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体育》课程标准
一、制订体育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和各专业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而制定的。
二、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各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素质条件。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
为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其达到基本目标或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锻炼习惯和意识,能编制个人锻炼计划,有一定体育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简单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
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维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适宜运动的环境,全面发展体能,具有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体育的组织工作
五、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学时、
必修课 学时 备注 学期 第一、二学必选课 (健康体适能课) 128 年 第三学年 选项课 (8个项目) 64 第四学年 选项课 (8个项目) 64 第五学年 选项课 (8个项目) 64 总计 320 备注 每届新生都必须在第一、二学年完成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学习后,才可进入“兴趣选项”的学习;第三、四、五学年学生“三自主”选课,三学年分别进行六次选项。 选项课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形体、武术。 1.身体适应能力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序号 1 2 3 4
教学内容 理论课 短跑 跳远 中长跑 学时 2 8 8 6 组织方式 备注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多媒体教室 田径场 田径场 田径场
5 6 投掷实心球 考试 6 2 教、练 田径场 监考 田径场 2.篮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 理论课 2 篮球基本技术 3 篮球进攻基础配合 6 复习、考试 学时 2 18 8 4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篮球场 篮球场 篮球场 3.排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序号 1 2 3 4 5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基本技术 基本战术 教学比赛 考试 学时 2 16 8 4 2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排球场 排球场 排球场 排球场 4.足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教学内容 学时 序号 1 理论课 2 2 基本技术 12 3 基本战术 10 4 比赛(五人制、十一制) 6 5 考试 2 5.乒乓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序号 1 2 3 4 5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课 基本技术 基本战术 教学比赛 考试 2 18 6 4 2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乒乓球场 乒乓球场 乒乓球场 乒乓球场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足球场 足球场 足球场 足球场
6.羽毛球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序号 1 2 3 4 5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基本技术 基本战术 教学比赛 考试 学时 2 18 6 4 2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羽毛球场 羽毛球场 羽毛球场 羽毛球场 7.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教学内容 学时 序号 1 理论课 2 2 基本姿态 4 3 基本动作 6 4 基本步法 6 5 大众健美操一级 12 级成套动作 6 考试 2 8.形体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序号 1 2 3 4 5 6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基本功训练 把杆训练 舞步训练 舞姿训练 考试 学时 2 8 6 6 8 2 教学形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形体房 形体房 形体房 形体房 形体房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形体房 形体房 形体房 形体房 形体房 9.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教学内容 序号 1 理论课 2 武术基本功 3 初级长拳 4 复习、考试
学时 2 8 18 4 组织方式 讲授 教、练 教、练 监考 备注 多媒体教室 田径场 田径场 田径场
六、教学基本条件 1. 教师基本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基本技术、技能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具有体育教学经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示范指导及运用职业教学方法的能力;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注意收集师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反馈信息,力求在自身的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并不断地改进本课程教学。
2.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活动能力的提高,增强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和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支撑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并具备走向社会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
(2)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逐步提高专项的运动技术水平。
(3)在体育课程教学以外,有计划地开展课外辅导,代表队训练和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锻炼、比赛,更有效地增强体质。
(4)通过体育课程和各种体育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5)贯彻实施《全国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使更多的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合格等级。
3.教学硬件及软件环境基本要求 学年 塑胶运动场1个、形体房3个 健美房3个、各项目运动的器身体机能测试软件 材设备若干、数码相机1台 田径运动会编排软件 摄像机1台、光盘刻录机1台 篮球运动会编排软件 扫描仪1台、打印机1台 足球运动会编排软件 音响三套 硬件 软件 五年
八、其它说明
1. 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1)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
2)具有一定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素质
2.实施要求
1)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将“知识”与“应用” 相结合;以健康为本,实现“三维的体育目标”,即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
2)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并力求达成终身效果。把学生推入自觉体育人口的行列。
张春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