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锻炼老人“四注意”
老年人在春天进行锻炼,首先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幅度不要太大。在整个冬天里,由于天气影响和春节的耽搁,很多老年人的活动量相对于平时大大减少,因此,刚进入春季,大多数的老年人的肌肉会比较松弛,关节韧带也比较僵硬,身体的协调性受到影响。这时的锻炼,应当以恢复为主,做一些活动躯体、关节的活动。
其次是应注意不要太早。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早间和晚间的气温都很低,特别是早上,雾气比较大,空气中的杂质也比较多,这时候并不适合锻炼;太阳出来、雾气散尽后,气温有一定的回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有一定减少,这时才是比较适合的时间。睡眠较少和习惯早起的老年人在清早起床后可以在户内做一些活动或其它事情,等到条件合适时再出来锻炼。
第三是要注意在锻炼前适量进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新陈代谢要慢一些。在锻炼前适当地进一些热食物,比如牛奶、麦片等,可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的循环,也可以使身体协调性得到提高。但要注意一次进食不要太多,而且在进食后应该有一个休息时间后再锻炼。
第四是要注意保暖。春寒料峭。人体在运动后发热,这时如果做不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受凉感冒。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老年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更应该注意保暖。
高层低层住几楼合适?
在欧洲,住在六层以上的楼层被认为有害健康;在美国,高层住宅的房价比低层便宜一半;在俄罗斯,一楼失宠......实际上,每层都有自己的小气候。楼层不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不同。日前,俄罗斯《科学与生活》上发表文章,探讨人类合理居住高度的问题。从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要说心理上舒适,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不用朝下瞧人。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空气循环减缓、空气换气受阻、阴影和湿度增大、污染也比较严重。因为汽车和柏油马路使空气中饱含甲醛、一氧化碳、氮......至少远离汽车路干线200米才算安全。一般人认为,三楼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这里集结大量有害物质。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但是,城建生态学家却认为,居住楼层不要超过六楼。因为高层的空气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鲜,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城市,30米以上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心理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不要住在六楼以上的楼层,窗外的环境十分重要。身居高层,整天面对的是砖墙,能引起孩子对自己和对世界的不由自主的敌意。理想住宅的标准是:房子不超过六楼,自然景色优美,一边是公园,另一边是秀水。树和水都是极好的过滤器,不让尘土通过。高层居民的另一个无形的敌人是电磁辐射。钢筋混凝土结构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房子循环,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顶层。所以,高层居民经常头疼或心情不好。居住在一楼的人常受噪声干扰。事实上,住在二十楼也难避免噪声。声音通常以最短的路线传播,但有时高层同样听见汽车干线上的嘈杂声。原来,声波的路线跟树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关。有时,声音无法到达高层的窗户,就自由地往上走。这个因素在选择住宅时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