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选择题
1、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2、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 C )
A、掌握教育理论 B、具备学科知识素养 C、敬业 D、良好的教育能力
3、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B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4、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B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5、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B )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6、班风和校风属于教学传播中的( B )
A、教育传播系统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媒体 D、教育传播通道
7、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是指学生的( D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8、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A )
A、榜样示范法 B、实践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指导教育法
10、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C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3、教学从本质是讲就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教师进行的起始环节是( A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5、中小学的“双基”教育是指( A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1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8、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进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B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导作用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2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D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23、教材包括( D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2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C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D、现场教学
2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6、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
27、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B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2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30、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D)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C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D、组织过程
3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
A、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3、“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 平等原则
34、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35、“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36、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B)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 社会教育
3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B)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38、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39、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B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 关键地位
40、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4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A )
A、必修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4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
A、陶冶教育 B、榜样作用 C、品德评价 D. 示范作用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学习知识、复习知识
4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46、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D. 学科学习
47、记忆过程包括( D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48、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 观察力
4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C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实践原则
5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