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不如一静的基础解释是:指动不如静,采取行动不如静观事态的变化。也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不必多此一举。
一动不如一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一动不如一静详细内容】
⒈ 本谓动不如静。后亦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解。引: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王西彦《春寒》:“一动不如一静,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⒈本谓动不如静。后亦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解。引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王西彦《春寒》:“一动不如一静,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
二、国语辞典
⒈ 南宋孝宗游幸杭州灵隐寺,有僧净辉相随,见寺前有飞来峰,问净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典出宋·张端义。引:《贵耳集·卷上》。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人行事谨慎小心,以静制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一动不如一静[yīdòngbùrúyījìng]⒈南宋孝宗游幸杭州灵隐寺,有僧净辉相随,见寺前有飞来峰,问净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典出宋·张端义。引《贵耳集·卷上》。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人行事谨慎小心,以静制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成语解释一动不如一静
三、辞典修订版
南宋孝宗游幸杭州灵隐寺,有僧净辉相随,见寺前有飞来峰,问净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典出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人行事谨慎小心,以静制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
四、出处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五、关于一动不如一静的成语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一动不如一静 百动不如一静 安安静静 稳稳静静
六、关于一动不如一静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