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安全预警措施
1、防火管理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施工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贯彻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管理。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明确目标
建立制度、落实措施,强化管理
2、油漆油料库的防火注意事项
喷漆、涂漆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止形成爆炸极限浓度,引起火灾或爆炸。
喷漆、涂漆的场所内禁止一切火源,应采用防爆的电器设备。
禁止与焊工同时间、同部位的上下交叉作业。
油漆工不能穿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接触涂料、稀释剂的工具应采用防火花型的。
浸有涂料、稀释剂的破布、纱团、手套和工作服等,应及时清理,不能随意堆放,防止因化学反应而生热,发生自燃。
在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程序。
在维修工程施工中,使用脱漆剂时,应采用不燃性脱漆剂。若因工艺或技术上的要求,使用易燃性脱漆剂时,一次涂刷脱漆剂量不宜过多,控制在能使漆膜起皱膨胀为宜,清除掉的漆膜要及时妥善处理。
对使用中能分解、发热自燃的物料,要妥善管理。
油漆料库和调料间的防火要求:
油漆料库与调料间应分开设置,油漆料库和调料间应与散发火花的场所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品种,应分库存放。
涂料和稀释剂的存放和管理,应符合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
调料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并应采用防爆电器设备,室内禁止一切火源,调料间不能兼做更衣室和休息室。
调料人员应穿不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不带钉子的鞋。使用开启涂料和稀释剂包装的工具,应采用不易产生火花型的工具。
调料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调料间内不应存放超过当日加工所用的原料。
3、木工操作间及木工的防火要求
操作间建筑应采用阻燃材料搭建。
操作间冬季宜采用暖气 (水暖)供暖,如用火炉取暖时,必须在四周采取挡火措施;不应用燃烧劈柴、刨花代煤取暖。每个火炉都要有专人负责,下班时要将余火彻底熄灭。
电气设备的安装要符合要求。抛光、电锯等部位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密封式或防爆式。刨花、锯末较多部位的电动机,应安装防尘罩。
操作间内严禁吸烟和用明火作业。
操作间只能存放当班的用料,成品及半成品要及时运走。木工应做到活完场地清,刨花、锯末每班都打扫干净,倒在指定地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旧木料一定要经过检查,起出铁钉等金属后,方可上锯锯料。
配电盘、刀闸下方不能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废料。
工作完毕应拉闸断电,并经检查确无火险后方可离开。
4、电工的防火要求
电工应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安装与维修的安全技术,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方准独立操作。
施工现场暂设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应执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新设、增设的电气设备,必须由主管部门或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
各种电气设备或线路,不应超过安全负荷,并要牢靠、绝缘良好和安装合格的保险设备,严禁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放置及使用易燃液体、气体的场所,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 “不低于1K2/V(如对地220V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22M2)”的规定,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
不可用纸、布或其他可燃材料做无骨架的灯罩,灯泡距可燃物应保持一定距离。
变 (配)电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变电室要有良好的通风。配电室内禁止吸烟、生火及保存与配电无关的物品 (如食物等)。
施工现场严禁私自使用电炉、电热器具。
当电线穿过墙壁、苇睶或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应当在电线上套有磁管等非燃材料加以隔绝。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经常检查,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时,必须立即修理。
各种机械设备的电闸箱内,必须保持清洁,不得存放其他物品,电闸箱应配锁。
电气设备应安装在干燥处,各种电气设备应有妥善的防雨、防潮设施。
每年雨季前要检查避雷装置,避雷针接点要牢固,电阻不应大于 10欧姆。
5、仓库保管员的防火要求
仓库保管员,要牢记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熟悉存放物品的性质、储存中的防火要求及灭火方法,要严格按照其性质、包装、灭火方法、储存防火要求和密封条件等分别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不得混存在一起。
严格按照 “五距”储存物资。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M;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M;垛与散热器、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3M;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与垛的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M。
库存物品应分类、分垛储存,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M。
露天存放物品应当分类、分堆、分组和分垛,并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甲、乙类桶装液体,不宜露天存放。
物品入库前应当进行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
库房门窗等应当严密,物资不能储存在预留孔洞的下方。
库房内照明灯具不准超过60W,并做到人走断电、锁门。
库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库房管理人员在每日下班前,应对经管的库房巡查一遍,确认无火灾隐患后,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后方准离开。
随时清扫库房内的可燃材料,保持地面清洁。
严禁在仓库内兼设办公室、休息室或更衣室、值班室以及各种加工作业等。
6、设备安装与调试施工中的防火要求
在设备安装与调试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设备安装与调试施工中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制定消防保卫工作方案,规定必要的制度和措施,制定调试运行过程中单项的和整体的调试运行工作计划或方案,做到定人、定岗、定要求。
