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如此多娇, 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 数风流⼈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的语⾔,发展学⽣形象思维的能⼒。(重点) 2.理解词的⼤⽓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难点)
3.感受词⼈的豪迈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树⽴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
(由回顾旧⽇积累导⼊到对新诗⽂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课⽂探究:
(⼀)⼀读课⽂,感受⽓势
1.指名朗读,请学⽣听准每个字⾳。(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板上) 2.强调以下字⾳
沁qìn 数风流⼈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师⽣共议停顿和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 4.集体朗读全词。 (⼆)⼆读课⽂,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个问题来进⾏: ⑴⼤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字领起”,俗称“领字”。⼀般上下阕各有⼀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中领起了哪⼏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长城、⼤河、群⼭、⾼原。
⑷诗⼈采⽤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①为何“须晴⽇,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下想象⼿法在⽂中的运⽤。 ②“⼭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可以结合《社戏》中“单⿊的起伏的连⼭,仿佛是……”⼀句来引导学⽣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雕”
⑵作者在⽂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家介绍⼀下吗?
(请⼏位学⽣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不能过细。) ⑶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了哪个领字?领到哪句?为什么要⽤这个字? 讨论并归纳:“惜”,统领到“只识弯⼸射⼤雕”。 ⑷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观点的句⼦? 有,“俱往矣……今朝”。
在这⾥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理解本句的内涵。
⑸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
“江⼭如此多娇……折腰。” 可能出现的疑难:
①为何评价古代帝王要⽤“惜”字?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体会重点字词的⽅法全⾯的看问题。如:从“略”、“稍”、“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还可以,但在“⽂学才华”⽅⾯就差⼀些。从“略输”、“稍逊”⼜可看出作者在⽂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定的作⽤。是历赫赫有名的⼤英雄、⼤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概。以此来明确作者如此评价古代帝王的⽬的,并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础!
②要适时追问“江⼭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在⽂中起了什么作⽤? (三)三读全词,体会感情。
此处可采⽤男⼥分读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齐读! 三、背诵⽐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炉,从⽽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我们进⾏背诵⽐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 四、总结全⽂
这⾸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抒情、议论,⽓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深⼊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找⽑泽东的其他诗词⾃读,体会诗作中蕴含的情感。 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泽东
景:江⼭多娇(望) 描写 评:古代帝王(惜) 抒情 颂:今朝英雄(主旨) 议论
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重点字词
惟余莽莽mǎng:只剩下⽩茫茫的⼀⽚。
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
⼭舞银蛇:群⼭好像(⼀条条)银蛇在舞动。
原驰chí蜡象:⾼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象在奔跑。 红妆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和⽩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采:本指辞藻、才华。词中⽤来概括⼴义的⽂化,包括政治、思想、⽂化在内。 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来泛指⽂章辞藻。 天骄:天之骄⼦。
风流⼈物:词中指能建功⽴业的英雄⼈物。 ⼆、重点句⼦
(1)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2)点明这⾸词的中⼼的句⼦是: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的句⼦是:江⼭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法把静物写动的句⼦是:⼭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三、⽂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上⽚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河的壮丽;下⽚由祖国⼭河的壮丽引出英雄⼈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的抱负。 五、问题解疑
1、发挥想像,⽤⾃⼰的话描绘⼀下诗⼈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阔,景⾊极为壮丽,令⼈感受到诗⼈豪迈的胸怀,雄伟的⽓魄,对祖国⼭河的热爱。
2、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物都是中国历的英雄,⽽且是⽆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的影响。但他们短于“⽂治”,在政治、思想、⽂化⽅⾯建树不多,个⼈的才能也颇有⽋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学语⾔对这些英雄⼈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概,理解诗⼈作为⾰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励和抱负。
3、下⾯这⾸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词,说说它抒发了诗⼈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得。 减字⽊兰花·⼴昌路上 (1930年2⽉) ⽑泽东 漫天皆⽩, 雪⾥⾏军情更迫。
头上⾼⼭, 风卷红旗过⼤关。 此⾏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万⼯农下吉安。
答:《沁园春·雪》与《减字⽊兰花·⼴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河的壮丽,抒发诗⼈作为⾰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军的⼀个场景,表现⼯农红军⼀往⽆前的战⽃⽓概。前者上⽚写景下⽚议论;后者上⽚写景下⽚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美好,并有诗⼈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势⽽难与前者相⽐,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