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黄永刚
来源:《天津教育》2013年第01期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明确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为天津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改革创新,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为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奠基。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是衡量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天津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在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天津市学前教育提升计划(2013—2015年)”,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规范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幼儿园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质量内涵、制度机制、队伍素质等软件建设为重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市1189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达标验收,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实现高水平均衡发展。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均衡配置师资,落实就近入学制度。实施农村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对所有农村高中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全面提高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落实普通高中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出台评估验收方案,开展专门培训,指导各区县盘点资源,推进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 二是及时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内涵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优质、公平和多样化的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导性需求,质量型和内涵型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导性发展方式。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切实提升基础教育内涵质量。天津市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天津市中小学课程体系创新发展、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高效实施课堂教学等七个重点项目。着力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加快研究制定各学段、各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注重特长生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坚持以公平普惠为基本政策取向,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加大对残障学生的关爱与教育,坚持按需施教,加强医教结合,满足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巩固特殊教育现代化标准建设成果,提高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继续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机制,制订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和支持保障体系。建立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统计制度,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率。继续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教服务,提高送教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市居民同等对待的政策,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抓紧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切实保障外来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基础教育发展活力。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培养机制改革,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国家试点项目和与国家改革试点相配套的市级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着力抓好统筹协调、动态监测、效果评估等工作,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开发特色教材,加强特色实验室、实验基地建设,搭建一批创新实践体验平台,促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发展。探索建立高中未来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和有利于高中特色发展的高中招生制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开展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改革试验,鼓励和支持优秀特长高中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科研基地等开展实践研究。推进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继续推进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2013年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比例提高到40%。拓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落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值评价”方案,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师德。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加快推进骨干幼儿园园长、教师培养项目和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养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培训工程,启动千名农村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高教师资格准入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资格标准和评价体系,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中小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在职进修和继续学习的奖励机制平台,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促进校长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建立保障教师地位和权利的长效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