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 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
D.长石(KAlSi3O8)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 3. 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B. 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 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 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4.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中,错误的是: A.氢氟酸要保存在塑料瓶中
B.新制的氯水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C.少量液溴要保存在带有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在液溴上面加水封 D.单质碘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5. 室温下,向20.00 mL 0.8mol•L﹣1一元酸HA溶液中滴入0.8 mol•L﹣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和温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常温下,1.0 mol•L﹣1HA
的溶液的pH=0
B.a、b、c三点,a点混合溶液中c(Na+)最大 C.a、b两点的溶液中水的离子积Kw(a)=Kw(b) D.c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6.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得羟基变得活泼 B.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活化了侧链上的甲基 C.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说明苯环对酚羟基产生影响
D.甲苯和浓、浓硫酸发生反应,说明侧链上的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 7.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mol/L的盐酸中含HCl分子的数目为NA B.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3 NA
C.常温常压下,15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键数目为3.5NA D.标准状况下,4.48 L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8. 《电石安全技术说明书》中对电石的描述为“……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应与氧化剂类物质分开存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盛装电石的包装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B.电石与分开存放 C.运输电石的铁桶内可充入氮气 D.电石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9.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食品包装袋中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等,其作用都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C.城际“轻轨电车”启动时,电车电刷与导线的接触点会产生高温,石墨可用作接触点上的材料
D.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了屠呦呦, 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第 2 页,共 8 页
10.在容积为2 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到达平衡的时间/min A的浓度/(mol·L-1) C的体积分数 混合气体密度/(g·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4,则2c1<c2 B.若w3=w1,可断定x=4 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
甲 3 mol A、2 mol B 5 c1 w1 ρ1 乙 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
丙 2 mol C 8 w3 6 mol A、4 mol B c2 ρ2 D.容器甲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平均速率为v(A)=0.3 mol·L-1·min-1
11.两种不同的烃CxHy和CaHb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xHy和CaHb分子中氢原子数一定相等 B.可能是C2H4和C3H6的混合物 C.CxHy和CaH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CxHy和CaHb的最简式可能不同 12.某温度下反应
、
及
A. 反应正好达平衡 B.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 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D. 反应向某方向进行一段时间后
的平衡常数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现向此温度下的真空容器中充入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pH=3的强酸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升高2个单位 B.1L 0.50mol·L-1NH4Cl 溶液与2L 0.25mol·L-1NH4Cl 溶液含NH4+物质的量后者大 C.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H2CO3)>c(CO32-)
D.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CH3COOH)=2×
第 3 页,共 8 页
(10-4-10-10) mol·L-1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用醋酸溶液滴加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CH3COOH)>V(NaOH) B.常温下pH=2 的盐酸和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Cl)>c(NH4) C.CH3COONH4溶液显中性,所以CH3COONH4对水的电离不影响 D.常温下pH=12氨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1
15.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左图;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右图。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催化还原NO为吸热反应 B.过程Ⅰ中NH3断裂非极性键
C.过程Ⅱ中NO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
催化剂D.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 O2(g)
4N2(g)+6H2O(g)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98K时,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
C.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Ksp(BaSO4)>Ksp(BaCO3)
D.常温下,pH均为5的盐酸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7.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浓盐酸
