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的基因PCR-RFLP分型研究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27(11)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983 文章编号:1002—2694(2011)11—0983—04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 的基因PCR—RFLP分型研究* 钱慧敏 ,朱叶飞 ,董晨 ,张平平。,朱凤才 摘 要:目的 对历年从江苏省不同地区分离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以下简称:O157)进行分型分析。方法 采 用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I P)方法对108株0157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菌型差异。 结果 根据Ec0RV限制性酶切图谱可将菌株分成JS01一JSlO十个不同的型别。主要菌型JS01占64.9 ,JS02型与JSOl型 菌株酶切图谱相似度很高,JS03和JS04型菌株数目较少(12株),但近一半属于人源菌株。从时间方面看,1999年分离的菌 型最多;从地区方面看,铜山县分离到的菌株型别最为多样化。结论 不同茵型之间的致病性存在差异,菌株与地理来源的 关系密切。PCR—RFI P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为O157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0157;限制性酶切;PCR—RFI P;分子分型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识码:A Molecular typing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 isolated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PCR—RFLP QIAN Hui—min ,ZHU Ye—fei ,DONG Chen ,ZHANG Ping—ping。,ZHU Feng—cai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The aim of the study to analyze the homology of E.coli O1 5 7 strains from several regions of J iangsu province in these year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I P)was used for the molecular subtyping of one hundred and eight E.coli O1 5 7 strains,which showed distributional diversity in different areas and years. EcoRV restriction patterns were divided into ten types named JSO1-JS10.There was 64.9 of all the E.coli O157 belonged to JS01,which was very similar to JS02 in digest pattern.Almost half of 12 strains named JS03 and JSO4 were isolated from hu— man samples.Most of the EcoRV restric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 1999,whereas strains from Tongshan had great variety. The strains tested were mainly grouped according to cuhivars origins,while pathogenicity differed in restriction patterns.From the above observations,it is evident that PCR RFI P is easy and repeatable,providing a brand—new method for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f E.coli O157. KEY WORDS:Escherichia coli 0157;restriction pattern;PCR—RFI P;molecular subtyping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 在美国、Et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均有O157感染的 chericha coli,EHEC)O157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 相关报道_3],1986年江苏徐州地区首次检出O157 国发现的1种具有高致病性和病死率的病原微生 :H7以来_4],在国内江苏、浙江、安徽、海南Es-8]等 物,牛、羊、猪等家畜是其主要宿主[1]。大肠埃希菌 省份也陆续有菌株检出。1999年淮北黄泛平原部 O157基因组中携带由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样毒素,感 分地区发生1起O157:H7暴发性流行,随后我省 染该菌后除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外,严重者可导 在不同地区设立监测点,调查O157宿主动物带菌 致各种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性综合症(HuS)、血 情况。为了从基因水平探索大肠埃希菌O157传播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近二十年来, 模式、探讨其致病多样性及地区分布差异的内在原 因,本文针对噬菌体中编码的特异性基因,利用 *863项目(No.2007AA02Z409)资助 通讯作者:钱慧敏,Email:jsqhm@126.corn PCR—RFI P分子分型方法,对江苏省内1999—2001 作者单位:1.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210009 年间从宿主动物和患者粪便中分离的暴发、散发菌 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 210009 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揭示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区、 986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分为10种不同菌型。由于实验选取位于噬菌体上 信号,提高对O157暴发的主动预防和处理能力,指 的毒力基因上游片段间差异,利用PCR—RFLP方法 分类得到的菌型,由于序列差异可能在毒素表达、分 泌及菌株间转移存在差异,由此导致致病性强弱的 不同。3年中大部分环境来源的菌株属于同一型别 (JS01),该型病人样本数也最多,说明这一型菌株致 病力较强,在宿主动物和人间易于传播,为江苏地区 主要流行株。JS01型菌株在江苏省8个地区的广 泛分布,特别是O157暴发流行的铜山、丰县地区检 出率较高,表明周边地区菌株可能与暴发菌株属于 同一来源。JS02型与JS01型菌株酶切图谱相似度 超过85 ,而JS02型只在外环境中检出,提示两者 亲缘关系较近,后者致病性有所降低,遗传物质传递 过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外环境样本分离得到的 JS03和JS04型菌株数目较少(共12株),其中5株 来源于病人标本,说明这两种型别致病性强。聚类 分析中,它们与外环境中大量携带的JS01型菌株属 参 ] ] ] L] !J ] 于两个不同簇类,相关性较小。因此,在监测中尤其 要关注这两类菌型,其检出率的升高与否,一定程度 上为O157疫情预警提供了有力依据。某些型别零 星菌株的出现也说明江苏省大肠埃希菌O157的基 因图谱呈现多样性,在其毒力基因和致病性上需要 进一步研究。 从菌型的时间分布看,1999年分离菌株型别最 多,而其后两年菌型趋于单一化。从菌型的地区分 布看,铜山和丰县分离的菌株最多,菌型复杂,该地 区也是1999年江苏O157疫情暴发地点,应重点加 强对该地区的监测。 综上所述,不同菌型之间的致病性存在差异, 菌株与地理来源的关系密切。PCR—RFI P方法简 便易行,耗时少,可重复性高,分型图谱条带明确清 晰辨识度高。在运用其它分子技术无法解释编码相 同基因的病原菌间差异时,PCR—RFLP方法为大肠 埃希菌0l57的分布和同源性分析提供了一条更加 有效的途径口 。依靠该技术总结O157的流行规律 和菌株亲缘关系,能够提供其感染暴发流行的预警 导O157疫苗研究。 ] ] ] 口 O 口 l 收稿日期:2011-04—21;修回日期:20¨O6一l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