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来源:欧得旅游网
科

学 复 习 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制成物品的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3、我知道的新材料有:(合金材料)(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二、实践操作题 操作步骤 塑料手套 棉布手套 1、戴塑料塑料手套不具有透棉布手套有透手套和棉气性,感觉到很闷,气性,感觉很布手套,你手心会有汗珠渗凉爽 的感觉是 出。 2、将带有塑料手套具有防水棉布手套不具以上两只性,手不会被水浸有防水性。手手套的手湿。 会被水浸湿。 放入水中,你的感觉是

三、简答题:

1、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特点,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2、什么是“白色污染”?提出有关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答:“白色污染”是指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

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1)回收塑料,要把塑料物品分类放置,分类回收,以利于再加工。(2)在制作塑料制品尤其是易废弃的生活用品时,加一些添加剂,使之埋入地下易腐烂。 3、人造材料尤其是人造新材料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将会怎样? 答:人类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材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种优越性能的材料,而材料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社会各个方面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4、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答:感觉不一样,塑料手套不具有透气性,棉布手套有透气性;但塑料手套具有防水性,而棉布手套不具有防水性。

5、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人造材料是在天然材料基础上制成的,没有天然材料做为基础,人造材料是不会存在的。 四、天然材料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人造材料是指对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的人们所需要的材料。在下列材料中, 人造材料有:塑料 玻璃 纸张 陶瓷 布纤维 橡胶 石灰 钢材

天然材料有:棉花 木头 石头 麻 丝 石油 沙土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物体发声时出现的共同现象是:(物体都在振动),这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停止发声时出现的共同现象是:(物体停止了振动),这就说明: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4、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5、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能给我们(传递)信息和知识,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6、声音有好有坏,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类。 7、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它的单位是(分贝)。

8、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9、地球上存在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宇航员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二、简答题: 1、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减少噪声的方法有哪些?

答:噪声可以使人的情绪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 减少噪声的方法有:(1)禁止鸣喇叭;(2)植树造林;(3)关闭门窗;(4)在机动车上装消音器。

2、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和图表示出来。 答:(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2)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3)玻璃

要做成双层的、窗帘要做成带皱褶的,这样可减少噪声的传入。(4)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音传播的方式,方向是什么?

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把闹钟放在玻璃罩里,抽去空气,听不到铃声,为什么?

答:是因为玻璃罩里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听不到铃声。

5、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答:因为地球上存在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6、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要用无线电通话。

7、把书卷成筒,对着筒喊话,为什么声音传得远?

答:这是因为它能使声波集中向前方,不让它向四面分散,因此传得远。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它可分为(天然光源 如:太阳、闪电、萤火虫)和(人造光源 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柴)两大类。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叫做(透明)物体,例如(玻璃)(水)(透明的塑料)等;只能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叫做(半透明)物体,例如(毛玻璃)(太阳镜);几乎不能让光通过的物体叫做(不透明)物体,例如(铁片)(硬纸板)。

4、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产生(影子)。

5、同一个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早晚(长)、中午(短)。

6、光照射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8、平面镜里的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相等),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9一个人要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10、(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11、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就说明: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七色光混合后成为(白光) 二、简答题:

1、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答: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2、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答:⑴我们每天都在镜子面前穿衣戴帽,洗脸刷牙;⑵外科医生通过小平面镜来观察牙齿或耳朵里不易观察到的部分;⑶用两块平面镜还可制成潜望镜;

3、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答:在强光下工作和学习,容易对眼睛造成损伤,应该避免在强光下工作和学习,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出门时戴太阳镜等。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彩虹?

