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相关词语是:刀笔吏、分别部居、封疆大吏。
吏部的拼音是:lì bù。注音是:ㄌ一ˋㄅㄨˋ。结构是:吏(上下结构)部(左右结构)。
吏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吏部详细内容】
⒈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⒉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韩子苍言,欧阳文忠公寄荆公诗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谢朓于宋明帝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也。文忠之意,直使谢朓事。”引沉约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⒊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引宋江端友《韩碑》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二、网络解释
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三、汉语大词典
(1).旧官制六部之一。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2).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韩子苍言,欧阳文忠公寄荆公诗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谢朓于宋明帝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沈约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文忠之意,直使谢朓事。”(3).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宋江端友《韩碑》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四、国语辞典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吏部[lìbù]⒈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英语MinistryofAppointments(inimperialChina)德语MinisteriumfürErnennungen(Geo)法语MinistèredesnominationsdanslaChineimpériale
五、关于吏部的造句
1、王世充僭号,署少吏部,颇亲近用事。
2、是一个少年官人,因仇家诬枉,失了宜职,只求一关节到吏部辨白是非,求得复任,情愿送此珠子。
3、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
4、或许是他的诗歌打动了吏部官员,庞锦还因此当上了浙江嘉兴府平湖县教谕。
5、不久改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凡三年,天性孝友。
6、臣建议,撤去他巡抚之职,再押回京师,交由吏部与大理寺议处,然后公示此案,以儆效尤。
六、关于吏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