四、汉语大词典
(1).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韩子苍言,欧阳文忠公寄荆公诗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谢朓于宋明帝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沈约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文忠之意,直使谢朓事。”(3).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宋江端友《韩碑》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五、关于吏部的词语
六、关于吏部的诗词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和谢吏部》>> <<《王阮亭客部枉评予诗作此寄赠兼怀令兄西樵吏部》>> <<《觉非彭吏部》>> <<《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