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来源:欧得旅游网


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从新环境下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谈起

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高梁小学 马小华

2016年1月13日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区领导给了我这次去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会,让我能够走出去看一看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模式、经验和方式方法。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对我的触动很大,感受也很深刻,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接下来我就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成长和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发展谈点自己的想法,若有不妥之处,万望各位同仁能够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她们的工作,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张扬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及优点,使之能扎根于此,在轻松愉快的工作中能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激发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培养专业情感,使农村幼儿教师建立职业自豪感

1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要正视自己的工作,不论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要有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师德教育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日常工作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培养教师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捧一颗真心,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同时不断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实干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以一颗真心立足于本职工作,用热情赢的孩子的喜欢、家长的满意。教师只有培养起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才能主动地要求上进,主动做教学中的观察者,研究者,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

农村幼儿教师起点较低,但只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不断学习,必然大大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做学习型教师,学习优秀、学习强者,学习好思想、学习好做法,尤其是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纲要》为核心,多种资料为辅助。幼儿园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做培训员,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丰富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三、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是进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原料,在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应当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在全园统一训练的基础上,可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开展师徒结对子形式,定向、定时、定量,新手快速“上路”,老手“精益求精”;通过多形式、多内容,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位幼儿教师多发展成为多才多艺的“魅力教师”。

四、坚持教学练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执教水平

2

练兵活动,是为教师搭建的一个平台,通过教学练兵,使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优化课堂结构,向集中教学要质量;在此过程培养教师养成好的习惯——语言习惯、游戏教学习惯、动手习惯,让幼儿教师在一次次锻炼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技巧,真正实现趣味性教学,游戏化教学,从而也加强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此项活动能够发现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园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五、密切与城区手拉手单位的联系,使农村幼儿教师在观摩学习中提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组织教师到城区手拉手幼儿园及其他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使大家多碰撞、多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不断完善、创新,从而形成专业学习的循环模式。

六、园本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以手工为载体,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剪贴、自制玩具等。它是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思维想象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如点、线、面、块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手工活动蕴含从观察到思维的教育契机,能让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继而得出新的成果,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可以说没有想象、直觉、没有领悟性的灵感爆发,就没有思维的巨大飞跃。而手工活动中幼儿表现出的动手能力、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正是进行创新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

3

但是,农村幼儿园同时也存在着师资不足、小教转幼教等等令人堪忧的现状,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办好农村特色幼儿园。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及幼儿园周边环境的优势资源,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也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

幼儿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农村的资源了解并不多,我们除让幼儿多与自然接触让他们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更主要的是将幼儿置身于丰富的农村资源之中,让幼儿对农村资源产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农村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必豪华、奢侈,应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如:我们在幼儿园院内周围栽种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再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还开辟出一块园地设计成农家小院,院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玉米、花生、高粱、大豆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幼儿园的一些大型玩具也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制作的,如利用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玉米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促进了幼儿发展。

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充满乡土气息的幼儿园布置非常感兴趣。冬末春初,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院内的一些树木、花草长出了长芽,而有些树木花草却没有发芽。“这是什么?”“没有发芽的树木是不是死掉了?”孩子们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这些

4

问题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观察起院内的植物,注意起它们的生长变化来。连树上的毛毛虫他们都是那样喜欢!为观察园内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拿来食物到饲养角去喂小动物,有时一只小动物生病了孩子们也会跟着伤心好几天,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意识真正增强了。“木桩”变成了“平衡木”、“攀登架”,“玉米秆”变成了迷宫,孩子们受到了启示,他们将玉米秆、木棒拿到幼儿园做成了“小马车”、“小汽车”等;将小竹竿拿到幼儿园里做“跳竹竿”的游戏;为了让幼儿园内的玉米、花生、大豆长得更粗壮,孩子们与家长、教师咨询“怎样能使他们长得更快”,他们在家中带来了肥料、参考书籍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主游戏,主动探索,其乐无穷。

