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

作者:任改平

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6期

摘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区调整的需要,工业园区成为近年来工业发展的的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模式。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环境管理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园区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促进工业园区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 环境管理; 建设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 (2011) 06-0017-02

Briefly Analys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Park Ren Gaiping

(Di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cetion Agency, He Bei 073000)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ofthe urban functional areas' adaptation, Industrial Park becomes a new industrial cluster model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will begin with the formation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industrial park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se can constru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industrial parks and promote th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Key words:industrial par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uilding ideas; strategy 前言

近年来,工业园区的发展为污染集中控制创造条件,为环境的集中管理提供平台,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然而,同时也出现了涉及园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下面,我们以创新的思维,探讨工业园区特别是县域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方法,以促进园区的科学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园区形成及发展意义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依托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适当集中布局,吸引相近、相关工业企业合理集聚,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集中区。发展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现状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根据园区形成大致可分为以下有几种方式;1、按地区规划,逐步引进生态、环保项目形成的。2、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形成专业化分工特色的产业园。3、把同类企业聚集形成专业园,有利于污染的集中控制。4、有的园区把上游企业的废物变为有用的资源和能源,形成循环经济园。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县域内的工业园区逐步发展起来,充分发挥了产业聚集效应,提高了资源共享,为环境保护的集中控制、集中供热、综合利用、情节生产、循环经济等创造有力的平台。现就如何做好县域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作简单分析。 2 园区的环境管理存在问题

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滞后,园区综合功能差

因为多数工业园区在开园建设早期没有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所以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产业布局定位等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未能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致使园区建设时太注重开发区经济的单一发展,而不注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园区总体上环境管理水平较差的结局。即使有的工业园区在后续发展中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但由于区域环评滞后,无法对园区提出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无法对园区的污染物集中治理、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输送转移等进行指导和制约,降低了园区的综合功能。 2.2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县域工业园区内环境基础设施虽然有规划,但建设缓慢,工业园区普遍存在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站、集中供热及固体废物储存等。目前,多数企业自行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园区生活污水排入园区污水管网, 排污管网的不畅及污水处理厂未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也对周边水域和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影响到了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群众来信来访数量上升,给社会造成一定不稳定因素。同时园区集中供热、集中的垃圾转运站和园区固体废物储存地的建设也滞后于园区的发展。 2.3 园区环境管理能力不强

目前多数园区的环境管理仍然停留在对单个企业的管理层面上,环境管理的对象从原来的单一型转变为现在的分散型。因为许多园区都是由一些老企业转制而来,由原来的一户单位现扩展为几十户单位,这无形之中给我们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可是相应的环境管理却没跟上,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委会对园区项目管理缺乏有效措施 ,工业园区往往为追求引进更多的企业、减轻企业负担,在环保审批方面对大多数企业要求放宽,大量企业只有审批,没有验收,还有各园区内的环境统计、排污许可证管理、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等没有很好落实。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存在偷排偷放现象,造成监督执法难度增大。因工业园区无监督执法职能,实际操作非常难,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

2.4 园区内产业链条不完善

目前多数工业园区内,产业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相连的关系,没有形成共生企业群,各企业之间不相关联,即便有合作紧密的企业伙伴,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也只是产品产出的配送,而没有在废弃物与原材料之间形成转化链,这对提高资源利用、降低成本物耗比、减轻环境负担,没有带来正面效应,工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载体和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实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 3 对策与措施

3.1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园区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在新一轮的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必须依照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来优化园区的设计和生产力布局,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和探索,今后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坚持树立发展循环经济观念,在园区项目引进时加以宏观指引,向产业群之间形成结合链方向发展,即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衔接,使园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增强园区竞争能力,避免园区之间互相竞争,园区内重复建设。

3.2 做好园区环评工作,加强源头管理

3.2.1 强化区域环评 认真作好园区的区域环评工作,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开发的强度和规模,完善区域开发的环保措施,对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配套的基础设施等编制详细规划,明确规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入园企业的条件、投资密度、每亩土地的产出率等,重点引进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先进的项目,坚持拒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严格遵守准入条件,积极引进高科技、信息化产业等污染较少的环保、绿色项目,防止有毒、有害健康的项目入驻。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入园项目的规模性质地点工艺等进行评价,减少发展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2 加强监督检查 坚持建设项目防污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特别是要规范排污口建设和落实污染治理设施,健全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制度,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在“三同时”的管理中,将“自然资源-工艺流畅-废物利用-经济效益”着四大环节综合考虑。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把循环经济放在第一位。同时引导企业开展环境绿色认证,大力推广先进的污染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工艺。 3.3 推广BOT模式,引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锲机

目前区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是园区污染分散,不仅投资大,管理难,而且也治不好,解决要以集中治理为前提。集中治理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经营管理应推广BOT模式,不应由政府包办,要积极筹措资金,鼓励入园企业和其它社会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包括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在内的配套园区污染集中控制系统。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谁污染谁出钱、政府指导和推动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园区污染防治、治理费用征收使用等制度,实行社会化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动作的产业化模式,引入符合市场机制的BOT动作模式,参与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彻底甩掉政府户背治理污染的包袱,促使园区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3.4 建立监测网络,加强对工业园区环境监测

建立我区工业园区的污染源监测网络与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及信息控制网络。从园区企业发展方面,由于信息畅通,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可使企业产生的废物通过网络快速查询为另一企业提供原材料;从管理部门方面,园区建立污染源信息控制网络,有利于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园区内产生的污染物并加以监控,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了解,增强有效管理,提高我区监测管理能力。 3.5 加强园区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应加强各园区环境应急处置的宣传培训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要求各园区全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摸工作,分别制订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4 制定工业园区环保管理办法,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

将园区纳入日常管理范畴。根据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要求企业设立专职环保人员;对于规模较小的工业园区可设立兼职环保人员。工业园区的环保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在区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工业园招商引资、建设施工、监督管理的各项环保措施,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对现有的区属都市型工业园区进行摸底汇总,在此基础上制订管理计划,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并帮助园区建立和健全园区环境管理网络。同时还应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步加强对各园区的整治工作,保证工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应特别重视对固体废物处理的工业园区的环保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在区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工业园招商引资、建设施工、监督管理的各项环保措施,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刘隽,张利军,纪涛.环境科学与技术〔J〕.2005,28(2):56-58.

[2]王虹,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1. [3]史焊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收稿日期: 2011-05-29

作者简介: 任改平,女,(1973-),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环境评价方面的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