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合同双方可约定违约金,应适当反映违约情况。违约金低于损失可增加,过高可减少。若未约定,违约金应等于实际经济损失。赔偿范围包括履行利益和信赖利益,解约费用等。赔偿方式有恢复原状、金钱赔偿和代物赔偿。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违约金应反映实际损失,可上诉追偿。
法律分析
一、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如果合同双方对违约金有约定,按照合同约定处理。《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如果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一般等于违约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借款合同违约费用范围有哪些?
除了法律另有详细的规定外,赔偿范围应当包括:
1、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包括可得利益(履行利益)和信赖利益。
2、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
(1)债权人订立合同所支出的必权费用;
(2)债权人因相信合同能够履行而做准备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3)债权人因失去与他人订立合同机会所造成的损失。
(4)债权人已经履行合同义务时,债务人因拒不履行返还给付物的义务给债务人造成的损失。
(5)债权人已经受领债务的给付物时,因归还该物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合同违约赔偿的方式
赔偿损失的方式具体有三个,一是恢复原状,二是金钱赔偿,三是代物赔偿。
1、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指回复到损害发生前的原状。例如借用人损坏了借用的收录机,经修好后返还出借人,这里的修理即是恢复原状。
2、金钱赔偿:违约后的恢复原状,实践中多显有困难,故举出金钱赔偿,其简便易行,是赔偿损失的主要方式。
3、代物赔偿:金钱赔偿时遇违约人资金困难,没钱的,若违约人有其它财产,可以折抵相应金额,代物赔偿,即以其它财产替代赔偿。
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如果当事人有不履行义务或者有合同当中的违约事项,当事人的另一方有权索要违约金。如果违约金高于或者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可以进行上诉对违约人进行追偿。
结语
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是根据法律规定的,如果合同双方对违约金有约定,则按照合同约定处理。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也可以约定违约损失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一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一方可以请求减少违约金。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违约金一般等于实际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违约费用范围还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等。赔偿损失的方式包括恢复原状、金钱赔偿和代物赔偿。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赔偿方式。如有违约行为,违约方应支付违约金并履行债务。如违约金与实际损失不符,可通过上诉追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