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06年 

第5期

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ofLiaoning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

2006№5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

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邹立亚1,顾宇书2,陈 军1,赫 巍1,矫式方1,苑 辉2

(1.凤城市林业局森防站,辽宁凤城 118100;2.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32)

摘 要: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

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林间释放中图分类号:S763.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06)05-0032-03小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a),属膜翅目、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周氏啮小蜂属,是1985年被发现,1989年命名发表的一个新属新种(杨忠岐,1989)。它是美国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蜂,群集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以寄主蛹中的血淋巴和器官以及营养物质为食。它的卵、幼虫、蛹期均在寄主蛹体内度过,在发育至老熟幼虫期时将寄主杀死,在寄主的空蛹壳中化蛹,成蜂羽化后咬破寄主蛹壳飞出(杨忠岐,1990)。1989年已报道了该蜂可以寄生于美国白蛾、榆毒蛾(Ivelaochropoda)、杨扇舟蛾

(Closteraanachoreta)、大袋蛾(Claniavariegata)等食

1 试验地概况

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试验区位于东经123°32′,

北纬40°02′的凤城市草河区、凤凰城区、沙里寨镇等10个村屯的速生杨商品林和糖槭绿化带,速生杨株行距为3m×6m,树龄4a;糖槭绿化带为2m×4m,树龄6a。试验区的气候属湿润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5~8.2℃,年平均降水量860mm,年无霜期156d。2 试验材料和方法

白蛾周氏啮小蜂蛹的采集与扩繁。于2002年11月2日从凤山区、凤凰城区和白旗镇的杨树防护

叶害虫。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白蛾周氏啮小蜂

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2004年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可能寄生的13种不同昆虫蛹寄主做了寄生率试验,并用柞蚕蛹作为主要寄主做了周氏啮小蜂的繁养研究和生产。在受美国白蛾危害林内做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释放试验,以检验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防措施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

林地、糖槭树绿化林地的石块底下、枯朽树洞和树皮缝隙等部位采集美国白蛾蛹。将蛹带回昆虫试验室用生化培养箱在温度为26~27℃和湿度为75%条件下培养,根据美国白蛾蛹头顶颜色由白转暗和蛹腹节伸长的特征来挑选寄生蛹。把被寄生蛹继续培养约15d左右就能陆续得到白蛾周氏啮小蜂第1世代蜂种。

将不同时期采集到的13种昆虫蛹分别置于指

 收稿日期:2006-03-10

—32—

 第5期       邹立亚等: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2006年 

形玻璃试管内,一律按蛹寄主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30的比例接入试管内,用脱脂棉团塞住试管口,在温度25~26℃和湿度75%左右的生物培养箱内培养20~30d,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羽化后,调查成虫数量并计算寄生率。

用柞蚕蛹做替代寄主,经过白蛾周氏啮小蜂3个世代的扩繁培养出蜂后,再采用柞蚕茧三刀削茧法接种,扩大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按三刀削茧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30比例将白蛾周氏啮小蜂用软毛笔扫入繁养箱内,箱盖要用通气的棉布封严以防白蛾周氏啮小蜂趋光逃逸,在温度26℃和湿度75%生物培养箱内培养,根据培养积温天数预测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成虫羽化始期和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初期,依据美国白蛾的虫口密度并按虫口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每柞蚕蛹可产4000头白蛾周氏啮小蜂)比例,将白蛾周氏啮小蜂临近开始羽化的柞蚕茧挂到受美国白蛾危害树上,经过18~25d寄生繁殖,采集防治试验区和对照区的美国白蛾蛹,并放到生化培养箱培养,检查蛹寄生率和寄生数量。3 结果与分析

4729头,寄生量最高,其次是油松毛虫位居第2,每

蛹寄生数量达到987头,野蚕寄生数量达到每蛹677

头,而美国白蛾蛹相比之下寄生量较小,仅为201头,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归结于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数量与昆虫蛹的大小有关,因为柞蚕蛹相对较大,而美国白蛾蛹相对较小。

图1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主要昆虫寄主寄生排序情况白蛾周氏啮小蜂对不同昆虫蛹的寄生率和寄生量试验。供试前6种昆虫寄生率达到43%~97%。不同昆虫蛹寄生效果试验结果见图1。由图1看出,6种昆虫寄生率各自所占的百分比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寄生率较高的前6位排序结果是柞蚕蛹寄生率排序第1,占24%;美国白蛾排列第2,占21%;油松毛虫排列第3,占18%;赤松毛虫排列为第4,占16%;野蚕排列第5,占12%;柳蝙蛾排列第6,占9%。几种主要昆虫蛹寄主的寄生量,见图2。从数量上看,每个柞蚕蛹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达到

图2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主要昆虫寄主的寄生量表2 放蜂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

