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初探

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初探

来源:欧得旅游网


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初探

[摘 要]如何在快速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的运营,是当前众多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供应链优化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的最小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供应链节点企业必须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因此,计划和协调供应链中的库存就成了最小化库存成本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库存问题成为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中重要一环。本文浅析供应链条件下库存管理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库存控制;供应链;策略

1 引 言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直接竞争,而已经发展到企业间供应链的竞争。库存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它不仅影响到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库存的特点,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资。无论何时,库存对于企业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库存也有着负面的作用:第一,库存占用资金,引起企业现金流紧张,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第二,库存增加会增加存储运输费用,增加库存,就需要额外增加仓储保管费用。第三,库存增加企业运作风险。市场是波动的,企业持有库存,既可能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也可能增加企业的风险。从总体趋势来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因此持有库存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更大而不是规避风险。

库存控制是对物流过程中数量、时间、结构、地区分布等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物流作业活动。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库存控制问题一直是企业物流管理甚至是供应链管理的难题之一,其原因是既不能没有库存,又不能让库存过多。因此,如何在供应链环境竞争条件做到最优化,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库存控制的优化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当前需要慎重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 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控制存在的弊端

2.1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

传统管理模式是相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的,主要是以单一企业为对象的企业运作管理,库存控制的主要目的也是针对单一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管理,确定订货点及订货量,确保企业个体的库存总成本最少。这种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对单一品种实施库存控制的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等,对多品种实施库存控制的ABC分类管理法、多品种联合采购法等。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一企业而设定的,市场反应和企业间协作的程度普遍偏低,方法的实施又需要依靠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预测分析,信息获取时间长且不够准确的问题较为严重,一旦市场发生突变或预测偏差,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2.2 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控制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与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体现出供应链管理理念对库存的影响。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库存控制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从单一的库存角度看,这种库存控制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企业库存控制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库存控制也自然存在着某种先天性的缺陷:

(1)库存控制缺乏合作性与协调性

在传统管理环境下,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的设计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本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供、产、销系统没有成链。供、产、销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但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2)库存控制的绩效考评尺度具有局限性

传统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考核标准都是以单个企业或部门为依据的,考核指标没有涉及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体绩效,比如,某些企业经常用仓储费用考核物流成本和库存控制水平的高低,却忽略了运输费用的存在,由于这两项费用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征,仅考核其中的某一项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控制情况。这种“短视”现象在单一企业的库存控制中普遍存在,由此形成的考评就不能完全正确反映绩效。

(3)缺少长期战略协作关系

由于供应商和经销商都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有时会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市场形势好时对经销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又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缺少长期的战略合作,会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在无形中上升。

(4)信息处理的滞后

传统的管理环境下,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落后,导致不能很好的集成起来。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提供的信息往往是延迟和不准确的,由此造成企业间库存水平的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3 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控制优化的解决方法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由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最终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上。

由于库存是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库存控制的能力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运作成效和成员间的整体利益,而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策略和理念也会反作用于库存的控制过程,推动企业库存控制实现优化,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控制能力的提升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解决路径如下:

3.1 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的有效连接是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各成员企业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设计自己的业务流程,并未认真考虑到与其他企业的业务进行连接,致使供应链业务运作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严重制约着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经营效益,其结果必然会增加库存,削弱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基于业务流程和市场需求来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整合后的业务流程的需要,各成员企业还应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要将科层等级制度转变为扁平化组织结构或网络化组织结构,确保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不失真,以利于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

3.2 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在供应链管理下,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

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节点企业之间必须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库存管理不再仅仅是单个供应商、生产商的管理活动,不能再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其库存管理,而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大家要本着信息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分担的原则共同参与库存的管理活动,这样才能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益。

3.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在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供应链库存管理能否做到准确、合理,取决于这些信息能否准确、实时传递。然而,由于需求预测修正、价格波动、订货批量、环境变异、短缺博弈、库存失衡、缺少协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信息在供应链上上传时,往往会出现层层加码的现象,导致信息的扭曲和失真,产生了致命的“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会危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总库存增加。为此,需要在成员企业之间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共享。要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稳定性和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从而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步调一致,共同采取行动,实现库存的合理化。

3.4 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策略

(1)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

VMI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代理模式。它以系统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库存,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借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地计划、更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VMI策略实施中体现了合作性、互惠、目标一致性和连续改进等原则,因此,VMI可以用来作为降低库存量、改善库存周转率,进而维持库存量的最优化。

(2)联合库存策略(JMI)

JMI是一种在VM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商与用户权力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是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零售企业都自设仓库,自己进行库存管理,不考虑合作伙伴间的共享问题,因此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直至最终用户手中,需要周转多次,造成了整个供应链资源的重置和浪费。

在联合库存管理下,供应商企业将取消自己的产成品库存,而将库存直接设置到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仓库中,或者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从而对分布在供应链多个节点上的库存进行大幅削减,这种策略的应用为库存控制实现最优化提

供了可能。

4 结 论

总之,库存控制的成败不仅需要依靠信息数据、管理策略的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和协同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关键还在于各企业、决策者之间对资源共享的态度和认知程度,能否打破企业间的利益壁垒已经成为库存控制合理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只有站在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高度上实施库存控制,才是实现企业库存控制最优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钱芝网.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邹斌,庞华.供应链环节中库存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2005(12):85-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