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益主要作品:《睹木平和尚》《金屑眼中翳》《改令·措大吃酒点盐》《题法云寺双桧》《隋堤词·尝忆江都大业秋》等。字号:号无相。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浙江余杭。出生时间:885年。去世时间:958年。主要成就:“法眼宗”创始人。
关于文益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文益的诗词 点此查看文益的详细内容
《睹木平和尚》、《改令·措大吃酒点盐》、《金屑眼中翳》、《定西番·苍翠浓阴满院》、《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赠华山游人》、《浣溪沙·春暮黄莺下砌前》、《女冠子·碧桃红杏》、《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浣溪沙·碧玉冠轻袅燕钗》、《题法云寺双桧》、《隋堤词·尝忆江都大业秋》、《何满子·无语残妆澹薄》、《女冠子·修蛾慢脸》、《赠华山游人·曾折松枝为宝栉》、《与琳法师》、《浣溪沙·晚起红房醉欲消》、《酒泉子·钿匣舞鸾》、《浣溪沙·一只横钗坠髻丛》、《酒泉子·闲卧绣帏》。
二、史籍记载
文益在地藏院与同行者洪进、休复、绍修等投依桂琛禅师,虔诚参谒,勤奋修学,皆得契悟,成为桂琛的弟子。文益在桂琛的点化下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文益在地藏院得度后,又与众人行历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以西地区),州牧招请文益主持崇寿院,在临州崇寿院弘扬佛法。开堂说法之日,上堂答时,深受众僧诚服。因而四方传开,前来向文益请益受教者甚多,常以千计。文益晚年深受南唐烈祖李升的敬重,先后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报恩禅院、清凉寺开堂接众。由于金陵在五代宋初战乱较少,百姓文化水准较高,其思想得到较大范围传播。文益在金陵三坐道场,四方僧俗竞向归之。李升赐号“净慧”。文益禅师宣讲禅要,总以眼为先。他认为万物以识(即认识)为先,而识物者是眼睛。他曾有一首《三界唯心》歌,题标为心,实际指眼。其歌词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非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因此,后人称其为“法眼宗”之祖,其所开禅宗法系,因称法眼宗。
三、作品一览
文益著有《宗门十规论》,他主张“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不著他求,尽由心造”,提倡“对病施药”,“量体裁衣”。宋道原《景德传灯录》辑有《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记载了许多公案,可以看出法眼宗的教义。比如法眼宗认为,真正的悟解,就是你看万物时,不再是用肉眼,而是透过了真如之眼。这叫做法眼,或道眼。某次,文益问僧徒们说:“眼沟不通,是因为被沙塞住了;可是道眼不通究竟是被什么塞住呢”?僧徒们都无话以对,他便自答说:“只是被眼所阻碍罢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肉眼没有用。只要它们不塞住了道眼,还是非常有用的。有一次,文益与南唐中主李璟谈论佛道之后,一起观赏牡丹花。中主敦请文益作首偈子,文益当下便诵出:拥绒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中主听后,顿悟禅旨。
四、历史评价
文益非常博学,精通传统的典籍。但他却不是书本知识的奴隶。他常引证古人的话,但由他的口中说出,都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有个学生问他:“什么是古佛?”他回答:“现在就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