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水上救生发展状况及救生员培养体制比较研究
姓名:方千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指导教师:梅雪雄
2003.4.1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以及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水上救生发展状况及我国水上救生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剖析水上救生系统的要素、功能、特点和运行,对国内外救生员培养体制进行比较,我国水上救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救生发展的建议对策,以便为新世纪我国救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早期成立的水上救生组织以及国际救生协会对促进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大洲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水上救生发展不平衡。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状况,可将国内水上救生分为四个阶段。我国大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在游泳池(场)管理条例中都对水上救生工作做了明确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水上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水上救生员总体文化基础状况良好、年龄结构较合理、主要来源于五个部门,级别越高工作年限越长,性别比例不平衡。从系统论方法分析,水上救生系统主要包括游泳者、溺水者、救生员、救生器材和环境五大要素,水上救生系统具有目的性、开放性、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保护大众游泳者安全、提高大众游泳者救生意识、提高与改进救生技术。我国救生员培训机构职能与国外不同,救生培训机构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影响救生员的培养质量。救生发达国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救生员培养体系,具有齐全的培养类别及证章,而我国救生员培养类型较单一。各国对溺水事故的预防和现场急救都比较重视,但英美等国还十分重视对先进救生设备的使用、信息传递、脊柱损伤处理及书写操作程序、专业举止和身体训练等方面,同时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而这些方面却是我国较薄弱的环节。我国对救生员的思想素质的培训比较重视。我国水上救生全国规范管理历程短,还存在许多问题。障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现阶段为促进我国救生的发展,应该完善救生员培训体制,适应新世纪救生员培养的需求;完善救生的管理体制,形成规范、有序盼管理体系;增加水上救生资金投入,加快救生的发展步伐;加强救生宣传,提高大众救生意识:结合救生实践,加强救生理论研究,完善救生理论体系。关键词:水上救生;救生员;培养体制AbstractBasedondocumentaldata,investigations,mathematicalstatistics,comparativelawandsystemsanalysis,thispaperdiscussesthedevelopmentofoverwaterlifesavingathomeandabroad,andourdomesticproblemsinthisrespect.Aimedatprovidingtheoreticalandpracticalguidesforourlifesavingworkinthe21stcentury,thepaper,throughsystemsanalysis,analyzesthefactors,function,featuresandoperationofoverwaterlifesavingsysteminourcountry,makescomparisonsbetweendomesticandforeignlifeguardtrainingsystems,andmakesproposalsconducivetoourlifesavingdevelopment.Astheresearchfindingsshow,overwaterlifesavingorganizationswerefoundedearlyinforeigncountries,andthereiscurrentlyadisequilibriuminlifesavingdevelopmentamongcontinentsaswellascountries;Lifesavingollwaterinourcountryfallsintofourdifferentstagesintermsofmanagement;Mostprovincialandmunicipaladministrationshavemadedefiniteprecriptionsonlifesavinginmanagementregulationsofswimmingpools,whicheffectivelyguaranteesthedevelopmentoflifesavingwork;Inourcountry,lifeguards,mainlyfromfivedepartments,areingeneralwell-educated,comparativelywell—composedinage,withpromotionsdependingonlongworkingyears,butnotweII・proportjonedinsex;Standardizedforonlyashortperiod,thenationalmanagementofoverwaterlifesavingstillhasalotofproblems;Bysystemsanalysis,overwaterlifesavingsystem,characterizedbyitsclearobjective,opennessanddynamism,mainlyincludesfiveessentialfactors一-swimmers,drowningmen,lifeguards,lifesavingequipmentsandsurroundings,withthefunctionofsafeguardingthelifeofswimmers,increasingthenation’Sawarenessoflifesavinganddevelopingtheskillsoflifeguardsonwater;Differentfromthoseofforeigncountries,ourlifeguardtrainingsystemlackscertainsupervisingmechanismaswellasvarietyinthetypesoflifeguards.England,oneofthedevelopedcountriesofoverwaterlifesaving,however,hassetupaperfectlifeguardtrainingsystemwithacompleterangeoftypesandcertificates;China,liketheUSandtheUK,has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firstaidOilspot,thecauseofdrowninganditsprecautions,butthewritingtrainingforlifeguardsareprocedures,professionalbehaviorandphysicalarealmostneglectedinourcountry;DifferentpointsouremphasizedinthelifeguardtrainingandtestsofarecountryandoftheUSandtheUl(^andthereOiloursimilaraswellasdifferentemphasisputdomestictrainingoflifeguardsofalllevels.Therefore,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atpresenttakesomeeffectivemeasuresasourlifesavingwork,weshouldfollowed:first,perfectingoverwaterlifeguardtrainingsystemtomeetthedemandsinthenewcentury;second,improvinglifesavingmanagementsystemandbuildinguporderlyframe;third.increasingtheinvestmentinastandardandonlifesavingwatertoquickenitspaceofdevelopment;fourth,wideningthepublieityforlifesavingtoincreasepeople’Sawareness;finally,conductingmoretheoreticalresearchwellasaspracticetoperfectthetheorysystemofoverwaterlifesaving.Keywords:Overwaterlifesaving;Overwaterlifeguards;Trainingsystem中文摘要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分为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欧洲的许多国家在19世纪末就成立了救生协会,宣传救生知识,改进救生技能,加强救生员的培养。开展救生理论的研究・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菩的救生管理体系和救生员培养模式。我国水上救生随着近年来大众游泳的迅速发展而有所加强,但还是落后于迅速发展大众游泳的需求.国内救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府重视不够,国民救生意识淡薄,救生管理体制滞后,救生员的培养类型单一等。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救生事业的发展。因此,面对着国际救生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大众游泳迅速发展的现实以及国内救生发展体制存在的弊病,加强国内救生的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以及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水上救生发展的状况,剖析水上救生系统的要素、功能、特点和运行。对国内专家进行水上救生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揭示当前我国救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救生员培养机构、培养类别、游泳池救生员培养目标与资格及培养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所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改进我国水上救生工作的建议,为促进新世纪我国水上救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早期成立的水上救生组织以及国际救生协会对促进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大洲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水上救生发展不平衡.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状况,可将国内水上救生分为四个阶段。我国大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在游泳池(场)管理条例中都对水上救生工作做了明确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水上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水上救生员总体文化基础状况良好、年龄结构较合理、主要来源于五个部门,级别越高工作年限越长,性别比例不平衡。从系统论方法分析,水上救生系统主要包括游泳者、溺水者、救生员、救生器材和环境五大要素,水上救生系统具有目的性、开放性、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保护大众游泳者安全、提高大众游泳者救生意识、提高与改进救生技术。我国救生员培训机构职能与国外不同,救生培训机构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影响救生员的培养质量.救生发达国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救生员培养体系,具有齐全的培养类别及证章。而我国救生员培养类型较单一。各国对溺水事故的预防和现场急救都比较重视。但英美等国还十分重视对先进救生设备的使用、信息传递、脊柱损伤处理及书写操作程序、专业举止和身体训练等方面,同时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而这些方面却是我国较薄弱的环节.我国对救生员的思想素质的培训比较露视。我国水上救生全国规范管理历程短,还存在许多问题,障碍其进一步发展.为促进现阶段我国水上救生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救生员培训体制,适应新世纪救生员培养的需求.在培训内容方面要体现多样性,既要有基本内容,又要有不同级别侧重的内容。同时,还要增加书写操作程序、专业举止、身体素质、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在内容上保证全面提高救生员的综合水平;在培养类型方面要体现丰富性,形成一个以游泳池救生员为中心辐射到所有与水相关的救生培养体系,使救生员的培养类型适应不同人群的救生需求;在培养机构方面要体现独立性。分离管理机构与培训机构,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宏观监督职能,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确保培训机构对救生员的培养质量,现阶段应增加培训机构的数量,对师资和硬件设施达到要求的高校,可给予初级救生员证书的授予权。(2)完善救生的管理体制,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救生工作的管理,扩大中国救生协会管理权限,使中国救生协会成为~级协会,拓展培训范围.应规范注册及年审制度,使获得证书的救生员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救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或复习,保证救生员救生操作的熟练性。应制定及完善水上救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保证事故处理有法可依。救生管理部门应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游泳场所的救生监督,对于违反救生规定的场所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场所和表现突出的救生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应加快水上救生员职业标准制订的工作进程,把救生员作为一种新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全,提高救生员的杜会地位,加速国内救生员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救生部门应进行专门的溺亡统计,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3)增加水上救生资金投入,加快救生的发展步伐。