B.常温下,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 C.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D.工业上SO2转化为SO3用五氧化二钒作为催化剂
第 4 页,共 8 页
1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焊接铁轨: 2Fe + Al2O3 2Al + Fe2O3
高温、高压
高温
B.工业固氮: N2 + 3H2 催化剂 2NH3 C.用纯碱除油污:CO32-+H2O HCO3-+ OH- D.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Cl2 + 2I- 2Cl-+I2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
①Ag+Cl﹣═AgCl↓
2++2
②Ba+2OH﹣+2H+SO4﹣═BaSO4↓+2H2O 2+
③CO3﹣+2H═CO2↑+H2O 2+2+
④Fe+Cu═Fe+Cu.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没有
2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1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可与3 mol NaHCO3发生反应 C.酸性条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18OH和C2H5OH D.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装置A中两个玻璃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2)如何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多余的氯气可用F装置来吸收,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湿润有色布条;____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用品有:无水氯化钙、碱石灰、浓硫酸)和干燥的有色布条。
(6)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色,说明氯气的氧化性___________溴单质。(填“大于”或“小于”)
第 5 页,共 8 页
22.根据以下事实把结论填在横线上:
(1)葡萄糖与镁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生成H2、MgO、焦碳,说明葡萄糖由________元素组成。 (2)葡萄糖有与乙酸作用生成五醋酸葡萄酯,说明葡萄糖分子含___基; (3)据此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葡萄糖属于糖类的依据是________。 A.烃的含氧衍生物
B.有无甜味
D.多羟基醛
C.分子组成符合Cn(H2O)m (5)因葡萄糖________,故它是单糖。
23.已知25 ℃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下表:
弱酸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CN 1.7×10-5 6.2×10-10 H2CO3 K1=4.3×10-7 K2=5.6×10-11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CH3COONa B.NaCN C.Na2CO3 D.NaHCO3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已知在25℃时, 将HCN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后,此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0.1mol·L-1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 A.c(H+) B.c(H+)/c(CH3COOH) C.c(H+)·c(OH-)
(5)体积均为10 mL ,pH均为2的醋酸溶液与盐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反应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v(HCl)______v(CH3COOH)(填“=”、“>”或“<”下同),反应完全后,所得氢气的质量:m(H2)盐酸_______m(H2)醋酸。
24.粉煤灰(主要含有SiO2、Fe2O3、Al2O3等)是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Ⅰ.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粉煤灰中铝和铁元素的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 (1)以硫酸溶液分解粉煤灰,使其中的铝、铁元素溶出,过滤实现初步分离。 ①写出硫酸溶液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初步分离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 。
(2)向(1)分离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还原剂使Fe3+转化为Fe2+,结合下表分析其原因 。
物质 沉淀区间(pH)
Fe(OH)2 7.06 ~ 8.95
Fe(OH)3 1.94 ~ 3.20
Al(OH)3 3.69 ~ 4.8
(3)使用碱性较弱的氨水为pH调节剂,进行分离实验。
第 6 页,共 8 页
①氨水使滤液中铝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反应终点的pH对铝和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如下图。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好的分离效果,反应过程中控制pH的范围是 ,选择该范围的理由是 。
100
90
80 70
沉60 淀50
40 铝沉淀率 率30
铁沉淀率 % 20
10
0 3.5 4.0 4.5 5.0 5.5 Ⅱ.NH4HSO4和H2SO4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配制成浸取液,220℃时,可将高铝 粉煤灰中Al2O3转化为硫酸铝铵[NH4Al(SO4)2],然后分离、煅烧获得纯Al2O3。 已知硫酸铝铵:①溶解度:0℃时,S=5.2 g;100℃时,S=421.9 g。 ②280℃时分解。
反应终点pH
(1)依据资料可知,将硫酸铝铵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是 。
(2)煅烧NH4Al(SO4)2同时得到混合气体(NH3、N2、SO2、SO3、H2O)。若16 mol混合气体按如下装置被完全吸收制得浸取液,请将下图中试剂及其物质的量补充完整。
试剂Y:
N2 混合气体 试剂X及其物质的量:
第 7 页,共 8 页
海城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B 2 B 12 C 3 C 13 B 4 C 14 A 5 D 15 D 6 D 16 B 7 C 17 D 8 D 18 A 9 C 19 D 10 C 20 D 二、填空题 21.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发现B中有气泡冒出,则说明A气密性良好 Cl2+2NaOH=NaCl+NaCl+ H2O 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 无水氯化钙 大于 22. (1)C H O (2)醛基
(3)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4)D
(5)无法再水解
23.CO32-+H2O⇌ HCO3-+OH- C>B>D>A c(Na+)>c(CN-)>c(OH-)>c(H+); B = < 24.
Ⅰ(1)① 6H++Fe2O3 (3)① 3NH3·H2O+Al3+
2Fe3+ +3H2O(2分) ② SiO2(1分) Al(OH)3+3NH4+(2分)
(2)Fe(OH)3 和Al(OH)3沉淀的pH相近,不易通过沉淀分离。(2分) ② 略小于5 (答案在4.5~5之间均可)
铝元素沉淀较多,铁元素还没有开始大量的沉淀(2分) Ⅱ(1)冷却、结晶(2分,各1分) (2)试剂Y:O2 (1分,合理给分)
试剂X及其物质的量:含2mol溶质的氨水(2分)
第 8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