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身边小事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从身边小事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欧得旅游网

从身边小事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 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面对如此身边如此多的与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协调的事, 我们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吗? 文明,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我们一同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吧!

关键词: 身边小事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修养

一、 身边与精神文明要求相违背的事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 你不算失败, 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 你不算失败, 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 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鲁迅先生有说过这么一句话: 中国人欲存争于天下, 其首在立人。立人就是要完善个人修养, 人的精神文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完善个人道德修养, 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然而, 在现今这个要求建设精神文明, 提倡和谐的社会里, 不文明行为却不时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不和谐事件随处充斥于社会, 举不胜举。

首先, 让我们回顾一下身边发生的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事例:

一、 坐过一路公交车的同学都知道, 一路车那是一个挤, 我们经常是费了九牛二虎才挤上车, 车上早已没有了座位。 就在前不久, 我们在一路车上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在市中心, 一个孕妇上了车,车随即开动起来, 孕妇也随着晃了起来, 眼看就站不住了, 却没有人让座, 这时候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起身给这个孕妇让了座。 那天刚好下了雨, 老爷爷一手抓着扶手, 另一只手用伞用力地撑着地。 旁边的一些年轻则人若无其事的继续他们开心的谈话, 还不时地发出哈哈的笑声......在这个提倡公共文明的呼声不断高涨的社会, 就连小学生都知道, 会遵守的道德规范, 他们却充耳不闻、 熟视无睹!

二、 还有一件我们都亲眼目睹过的事, 在师院附属小学那栋教学楼里,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外教在各楼各个教室之间穿梭, 他在干什么呢? ——他在捡我们这些中国大学生丢在自己国家、 自己教室里的垃圾! 相比他一个大老远来中国教书的客人的行为, 我们这些所谓主人的行为实在是太令人汗颜了!

三、 现如今各种造假层出不穷, 已经蔓延到了文化领域。 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高校学术造假事件, 以至于“打假斗士” 已经忙得只打“大老虎” 的地步。 20**年, 浙江大学药学院揭露的学术造假丑闻事件。 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 20 篇, 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 9 篇。 除作为合作作者的 1 篇论文外, 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 8 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 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 以及一稿两投、 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 重复发表、 擅署他人名字、 擅自标注基金资助、 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这种不端的行为居然频繁发生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身上, 实在是让中国的教育蒙羞啊!

四、 20** 年 1 月 4 日晚, 中国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在教室给学生上最后一节选修课, 不少学生在上课之时把论文上交后就离开了, 没有留下来听课。 杨帆来到教室讲了一段课后, 发现人数大大不够, 便开始锁门点名。 因担心不及格, 二三十名离开的学生闻讯后便聚集在教室门口, 期望有机会获得准许进入教室。 一名男同学到门口抬起脚狠狠地踹了一下门, 杨帆见状, 开始大骂学生,“混蛋, 畜生!给我站出来, 属老鼠的啊!” 等等一些不文明的话出了口。 一名女生悄悄进入教室取书, 在教室坐了约 5 分钟后准备离开。 杨帆见状批评该女生扰乱课堂秩序, 不尊重老师, 要带其去保卫处, 并发生肢体冲突。

在传统社会,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 学生格物致知。 如今, 很多教授把提职称、 凑科研成果、 开公司、 拉项目等当作“本分” , 不少学生又把大学作为混个文凭找份工作的手段。 导致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失落, 昔日为人津津乐道的和睦师生关系日渐解体,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早已没有了“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那么亲密了。

五、 据北京市民政局相关人员介绍, 十二五期间被评为见义勇为荣誉市民的见义勇为人员, 其奖励金将有望从现行的 1 万元增加为 5万元, 牺牲人员将从现行的 20 万元增加为 30 万元, 加上各区县和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奖励, 见义勇为牺牲者最高可获 45 万元奖金。什么时候我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家的见义勇为的行为居然要靠提高奖金才能继续下去了? 诚然, 做好事不求回报乃天经地义之事, 但是好心没好报就要遭天打雷劈了, 对见义勇为的奖励是理所应当的, 北京市拟提高见义勇为奖励金的数额也是合情合理的, 否则,见义勇为惨遭不幸, 负了伤甚至牺牲了, 都置之不理, 试问谁还敢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搭了一条性命, 实在勇为不起来。 见义勇为的确需要、 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至于奖励金的数额提高是否可以激励民众的积极参与, 毋容置疑, 确实是有效果的, 做好事有钱拿, 并且明文规定数额, 必有贪财者为之, 但是, 一个有社会道德有正义感之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他的见义勇为绝不是奖金的使然, 而是他自身所具有的道德素质以及正义感的召唤, 民之惧死, 奈何以钱驱之?