项目处理对照

草河

41.08.0

凤凰城大圃区凤山区沙里寨

32.88.7

34.37.3

40.07.6

37.78.7

平均

37.168.06

表3 放蜂区和对照区美国白蛾有虫株数和网幕数

项目

有虫株数每百株树网幕个数

处理对照处理对照

草河区

2.87.12.86.7

%

沙里寨镇

2.910.03.912.0

凤凰城区

3.68.43.68.4

大圃区

1.87.72.710.0

凤山区

1.89.92.88.9

平均

2.588.623.169.2

  将表2、表3试验处理结果和对照结果作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林间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试验处理和对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美国白蛾较高的寄生率是由释放小蜂引起的,而不是其它因素产生的;与对照相比,美国白蛾蛹寄生率较高;与对照比较,有虫株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网幕数存在显著差

异。说明释放周氏啮小蜂比对照区的美国白蛾蛹寄生率高,美国白蛾有虫株数低,有虫网幕数较少。

用柞蚕蛹与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下转第54页)

—33

 第5期                  辽宁林业科技                  2006年 

不能为吸引加工企业落户,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种植,不能先发展后找订单。坚持龙头、基地互为依托,合作开发,风险共担,以诚信为基础,合同为依据,法律为保障,同步建设,共同发展。4.4 选用良种,专育专供品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发展“三莓”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定准产品的市场取向,然后选择相应的品种,再选择适宜的种植基地进行种植。为确保种苗纯正优良,发展规模化“三莓”生产,种苗必须要与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有资质的企业订购生产或合作繁育,进行专育专供。4.5 坚持绿色有机,实施标准化生产

“三莓”作为营养保健型水果,必须保证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因此,发展“三莓”生产必须严格选择纯净的生产环境,组织实施生产。要坚决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并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上接第30页)条。因此完全木质化在生根量和生根率方面明显地高于半木质化插穗和嫩枝插穗(见特别是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必须按照进口国的标准进行定向生产。4.6 合理定位,选准市场取向

“三莓”作为一种保健型高档水果,与其他传统的大众型水果不同,目前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对蓝莓、树莓的价值还不了解。所以,在起步发展阶段,一定要合理定位市场取向。就目前而言,发展蓝莓、树莓生产首先应以出口国际市场为主,发挥资源及成本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其次,要以加工型产品生产为主,将蓝莓、树莓变为各种适于社会不同层次广泛消费的各种产品推向市场。4.7 以企业为主体,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之路

各级政府要对“三莓”产业的发展予以必要扶持与引导,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干预企业自主经营,不能包办企业发展事务,更不能代替企业决策。

(责任编辑:苑辉)绿叶全留—完全木质化插穗进行扦插。

参考文献:

[1]王国金,郑伦岭.紫杉硬枝扦插试验[J].林业科技,1994,

19(1):10-11.

[2]马小军.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

图1)。此外,通过观察,嫩枝插穗腐烂率较高、枝条细弱极易倒伏,不便管理。故在穗条丰富的情况下,

选择木质化插穗为宜。4 小 结

由试验得知,在紫杉扦插中的插穗处理,以A3B3C3组合或A1B3C3组合,其生根效果最好,即采用马耳形—绿叶全留—完全木质化插穗或即平切—(上接第31页)或含有其成分的复配杀虫剂药液灌

志,1994,(6):337-338.

[3]郑麟模,金哲虎.紫杉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吉林林业

科技,1996,(6):9-13.

[4]张钢民,杨文利.矮紫杉的扦插繁殖研究[J].河北林业科

技,1999,(1):24-25.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韩素梅)

根,使用浓度按药剂的说明书配制。

④露地种植的可进行冬春灌水,保持土壤表层含水量处于24%以上,不利于蕈蚊幼虫的滋生;保护地温室栽培百合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控制其幼虫的发生。

(上接第33页)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对

[1]柴冠卿.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3):18.

[2]党志红,董建臻,高占林,等.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

蚊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

(4):65-68.

(责任编辑:苑辉)

照区美国白蛾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4 结论与讨论

4.1 用柞蚕蛹作为繁殖周氏啮小蜂的寄主,必须对

区用于试验还是可以的,但在美国白蛾危害严重的

林分这个比例偏小,所以在生产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寄生率,要着眼于放蜂数量和虫口密度及生态因子数量变化方面的研究。4.2 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要根据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和寄生数量来预测虫害发生率,从而为调节放蜂数量和次数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苑辉)

购置的柞蚕茧进行较严格的筛选,否则劣质柞蚕蛹很易在接种繁蜂后较早出现蚕蛹蛋白质腐烂变质,影响繁蜂数量和质量;林间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按蜂虫比1∶10的数量比,其结果在试验—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