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良好的学校精神氛围
彩云镇石洞完小 黄小勇
【摘要】校园文化是文明形象的窗口,也是无声无息的思想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工作,它代表着一所学校的风格和历史,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陶冶人的情操,规范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对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创造 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从整体上来说就是指学校整体文化,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和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它是展示学校文明的一个窗口,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历史和风格,也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对文化有更高的要求,加强持续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精神氛围具有特殊功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意义深远。那么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营造者。在低碳经济的时代,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校精神氛围。我不断地在思考。
一、 校园绿化、美化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校里,大多数领导只重教学,只抓管理,轻视校园的园林建设,熟不知独具特色的校园绿化表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历史和风格。把校园绿化搞好,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专心念书,陶冶情操,顺应现在的创建绿色城市生活,倡导的低碳经济时代的主题。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在更新,创建绿色学校也是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
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比如大面积种草,绿化草地,选择花卉、盆景,保护校园的花草树木等措施来绿化校园,改变校园的校容校貌。
二、 加强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抓住校园文化核心,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观念文化。此外还包括制定文化、器物文化。它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群体意识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1、校园文化的观念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学校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学校独有的群体意识。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学校内部的所有教师共同劳动中产生的一种情感、思想意识、共同的信念和兴趣的体现,也是教师们心理素质的综合。校园观念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它是情感意向型的意识,是学校师生的共同情感、志趣和理想;其二,它是评价型的意识,是学校全体师生关于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评价,这与全体师生对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需要有关;其三,它是实践型意识,是全体师生共同选择的行为、目标以及实现的方针和教育战略。校园观念文化集中表现了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意识。因此,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住学校的观念文化,也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这个核心,它促进着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
2、学校的制度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起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我们常说,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正确的,但除此
之外还应该增加一个“约之以规”。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乏无力。实践证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为了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管理者必先抓“校风”“师德”及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各种庆典集体组织的活动。这些制度文化对全体教职工在一定意义上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也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教职工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教职工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
3、学校器物文化是校园文化集思想与艺术为一体的物质表现形式,它也可以称为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无声无息的思想工作。学校有了优雅、健康、奋发向上的环境,各种器物的设置也是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比较直观而固定的文化。学校环境设计既要有整体的统筹,也要注重局部的精雕细刻。总之,每一处环境都要起到潜移默化熏陶作用。比如: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透出温馨、和谐。名人名言、宣传画报、美术书法作品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学校还应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比如利用国庆下讲话、主题班会进行“诚信、爱校、环保”为主的教育。利用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利用收看重大新闻、看影视片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断提高。
4、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形成学校凝聚了的有效途径
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它的教育效果是人所共知的。教职工参与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其中师生和谐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师生关系和谐并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一味的包办,也
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和谐,而是在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基础上,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和谐。在文化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调动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这些都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成年人经常回首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时,记忆犹新的往往是学校组织的一些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而正是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协作促进事业发展,也能培育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校园文化是无声无息的思想工作,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学自愿地接受教育,这就是名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力量,校园是社会的敏感区,社会文化的变动有时会涉及校园,在改革开放,低碳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都在影响着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需要依据教育目的,精心组织和管理。绝不可放任自流,使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师生需要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刑改萍,《教育理论研究荟萃》下卷3[A];刘燕“加强校园建设”P45;甘红梅“校园之美”P46。
2、周益群,《教育教学研究》第二辑,张云萍“浅谈校园绿化的养护管理”P142,《2010云南教育教学研讨优秀论文荟萃》云南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