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我国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居七、八、九三个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

  据史料记载,在中秋节,赏月的习俗自古就有。《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有迎寒和祭月的仪式。中秋体现出的是一种月亮文化,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一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每年中秋,更是中华民族收获情感与劳动成果的季节。

  中秋过节,开始于唐代。到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中秋节“临轩玩月,……安排家宴,团聚子女,以酬佳节”的记载,形成风尚。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流传至今。苏东坡有《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的诗句。已将“月”和“饼”联系在一起。

  说到中秋,不能不说到月亮。遥望中秋时节的夜空,朗朗明月高挂之时,内心会有着无限的遐思。不经意间会吟咏出《诗经•陈风•月出》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句。这应该是与月亮有关的最早诗句了。以月光之美映衬出人物之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诗文歌赋对月亮的描写已有许多。南朝周祗的《月赋》,则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亮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幻化景色的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明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苏东坡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此时的月亮已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象,它成为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象征了。

  皓月当空,通脱潇洒,有着雄浑高古之美的圆月,用数不尽的象征创造着数不尽的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美好形象。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无不饮酒赏月,吟咏诗文,以月之美,带给人以享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