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鼻浣熊:别名山豿,为食肉目、浣熊科、长鼻浣熊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野生于安第斯山脉,海拔1300-4250m的云雾森林和帕拉莫矮树丛林。1865年命名,共3个亚种。动作敏捷,非常活跃,适应能力非常强。白天觅食,夜间在树上休息。IUCN列为近危。
浣熊家族体型最小的成员,浣熊科唯一长吻代表。与浣熊相比,体形较瘦,尾巴也长得多。它脸型像熊,鼻子比熊更为细长。它的生存模式与社会性与其他的浣熊相似,群体通常6-8只,但是也观察到50-80只的大群。
科目分类:食肉;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性情分类:温顺;最大体型:54cm;毛型长度:中长;寿命年限:20年;适宜温度:20℃±6℃;食物饲料:杂食
长鼻浣熊形态特征:
体长40-54cm,尾长20-30cm,重1-1.5kg。皮毛粗糙,体色深橄榄色、褐色,喉部和胸部褐色稍浅,带有浅红色色调。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个体有黑色的底毛,而来自厄瓜多尔的个体有白色的底毛。面部窄长,从头到鼻逐渐缩小,鼻端尖锐,裸露无毛。尾巴带有灰色或浅灰色的黑色环,在行走时经常直立。
长鼻浣熊生活习性:
社会性强,雄性单独行动,雌性喜欢群居,5-12只母兽和幼仔组成一个群体。常以群体为单位在白天觅食。觅食后留下大片翻动的土壤,以及很多用爪子挖掘和鼻子探插形成的独特小洞。
长鼻浣熊饲养方法:
颇为适应人工安第斯桤木林。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的成虫和幼虫,特别是甲虫、蚱蜢、蝗虫、蜈蚣、蜘蛛、马陆、蚂蚁,还吃蛙类、螃蟹、蜥蜴。还取食果实、树叶、草根和苔藓。
长鼻浣熊雌雄分辨:
雌雄形态区别较为明显,过去人们认为雄性和雌性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在它们生活的当地,雄性也被叫做“孤独的长鼻浣熊”,人们把它与群居生活的分别看待。
长鼻浣熊繁殖方式:
雄雌性在2-3年内达到性成熟,年轻的雄性在2-3岁之间达到性成熟后,便被从群体中赶走。雌性大约在2年内达到性成熟,但仍会呆在群体中。繁殖季节2-3月,一只雄性将与多只雌性交配。妊娠期74-77天,临生产时,雌兽在树上建巢,每胎产仔3-6只。幼仔10天左右睁眼,3周后可行走,长到4-5个月断奶,但一直与母亲保持亲密关系,直到第二年产下一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