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息肉会引起腹胀吗
胆囊息肉可有胀气的症状,胆囊息肉有的病人可以并无胆绞痛的发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适、嗳气、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往往误认为自己是患了“胃病”。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无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胆绞痛、发热等症状。
胆囊息肉可有肠、。性的感染途径,肠道细菌自门静脉回流至肝脏,如未能被单核一巨噬细胞消灭,肝内细菌可经淋巴管蔓延至胆囊,或随胆汁排出于胆囊,引起感染。肠道内细菌也可由蛔虫钻入胆道而带入,并引起胆道梗阻。
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低,因此在患胆囊息肉时,症状并不典型。老年人患胆囊息肉的临床最明显症状是疼痛,由于胆囊息肉充血刺激腹膜,引起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放射。呼吸和活动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发烧、腹胀,疼痛减轻后,肿块。
知道了胆囊息肉之后,在此提醒大家,无论是什么疾病,大家都不要放弃战胜疾病的信心,每种疾病在大家的努力下都是可以击退的,树立信心才是击退可恶的疾病的一大关键。
二、致息因子可诱发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通常胆囊息肉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引起胆囊息肉的病因如下:
1、摄入胆固醇高
爱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品,也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劳倦过度,亦可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2、忧思过度,睡不安稳
郁结伤脾,复被外邪所搏,脾主肌肉,忧思过度,伤及脾气,脾虚则运化失常,肌肉失养,又受外邪,正邪相搏,逆于肉理而结成肿快,导致胆囊息肉。消化功能紊乱,有慢性胆囊炎。这些都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
3、致息因子
胆囊息肉病以发病率高、致癌率高为特点。胆囊息肉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内产生致息因子,引起胆固醇积聚、腺瘤突变,从而形成息肉,并在一定条件下,恶变为癌。这是胆囊息肉的病因。临床上85%以上的患者,不需治疗。
4、肝脾不和,气血郁滞
肝主疏泻,脾主运化,肝藏血而脾统血,郁怒伤肝,思虑伤脾,疏泻运化失常,气血郁滞而成瘤。这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
此外,男性肥胖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三、胆囊息肉患者注意饮食也很重要
随着生活条件的快速提高,大多数人在饮食上变的不再节制,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这其实对健康十分不利,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胆囊息肉。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呢?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通过上文的具体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彻底明白胆囊息肉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另外,也希望大家能够学会善于克制自己的饮食,不要随便乱吃东西,最好能够每个月到医院做下系统检查,以做好疾病的排查工作。
四、规律进食预防胆囊息肉
很多人觉得胆囊息肉没有什么症状,就不用怕了。但是胆囊息肉还是可以引起其他疾病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预防。
1、规律进食
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息肉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息肉的形成。
2、讲究卫生
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息肉也很有帮助。
3、做好驱虫工作
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息肉。
4、保养胆囊
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