以上的例子, 不时在当今的社会, 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上演, 举不胜举。 作为中国人, 我们应该为自己不文明的行为感到惭愧。 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 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 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我们目前正越来越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挑战。 对于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的我们, 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 要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 要深刻的认识这些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与当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还记得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 一个晨练的青年, 一边跑步锻炼身体, 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 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 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 早晨跑了一路, 好事做了一路, 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建设社会主义就在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同志反复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 两手都要硬, 一再批评一手硬、 一手软的现象。 这几年,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又一再要求从各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这说明,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那精神文明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 它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究竟扮演的一个什么样角色, 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它的战略地位吧。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 体现在经济、 政治、 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不单是思想文教部门的任务, 而且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任务, 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 爱国者的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和全面改革的展开, 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 重大进展。 中国党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一系列僵化观念而提高到新的水平; 全定团结, 民主法制逐步健全, 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展开, 积累了 许多新鲜经验;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开始树立, 教育科学文化日 趋繁荣; 党的优良传统在发扬,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好转。 这是主流。 同时必须看到, 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同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指导方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严重的消极现象还有待人们用很大努力去消除。 全面地估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充分地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才能坚持不懈地把这方面工作抓上去, 否则就会贻误全局。在社会主义时期,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它 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 是引导人们对自 己的主观世界自 觉地进行改造, 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 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 一个民族的素质如何, 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 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 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作为自己的目 标和归宿的。

改革开放以来, 同志反复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 两手都要硬, 一再批评一手硬、 一手软的现象。 这几年,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又一再要求从各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这说明,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尽管现在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要拨过重重阻碍, 但是我们更坚信文明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上都能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那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离我们不远了。

三、 加强文明修养, 做社会主义好公民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 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只有当道德的血液流淌在所有的社会成员身上, 才能真正实现市场淘汰, 无道德者寸步难行,有道德者行遍天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目睹、 听说了这么多与与和谐社会不和谐的事件, 又了解到精神文明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之后, 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行动了呢? 那从我们应该怎样逐步改变这种与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协调的局面呢? 应该怎样加强大家的精神文明修养, 促进精神文明更好的发展呢?本文将从国家法制、 学校教育和公民自身责任三个方面来解决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障碍, 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1 . 用法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 同步推进。 ”法制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特殊的社会规范, 它不仅能有效地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 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而且能够维护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用法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就必须建立、 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法规、 条例、 制度。 而现如今我国的经济、 政治迅速发展, 但是国家法制却没有跟上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很多法律不健全,甚至有些事件发生后居然到了无法可依的地步。 另外, 很多发生在身边的很多不和谐的事情是个人道德不高的表现, 而这些道德规范并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合理地规定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 精神文明就得依靠法制来推动, 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 无论是指导经济建设, 还是惩治, 搞好党风和社会风气, 都要按着、 法律、 法令办事, 要在全社会形成学法、 执法、 用法、 守法的良好风气。

现在我国在利用法制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近取得了一些成就, 诸如各种打假活动。 现在每年的 3· 1 5 打假活动已经深入人心, 并且取得了不匪的成绩。 法制教育也通过各种途径蓬勃开展起来,以真人真事教育人们提高自身法制意识, 构建精神文明。

2. 以学校教育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

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进行法制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配合, 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 人们的坚定信念, 培养人们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增强自尊、 自信和自强的民族精神, 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 反对假恶丑等等。而学校的精神文明教育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 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现在学校里发生的小如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 图书馆占座, 大如聚众斗殴、 学生不尊重老师, 与老师发生言语肢体冲突等与现在精神文明教育相违背的事情, 无不反映着学校在思想教育的贯彻落实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所以学校在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

学校应多树立在思想道德方面突出的榜样, 以表扬为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活动, 美化校园, 活跃气氛, 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 学习、 生活等方面的条件, 净化校园内外育人环境的问题。

3. 加强自身文明修养, 规范个人行为

在改变社会风气、 净化社会环境时, 光靠教育是不行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 法制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人, 要靠人去实现, 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作为新时代公民, 要做行动的巨人。 要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 倡导文明, 修身自取, 从小事做起, 与文明握手, 向陋习告别。动动你的手, 把自己的垃圾丢入垃圾桶, 坐公车的时候为老弱孕残让个座, 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这其实很简单。 我们完善自己的精神文明修养, 并非一定是要什么了不起的举措, 而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 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到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于我们的一举一动。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 而公共文明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 如果有人不注意自身的文明修养, 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 不会!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 是本。 人要有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做起。 所以鲁迅先生有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欲存争于天下, 其首在立人。 立人就是要完善个人修养, 人的精神文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完善个人道德修养, 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如果我们不是从身边做起,这个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因此, 要把国家法制、 学校教育和公民自身责任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 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打击精神领域的各种犯罪活动, 用学校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情操, 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使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地发展。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 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影响不大。 一个经典的例子, 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么一点点酵母, 不就是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 让自己酵素, 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 新世纪新时代, 新国家新文明, 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 要让它活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让文明无所不在, 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 让文明与我们同行!

参考文献:

【1】 文选. 第二卷【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268

【2】 李君如 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N】 .日报.1991.8

【3】 王大春 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力的研究 【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5, (01)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