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渔的基础解释是:亦作/'观鱼/',见/'观渔/'。春秋时鲁隐公故事。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
观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观渔详细内容】
1.亦作'观鱼'。2.春秋时鲁隐公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杨伯峻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鲁隐观渔于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观鱼”。春秋时鲁隐公故事。引《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杨伯峻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鲁隐观渔於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昆明池,博士姜须諫,乃止。”唐高适《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三、综合释义
亦作“观鱼”。春秋时鲁隐公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杨伯峻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鲁隐观渔於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昆明池,博士姜须諫,乃止。”唐高适《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观渔[guānyú]
四、汉语大词典
亦作“观鱼”。春秋时鲁隐公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杨伯峻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鲁隐观渔于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于昆明池,博士姜须谏,乃止。”唐高适《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五、关于观渔的词语
六、关于观渔的诗词
<<《观渔·老渔取鱼倍知津》>> <<《游列真观刘道士拉上潮际观渔》>> <<《观渔船水碓有感》>> <<《观渔·林光漏日烟霏湿》>> <<《冬日观渔猎者》>> <<《观渔舟·晚晴吏退漫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