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附近进行用火作业前,应先用测量仪器测试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然后再进行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时间长应设专人随时进行测试。
调试过的可燃、易燃液体和气体的管道、塔、容器、设备等,在进行修理时,必须使用惰性气体或蒸汽进行置换和吹扫,用测量仪器测定爆炸浓度后,方可进行修理。
调试过程中,应组织一支专门的应急力量,随时处理一些紧急事故。
在有可燃、易燃液体、气体附近的用电设备,应采用与该场所相匹配防火等级的临时用电设备。
调试过程中,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填料、堵料及工具、设备,对付滴、漏、跑、冒的发生,减少火灾和险患。
7、季节防火要求
季节防火是根据季节的不同特点、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火工作要求。
建筑施工按季节的气候变化情况,通常分为常温施工、雨季和夏季施工、冬季施工三个不同的施工时期。常温施工防火工作特点带有普遍性,雨季、夏季施工、冬季施工防火工作特点带有特殊性。
建筑工地因其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火灾危险性较大。从三个不同的施工时期相比较,冬季施工的火灾危险性要其他两个季节施工的火灾危险性大。因此,冬季施工是防火工作的重点时期。
8、防火检查与火险隐患整改
防火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熟悉了解防火对象和设施的特点,学习掌握防火业务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要善于发现火险隐患,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防火检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用火、用电和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重点部位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防火安全情况和建筑结构、平面布局、水源、道路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检查火险隐患整改情况;
检查义务和专职消防队组织及活动情况;
检查各级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八大工种责任书和各项防火安全制度执行情况;
检查三级动火审批及动火证、操作证、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及使用情况;
检查防火安全宣传教育,劳务管理等情况;检查十项标准是否落实,基础管理是否健全,防火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发生事故是否按 “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火险隐患是指在施工中、生产中、生活中有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不安全因素。整改火险隐患,要本着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便利生产的原
则。总之,目的为了保证防火安全。
火险隐患整改的要求:火险隐患,一般都是客观存在的既成事实,只有及时认真整改,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对有些火险隐患的整改,往往受经费、人员、设备、场地的条件限制,因而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必须提请有关领导批准,坚决进行整改。坚持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定决心,解决问题。
火险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边查边改。对检查出来的火险隐患,要求能立即整改的,就立即整改,不要拖延。
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火险隐患,检查人员应逐件登记、定项、定人、定措施,限期整改;并要建立档案、销案制度,改一件销一件。
9、施工现场灭火方法及火灾急救
(1)施工现场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众所周知,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归纳起来有四种基本方法即: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上述四种灭火方法所采取的具体灭火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灭火中,应根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火场具体条件,以及消防技术装备性能等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
(2)火灾急救
火灾、爆炸急救
作业现场、办公区域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发现人员须立即大声呼救,切断电源,就近获取灭火器材,如黄砂、水(电器火灾除外)、灭火器等一些可能用来灭火的器材,如不能凭现有力量控制的须立即拨打119电话报火警,并打求援电话向临近单位求援,报警时应讲清地址,然后向负责人或现场管理人员报告,并逐级向相关部门汇报,如有人员被困在火灾区域内应立即抢救疏散,如有化学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品在火灾区域内,须立即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内,并向前来救援的人员讲明情况。因火灾产生大量热量和含有毒有害气体的浓烟,可致使现场人员烧伤、死亡或中毒窒息身亡,火灾在初期很容易扑灭,所以应争分夺秒地加以扑灭,为防止伤害,火灾现场人员要注意自我防护,使用灭火器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服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身止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在火灾、爆炸发生时,在保证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保护贵重设施及档案资料是火灾、爆炸急救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确保贵重设施及档案与火灾、爆炸发生点间形成隔离带。
10、现场自救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安全事故,对伤员的急救应遵照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抢救实施越早,伤员被救活的可能性应越大。在一般情况下,事故发生后均应立即打急救电话,求助救援(包括医疗救助),但事故后将伤员送医院或求援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能否及时采取恰当的临时性救护(自救)措施与伤员的生命息息相关,方法不当,或延误抢救时间均可能导致伤势恶化或死亡。因此,现场急救与自救对于挽救伤员的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急救过程中一要迅速果断,一旦发生事故切 莫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迅速弄清事故及现场情况,果断的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伤害的扩大;二是准时及时地对心跳停止,动脉出血,