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在下雨时或雨后的天空;瀑布面前都可看到彩虹。

5、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答: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

6、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三、操作题:

1、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目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步骤:用一根直的吸管,通过这个吸管来看到点燃的蜡烛光,然后把吸管弄弯,再看点燃的蜡烛光。 实验现象:通过这个吸管来可以看到点燃的蜡烛光,然后把吸管弄弯,就不能看到蜡烛光了。 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做了放风筝实验,科学家才初步认识了电。 4、(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它的种类有:(按钮开关)(闸刀开关)(拉线开关)。

5、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由意大利科学家(亚历

山德罗• 伏打)发明的。电池的种类有:(蓄电池)(纽扣电池)(锂电池)(干电池)等 6、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二、简答题

1、关于电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答:(1)电池里为什么会有电?(2)灯泡里的灯丝是用什么做的?(3)电池是谁发明的?(4)风、水、太阳为什么能发电?(5)为什么电能电死人,而电池不电人?⑹我们家为什么一开空调就掉闸?

2、电是怎么来到我们家中的? 答:电是发电厂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3、例举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答:(1)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2)家用电器不用时要把电源插头拔掉。(3)使用节能灯具;(4)家中的电视、音响等尽量不要加大音量。 4、导体和绝缘体是绝对的吗?

答: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

5、例举安全用电的方法。

答:①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②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③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④不要用湿布擦拭用电器。⑤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6、一个电路包括哪几部分吗?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由电源、导线、开关、

用电器四部分组成。电源维持电路中持续的电

流,导线是电流经过的通路,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使我们利用。

7、为什么在雷雨天气时游泳和划船容易出现危险?

答:由于湖水不是纯净水,可以导电,即使闪电击中了湖的一岸,也可能伤害另一岸或湖上的人。

8、为什么不能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答:因为万一电线有破损,电流会通过晾晒胡衣服流入人体,使人触电死亡。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磁铁离被吸物体近时,吸的物体就(多),磁铁离被吸物体远时,吸的物体就(少)。说明了磁铁吸引物体的多少与磁铁和被吸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2、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之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3、磁铁按形状可以分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两个磁极的位置大致就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球的北极是磁体的(S)极,地球的南极是磁体的(N)极。

5、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互排斥)的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它具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 二、问答题

1、自制小磁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

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这样小磁针就做成了。注意:①小心别扎到手。②摩擦时必须沿一个方向,不能来回运动。

2、用什么方法能够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答:①我们可根据磁铁同极相互排斥,以及相互吸引的性质,用磁铁的N极靠近小磁针的一端,若相互吸引,则这一端是小磁针的S极,另一端便是N极;若相互排斥,则这一端是小磁针的N极, 另一端便是S极。②我们可根据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将小磁针悬吊起来,它最终停下来时,指向南方的一端是S极,指向北方的一端是N极。

3、在现代化社会中,磁在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航海、航空、军事、地质考察、登山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

4、例举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①在电铃、话筒、音响、电冰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家用电器中用到了磁。②在文具盒、悬吊式象棋、磁性黑板等文体用品中用到了磁。③磁可以用来记录和储存信息,例如:录音机磁带和计算机的磁盘。④磁可以用来指示方向,例如:指南针和罗盘

5、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答: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质材料做的。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缝衣针等物体。 6、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当磁铁停下来时,会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

1、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2、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答:优点:远距离就可接收到信息内涵,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便于在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不足:不够准确,不像直接说话那样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有一定的局限性,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

3、人们在传递信息是,常用的传递步骤是:①编码(预先规定各种信号的含义)②传送(用传递工具发出去)③接受(通过收、听把各种信号接收下来)④译码(翻译信号的含义) 4、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

答:可以上网、能够全球定位,当接通电话就可以知道对方所在的地方,还希望电话能够具有自动翻译功能,当和外国朋友交谈时,会自动翻译成英文等。

5、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答: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很多,除了直接交谈,看书看报等方式外,还有收音机、电视机、通信卫星等。 6、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答:从原始的靠驿站、信鸽等传递信息的方式速度很慢,到后来出现了电报、电话、通信卫星等,传递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

7、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

答:可以上网、能够全球定位,当接通电话就可以知道对方所在的地方,还希望电话能够具有自动翻译功能,当和外国朋友交谈时,会自动翻译成英文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