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古城酒泉北端的大漠深处,有一处连绵几百公里的绿洲盆地,古老而文明的“丝绸之路”重镇金塔,就镶嵌在这片绿洲上。它与祁连山支脉南夹山有15公里之遥,闻名甘肃河西走廊的鸳鸯池水库就座落在南夹山之间。夹山脚下的金塔县城依山傍水,可谓窗含祁连雪,门对鸳鸯池,南望山重水复,北看柳暗花明,似有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化之妙。
鸳鸯池旅游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驰名河西走廊,享誉酒泉地区。它东邻张掖,西迎敦煌,南连酒泉、嘉峪关,北通内蒙古额济纳旗。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公里,312国道从鸳鸯池东边而过,酒航公路横跨鸳鸯池北侧直通航天城。鸳鸯池以其独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美景,成为敦煌古代飞天到航天城现代飞天旅游热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相融汇,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相结合,向人们展示着雄伟壮观的现代风姿,风格迥异的古典建筑,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
鸳鸯池水库依山傍水,水域辽阔,峡谷幽深,峭壁凌空,三面环山,重岩叠翠,是一座集蓄水、灌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与下游5公里处的.解放村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合称“母子湖”。站在水库大坝向东眺望,解放村水库和金塔县城一览无余,好似“一城春色半城湖”,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
鸳鸯池,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资源。多年来,鸳鸯池风景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托“山、谷、水、湖、沙、林”六大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通过不懈努力,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和娱乐项目有冲浪、垂钓、采石、健身、看戏、购物、饮食、度假等,使游者流连忘返。
鸳鸯池水库的形成与发展,倾注了各级党政组织、政界要员、水利专家、热心民众的智慧和血汗。新中国成立伊始的1949年10月16日,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的彭德怀,专程前来视察鸳鸯池水库,体察民众疾苦。
20__年8月31日,对鸳鸯池水库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水库大坝彩旗飘扬,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以及随行的专家教授20余人视察鸳鸯池水库,钱正英详细询问水库的建设情况和管理运行情况,她特别关注水库的沙害治理情况。
鸳鸯池的来历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相传,公元初盛夏的一天,西天瑶池王母脚踏五彩祥云,前往瀛洲要与东王公百年相会。路过祁连北麓,倍觉气侯炎热,王母便从腰间摘下天鹅羽扇扇凉驱暑。忽然一声巨响似天崩地裂,王母大惊,即派随行仙吏仙女到人间查看究竟。原来是娘娘的如意鸳鸯坠掉落凡尘,撞击山岗,陷下一个大深池,当地老百姓都盼望池中有水,王母立即招来龙王商议,龙王派三太子嘲风前往解决。嘲风来至祁连山下,拈弓搭箭向着雪山高峰射去,顿时祁连雪水顺山坡而下,向大池方向流来。嘲风跟踪巡查,酒泉和金塔之间一个夹山却将水阻拦,嘲风抽出丈八宝剑,憋足拔山之气,顺着大池方向划开一道地沟,引水入池。从此,池漫水溢,涓涓不息,浇田耕牧,得以永年。因王母鸳鸯玉坠成池,故称其为鸳鸯池。嘲风回报,王母寻思,既为鸳鸯池,当应有鸳鸯,于是摘下玉坠,吹一口仙气,顿时间,两只小鸟飞身入池,一对鸳鸯游弋水面。这正是:鸳鸯本是玉雕禽,王母点化通灵性。为保池水不枯竭,生生世世结同心。
鸳鸯池,不仅神化传说优美动听,而且人文历史彪炳史册。历史上一些贤达名流和仁人志士,为惠及百姓,施泽后代,在鸳鸯池写下了不朽的青史。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肃州通判毛凤仪携家眷来到金塔,在官府补助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倾其家财,凿山劈峡,疏通河道,浚渠引水,推进了金塔水利灌溉历史的发展。
民国年间的著名绅士赵积寿,为解决金塔的干旱问题,带着枯死幼苗、青秕谷物和万民折,数年间屡次上访官府,仗义执言,为民请愿。经过十九年的努力,终于索求官府济助建成了鸳鸯池水库雏型,开创了甘肃土坝水库的先河。
原中央大学教授,我国早期的水利专家原素欣,在水库初建过程中坚守工地数年,任劳任怨。在组织鸳鸯池水库的勘测试验、设计和施工中,点燃了金塔水利科技星火。
明镜镶嵌地表,巨龙逶迤延伸,绿洲戈壁生根。碧波荡漾的湖水讲述着战天斗地的历史,星罗棋布的工程见证着征服旱魔的功勋。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