通过救生产业开发、国家赞助、体彩资金、企业赞助等(按专家调查结果重要性排序)渠道,确保救生管理和培训机构的运转,降低救生员培训成本,吸引更多的人们参加救生员的培训.救生的发展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救生的产业化耍逐步、有序地进行,避免在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过于重视商业利益,从而忽视了救生员的培养质量。影响救生的长远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救生竞赛工作,进一步完善竞赛体制,增加救生竞赛的投入,普及救生竞赛活动,扩大其社会影响和参与面.(4)加强救生宣传,提高大众救生意识。救生宣传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开展多渠道的宣传。首先,互联网宣传是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国外几乎每个游泳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救生阿站,而国内还没有建立一个救生网站.其次,可以将救生知识纳入中小学的体育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手段之一。第三,实行救生青年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救生活动中来.(5)结合救生实践,加强救生理论研究,完善救生理论体系.在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立救生研究协会,重点开展救生员的培养、救生技术改进、救生员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可通过创立专门的救生刊物来加强救生理论与实践交流,国外救生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救生刊物为会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而国内目前只有‘游泳'杂志设有救生专栏.同时现阶段还必须加强与国际救生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救生员管理和培养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我国救生理论与实践水平.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诧’丈1前言1.1选题依据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时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分为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I。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欧洲的许多国家在19世纪末就成立了救生协会,宣传救生知识,改进救生技能,加强救生员的培养,开展救生理论的研究.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救生管理体系和救生员培养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政府就有卜11岁儿童必须接受救生培训的规定。英国在2001年参加救生培训共计32000人。其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86岁口l。在国际救生蓬勃发展的推动下,1993年在比利时成立了国际救生协会,它是救生运动唯一的世界组织,现已有近130个国家(地区)加入该组织,注册人员3千多万人,救生会员国之间每年都开展各种救生竞赛运动.国际救生协会的使命主要是协调各国的救生工作,促进信息交流,推广救生运动,加强国际合作。总之,当前救生在国外许多国家已非常普及。我国水上救生是随着近年来大众游泳的迅速发展而有所加强。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以增强体质为宗旨,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大众游泳活动,如康复游泳、娱乐游泳、减肥游泳、健身冬泳等,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表明:游泳已成为我国青壮年体育人口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I”。199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推行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的办法),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进一步推动全民游泳健身的开展。由于救生对大众游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为了尽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水上救生人员,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同年在上海举办了首届“救生员高级考官培训班”,来自全国35个单位的56名人员参加了培训.为加强对我国救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我国成立了中国游泳协会救生委员会,制定下发了‘中国救生委员会管理办法》、‘救生员管理办法'、‘救生委员会培训中心管理办法》等:研究、制定我国静水救生比赛的规则、规程:制定了我国救生协会的徽章、服装和救生教材。几年来,我国水上救生工作已不断地加强、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上救生网.它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健康开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教材编写组.水上救生(静水部分)IMI.中国救生协会,2001:i121www.1ifesaving.org.UK.英国皇家救生协会网站Ⅲ仇军等.我国体育入口括动项目的参与率及其变动趋势IJl.体育科学.2000;(4)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据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2001年的不完全统计,过去四年里・在12个“游泳之乡”参加游泳锻炼的人数达到6000万人次,会游泳的人数近500万人,如果加上“先进游泳池馆”的游泳人数,参加游泳锻炼的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但是,我国水上救生还是大大落后于大众游泳迅速发展的需求,救生员的供应远不能满足救生市场的需求・如福建省开放性游泳场馆有600多个,按要求50米游泳场馆需配备12名救生员,25米游泳场馆需配备6名救生员,共需要6000多名游泳救生员,而目前全省持证救生员只有600多名。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游泳场所溺水死亡事件的有关报道,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游泳场所溺水死亡事件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国内救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领导重视不够,国民救生意识淡薄,救生管理体制滞后,救生员的培养类型单一等,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救生事业的发展。