二、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美观且具有教育价值。环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龄班资源共享。布置活动室我们选用了一些乡土材料,如:泥、沙、草帘、树枝、经麻秆、玉米秆、麻袋片、葫芦等。我们可以以自己栽种的葫芦为载体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随之生成墙饰。孩子们将小葫芦籽小心翼翼地埋在地里,精心照料、观察、记录。秋天到了小葫芦长得很漂亮,孩子们很喜欢,他们每天都会仰着小脸看葫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个葫芦漂亮!”“那个葫芦漂亮!”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也看到了本园的资源优势。我们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一边摘一边引导孩子们数数“一、二、三、四……”我们把葫芦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抱着自己的葫芦又蹦又跳,爱不释手。“谁能把小葫芦打扮得更漂亮?”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给小葫芦贴上鼻子、嘴,让它变成葫芦娃!”有的说:“给小葫芦穿上漂亮衣服。”有的说:“在葫芦上画美丽的图案。”还有的说:“把它变成福娃”。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请来了家长与孩子一起装饰小葫芦,来个葫芦巧变身。此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老师、家

5

长、孩子的兴趣都没有减弱,一个个葫芦艺术品诞生了。有用葫芦做成的各种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中国结,我们便生成了墙饰“中华文明”。幼儿、家长、教师一起搜集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建筑、美食等方面的知识、图片等,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有的做成《喜羊羊与灰太狼》、《葫芦娃》、《猫和老鼠》等动画形象,我们将它们投放到语言区,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还有的将葫芦做成了精美的小花盆,栽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有些班还可以利用民间传统艺术剪纸对幼儿进行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同时突出废旧材料的运用,利用废报纸、废纸板等做装饰、花边等,变废为宝。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村里的老人们一般都会剪纸,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又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看准了这一点,教师便可以以剪纸为特色开展主题活动; 这个班就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秸秆进行墙饰、活动区等的制作;还有的班可以利用石头、废旧材料、编织等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的环保时装秀活动,利用废旧冰棍杆、方便面袋、纸杯、毛线、布头等制作了漂亮的小衣服,低碳环保,漂亮时尚,孩子们表演的认真投入,可爱至极。培养了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土豆、玉米、苹果等乡土特产制作成午点或饭菜供幼儿观赏、认识、品尝;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一些乡土材料;柳条、树叶、玉米皮、玉米棒、稻草、麦秆、瓜籽皮等供幼儿粘贴、编织用。集体活动时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如:《棉花用途大》是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及作用;美工活动《石头巧变身》、《魔幻玉米杆》、《漂亮的泥工》是让幼儿在玩弄石头、秸杆、泥巴等活动中动手、动脑、创新。对于一些有延续性的乡土资源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对土豆的研究我们沿着品尝-育秧-栽种-生长管

6

理-收获这一线索展开较长时间的连续探索。

我们以农村的石头、沙子、秸秆、荞麦皮、粮食袋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纸壳板、露露罐、牛奶箱、梨汁瓶、酸奶瓶等废旧物品为原料,制作出许多孩子喜欢的对孩子身体发展有益的户外活动器材。如小高跷、爬爬乐、拉力器、举重器、篮球架、小推车、迷宫等玩教具,孩子们可以利用玩具进行车轮飞转比赛,推车行走等,还可以站在纸板袋里爬行,或站在火车里开火车等。孩子们的玩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低碳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别有一番韵味。既锻炼了幼儿奔跑能力、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让幼儿充分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唤醒了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四、密切联系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资源共享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我们与家庭联系,发挥家庭的作用,让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如:幼儿对土豆产生了兴趣,我们便联系家庭,带领幼儿去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引发幼儿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还请家长讲解有关知识。我们将刚长出的小土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形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开展探索、观察、访问、调查、交流表达等活动。幼儿在品尝玉米制品时对玉米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向有经验的家长咨询相关知识并请其参与幼儿活动,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还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并请家长带幼儿到田野、山林、小溪等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与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我们应该在园内开办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了教育合力。

7

这样,幼儿园的做法实实在在促进了幼儿发展,符合农村特色,低碳、环保、高效,促进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能吃苦,不忘本又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可用之才。

谢谢大家!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