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颈鼠兔:别名,为兔形目、兔科、鼠兔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北美洲北部靠近极地的山区,包括美国阿拉斯加中部和南部地区、加拿大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常选择附近有草场的岩石下筑巢,领地范围直径约30m,不同个体的巢穴相距30-70m。
肩部和颈背有肉眼很容易辨别的毛色较浅的灰斑,好似白灰色的衣领,因此得名。与北美鼠兔亲缘较近,形态相似。有趣的是,它在冬季并不会像其他极地哺乳动物那样冬眠,冬季仍然保持活跃的状态,并利用积雪来保暖。
科目分类:兔子;生存环境:高原;颜色分类:灰色_棕色;性情分类:野性;最大体型:22cm;毛型长度:中等;寿命年限:7年;适宜温度:16℃±7℃;食物饲料:植物
斑颈鼠兔形态特征:
体长17-20cm,重120-185g。前肢掌骨5指,后肢掌骨分4指。头部和颈部周围的皮毛有棕色斑纹。每年只换一次毛,冬季不会换新毛,而皮毛只是比夏季更厚一点。腹部皮毛呈白色或浅灰色,身背暗灰色皮毛。与北美鼠兔区别在于,北美鼠兔在的面部腺体上被棕色的毛,而斑颈鼠兔面部腺体上披米色的毛。斑颈鼠兔的头骨体积更大,耳部颞骨伴有更大的鼓室泡,但斑颈鼠兔的鼻腔更短。牙齿的形态也是区别斑颈鼠兔与北美鼠兔的重要分类学证据。
斑颈鼠兔生活习性:
高寒食草动物,喜欢独居,有固定的领地范围和巢穴。通常在早晨和午后外出觅食,在巢穴附近的草场觅食草本植物,极少在巢穴半径10m外的区域觅食,可能是为了快速的躲避捕食者的追逐。
斑颈鼠兔饲养方法:
夏季会大量收集草本植物,储存在领地的石洞中形成干草堆,作为冬季的食物来源,收集越冬食物的过程会从六月开始并持续到七月末。虽然会在这一过程中摞起多个草垛,但一般会有一个主要的草垛,并且更专注于这个主草垛的收集。还会收集极地鸟类的尸体食用,作为脂肪和蛋白质的来源。
斑颈鼠兔繁殖方式:
通常会与巢穴地附近的异性成为配偶,雄兔常在交配造访多个不同领地的雌兔,并交配,交配高峰期为5-6月。雌兔在岩石下方的巢穴中产崽,每年只产1窝幼崽,偶尔产2窝,每年产崽2-3只,1岁性成熟。雌兔在怀孕期消耗大量能量,对幼崽的哺乳和养育的投入远大于雄兔。幼崽会在出生后大约30天结束哺乳期并开始在地面上活动,但不会马上离开巢穴独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