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既遂标准有哪些?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既遂标准有哪些?

来源:欧得旅游网

银行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及特征。根据我国法律,如果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犯罪分子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至二十万元罚金的处罚。该罪的特征包括侵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以非法方式使用资金,犯罪主体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故意且追求牟利的目的。

法律分析

一、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是如何的

1、对于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的犯罪分子,我国人民法院对于进行处罚所适用的具体标准如下: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特征有哪些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是指不记入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账目,以逃避国家金融监管,至于是否记入法定账目以外设立的账目不影响该罪成立。“非法拆借、发放贷款”,是指将没有入账的资金挪借给其他单位,或者将没有入账的资金作为贷款发放其他单位或个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

拓展延伸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及其法律适用条件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是指在吸收客户资金的过程中,达到了使资金无法入账的阶段,并且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已经完成犯罪行为的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既遂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资金已经被吸收,即实际发生了资金流转的行为;二是资金无法入账,即具备了使资金无法正常入账的手段或条件。法律适用条件包括:有明确的吸收客户资金的行为,具备使资金无法入账的手段或条件,以及达到了既遂标准的证据充分、证据确凿等。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确保公平正义、维护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是指在吸收客户资金的过程中,达到了使资金无法入账的阶段,并且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已经完成犯罪行为的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既遂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资金已经被吸收,即实际发生了资金流转的行为;二是资金无法入账,即具备了使资金无法正常入账的手段或条件。法律适用条件包括:有明确的吸收客户资金的行为,具备使资金无法入账的手段或条件,以及达到了既遂标准的证据充分、证据确凿等。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既遂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确保公平正义、维护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九条 (删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