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葬的造句有:把原葬于新会赵村铁炉坑山的父母骸骨改葬到滘头石嘴渔山,后又移至滘北黄坑小下蓢蟛蟹山,此后,包括赵必。自蜀归长安,唐玄宗便密令近臣择地改葬杨贵妃。
改葬的造句有:自蜀归长安,唐玄宗便密令近臣择地改葬杨贵妃。许永就趁机把宋后和渤海王无辜之状说给他听,并且请求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宁,灵帝始终没有听从许永的话。 拼音是:gǎi zàng。 注音是:ㄍㄞˇㄗㄤˋ。 繁体是:改葬。 简体是:改葬。 结构是:改(左右结构;左边是己;不是已)葬(上中下结构)。
关于改葬的诗词
《改葬西山延仲主簿特赐庆什次韵》 《王和甫主簿卜地改葬双亲一夕梦到一处风水佳》 《改葬先茔·牛眠欲卜几盘桓》
改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另择墓地安葬。引《仪礼·丧服》:“改葬,緦。”郑玄注:“言改葬者,明棺物毁败,改设之,如葬时也。”《南史·袁顗传》:“明帝忿顗(袁顗)违叛,流尸於江,弟子彖收瘞於石头后冈。后废帝即位,方得改葬。”清赵翼《陔馀丛考·改葬》:“改葬起於文王也。然古人改葬,葢出於不得已……后世以迁就风水,轻动祖宗之体魄,谬矣。”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法国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较远,则如左拉为德来孚斯打不平,法朗士当左拉改葬时候的讲演。”
二、词语解释
另择墓地安葬。改葬[gǎizàng]⒈另择墓地安葬。
三、网络解释
改葬改葬亦称“捡骨”。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丧葬旧俗。综合释义:另择墓地安葬。《仪礼·丧服》:“改葬,緦。”郑玄注:“言改葬者,明棺物毁败,改设之,如葬时也。”《南史·袁顗传》:“明帝忿顗(袁顗)违叛,流尸於江,弟子彖收瘞於石头后冈。后废帝即位,方得改葬。”清赵翼《陔馀丛考·改葬》:“改葬起於文王也。然古人改葬,葢出於不得已……后世以迁就风水,轻动祖宗之体魄,谬矣。”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法国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较远,则如左拉为德来孚斯打不平,法朗士当左拉改葬时候的讲演。”放弃原先已安葬的墓地,而迁葬于别处。《左传.隐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汉语大词典:另择墓地安葬。《仪礼·丧服》:“改葬,缌。”郑玄注:“言改葬者,明棺物毁败,改设之,如葬时也。”《南史·袁顗传》:“明帝忿顗(袁顗)违叛,流尸于江,弟子彖收瘗于石头后冈。后废帝即位,方得改葬。”清赵翼《陔馀丛考·改葬》:“改葬起于文王也。然古人改葬,盖出于不得已……后世以迁就风水,轻动祖宗之体魄,谬矣。”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法国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较远,则如左拉为德来孚斯打不平,法朗士当左拉改葬时候的讲演。”国语辞典:放弃原先已安葬的墓地,而迁葬于别处。改葬[gǎizàng]⒈放弃原先已安葬的墓地,而迁葬于别处。引《左传·隐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辞典修订版:放弃原先已安葬的墓地,而迁葬于别处。《左传.隐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其他释义:1.另择墓地安葬。
关于改葬的词语
敕葬 返葬 窆葬 勑葬 更葬 藁葬 改葬 改玉改行 厚葬 盗葬
关于改葬的成语
本性难改 变风改俗 葬身鱼腹 死无葬身之所 柴天改物 葬玉埋香 卷席而葬 改弦更张?改弦易调 死无葬身之地 薄养厚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