严重骨折等危害伤员,要针对不同的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争分夺 秒地抢救;三要稳,在十分危险的事故现场,积极抢救伤员的同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参加抢救人员不受伤害。
11、消防设施布置
工程内消防给水管网:本工程的临时用供水线路由业主提供水源接口接出,分两路,一路由水源经建筑物西侧一直至最北侧,一路由水源接口接至生活区,一直至北侧的消栓接口处。平面内共设二处消防水栓。工程内临时竖管不应少于两条,形成环状布置,每根竖管的直径应根据要求的水柱股数,按最上层消火栓出水计算以满足要求。
工程内的临时消火栓及其布置:工程内临时消火栓应分设于各层明显且便于使用的地点,并应保证消火栓的充实水柱能到达工程内任何部位。栓口出水方向宜与墙成90°角,离地面1.2M。消火栓口径应为65MM,配备的水带每节长度不宜超过20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每个消火栓处宜设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工程内临时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充实水柱能到达工程内任何部位。
施工现场灭火器的配备
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M2配备两个101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的,应备有专供消防用的太平桶、积水桶(池)、黄砂池等器材设施;上述设施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M2应配置一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灭火器。
仓库或堆料场内,应根据灭火对象的特性、分组布置酸碱、泡沫、清水、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每组灭火器不应少于四个,每组灭火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12、防火档案
《防火档案》的主要内容
基本情况、总平面图、防火安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特殊工种人员名单、消防队员名单、班组防火员名单、重点部位、重大火险隐患情况、防火安全制度、防火工作奖惩记录、火警、火灾事故登记记录、防火安全检查及工作记事;
13、预防发生电气火灾的措施
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电气线路过负荷引起火灾、线路短路引起火灾、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火灾、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运行故障引起火灾、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引起火灾、电弧、电火花等引起火灾。
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针对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导线架空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当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额定电流一定要小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要经常教育用电人员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作业不当造成火灾。
电气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规范,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要压牢、压实。各种开关触头要压接牢固。铜铝连接时要有过渡端子,多股导线要用端子或涮锡后再与设备安装,以防加大电阻引起火灾。
配电室的耐火等级要大于三级,室内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严格执行变压器的运行检修制度,按季度每年进行四次停电清扫和检查。现场中的电动机严禁超载使用,电机周围无易燃物,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使用碘钨灯时,灯与易燃物间距要大于30CM,室内不准使用功率超过100W的灯泡,严禁使用床头灯。
使用焊机时要执行用火证制度,并有人监护,施焊周围不能存放易燃物体,并备齐防火设备。电焊机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和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电气设备要做好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以免雷电及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照明装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发奋,导线敷设、灯具安装、导线与设备连接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内严禁存放杂物及易燃物体,并派专人负责定期清扫。
设有消防设施的施工现场,消防泵的电源要由总箱中引出专用回路供电,而且此回路不得设置漏电保护器,当电源发生接地故障时可以设单相接地报警装置。有条件的施工现场,此回路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供电线路应在末端可切换。
施工现场应建立防火检查制度,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义务消防队。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电气火灾时,扑灭电气火灾应注意以下事项:
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
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另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应保持充分的距离,同时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进行扑救。
施工现场电气防护: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是重大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仅次于一般明火的第二位原因。特别是电气设备与可燃物接触或接近时,火灾危险性更大。在高压电气设备中,电力变压器和多油断器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性。电气火灾火势凶猛,如不及时扑灭,势必造成迅速蔓延。
施工用电的电气起火分析:线路起火、短路、过载、乱拉乱绑电线、导线接触不良
电气火灾扑救常识:首先应迅速设法切断电源,以防发生触电事故。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如需切断电线时,非同相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支持物附近,以防剪断电线掉下来造成接地短路或触电事故。对已落下来电线处要设警界区域。当一时无法切断电源时,为了争取时间,就需要采取带电灭火。充油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再灭火。当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扑灭或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应立即通知消防部门,不可延误时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