面对着国际水上救生的迅速发展,面对国内大众游泳迅速发展的形势,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现我国水上救生存在的问题,以加强我国的水上救生工作,保证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广泛开展,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1.2文献综述1.2.1国外救生研究文献国际救生协会的目标之一是“寻求最佳的方式和方法救助水上遇难生命,对明显溺水者进行抢救和紧急处理”和“教授救生方法并确立对于水上救生技巧和实施方法教育的交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外学者主要开展救生员技术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GeraldM.Oworkin对有关救生的文献进行了整理。‘水上损伤》一书提到,美国每年有一万人接受脊椎损伤治疗,其中游泳中跳水是引起脊椎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对如何预防跳水引起的脊椎损伤提出了建议,同时详细介绍了救生员对脊椎损伤的紧急救护。‘心肺复苏的演变》一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早期救生员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最早的复苏方法是将草灰或爆灰放在受害者的胸部加热和用羽毛刺激受害者.到了1753年,开始用风箱对受害者补充氧气。1767年,英国人用烟熏对受害者肺部进行刺激。1770年,有些救生员开始尝试倒吊法,将受害者倒吊起来进行排水和复苏.1773年,救生员又使用滚桶法,把受害者放在圆桶上滚动来达到复苏的目的。1803年,俄罗斯人用冰块对受害者全身冷却来进行复苏.1812年,有救生员想出了马驮法,把受害者放在跑动的马背上颠簸来增加呼吸.1950年。美国红十字会等组织开始向救生员介绍口对1:3的人工呼吸复苏法。1973年,美国红十字会和心肺学会开始培训救生员采用将药物和医疗器械结合起来的生命支持CPR程序。1990年,美国心肺学会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采取…李梓.全国“游泳之乡”4先进游泳池馆”经验交流会讲话捕要IJl.游豫,2001(5)2一我国救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一系列措施对受害者进行心肺复苏。目前。美国的生存链心肺复苏法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在各国救生员中间进行推广。我国也把生存链行动作为救生员培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经济原因,救生员在救生实践中几乎没有条件使用去纤颤器等昂贵的医疗设备・这也是阻碍———————————————~1.2.2国内救生研究文献我国系统进行水上救生的历史不长,各方面对救生工作的关注不够,因此目前国内有关救生的文献数量有限。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开始开展救生工作后,在‘游泳》等杂志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救生的文章,但数量仍然很少,这些文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救生实践的总结。武汉化工学院魏四成在‘游泳救生工作浅析》中提出:“救生员应具备思想作风过硬、技术过硬、身体过硬。在整个救生工作中应贯彻预防为主。重在观察的原则,水中抢救主要有间接施救、直接施救、水中解脱等技术”。同时还强调救生工作应讲究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抢救的技能和效果.这为我国救生员的技术培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张宏梅在‘救生全民需要重视》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安全措施、赴救技术、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后护理的实践经验。集美体院施纯志等在‘厦门海滨浴场救生管理工作初探》一文中主要探讨厦门市建立海滨浴场及救生管理工作模式,提出规范海滨浴场及救生管理工作的若千方案,认为“规范海滨浴场应配备足够的救生队员.救生人员是拯溺救生的实施者,救生人员的责任心和救生技术直接关系到溺水者能否获得再生。及时发现溺水者,准确有效地旅救是每位救生人员应尽的义务。海滨浴场由于旅客多、区域广,需要人数较多的救生员轮番上岗。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救生员培训制度。对救生人员所持的救生证实施严格的年审制度,每年年审应该完成体能达标测试及理论考试,确保救生人员在救生技术、技能上能胜任其岗位上的职责.”该文是国内第一篇有关海浪救生的文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救生员的体会、总结是救生员问沟通、交流的重要内容。对救生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类是介绍国内外救生竞赛的状况。吕鹏在‘水上救生》一文中介绍了水上救生运动的组织机构、救生比赛项目设置和器材规格,对开展水上救生训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李红兵在‘浅谈国际国内救生活动现状与我国救生事业发展的对策’一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救生活动现状及国际救生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提出了加强我国救生发展的建设性对策:(1)必须加强我国救生组织体系的建设。C2)大力开发救生产业。积极寻求经济支持,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走社会化发展之路。(3)迸一步深化我国救生活动内容、方法及形式,重视可参赛项目的投入与训练,加速提高我国救生运动的水平。这类文章使人们了解新兴的救生运动,促进了救生工作的宣传。对推广救生运动起到了的积极作用.福建师嘎,大掌硕士掌位论灭但这些文章还只是对救生竞赛活动这一社会现象的描述,没有去探讨其兴起的原因,没有分析救生竞赛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三类是有关救生员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上海师大体育系费烈烈等‘谈游泳救生课程的设置》中,分析了高校体育院系设立水上专业的必要性,认为“水上专业课程设置对全民健身运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见义勇为,良好师德的体现。”该文建立了一套水上课程标准,规定了理论课、陆上实践课、水上实践课的具体内容及时数,并在上海师大体育专业开设水上救护选修课。实施该课程后。5年中共培养了120多位不同等级的救生员,取了一定成效。其课程设置与中国救生协会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但也没有对救生课程5年的实施进行总结。总的来说,我国的救生课程设置过于保守,创新太少.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体现等级间的差异,只是标准上略有不同。而国外则对不同人群、不同工作性质实施不同模块的培训。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在水上救生方砸的研究很少,主要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敷理统计法、比较法以及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水上救生发展的状况。剖析水上救生系统的要素、功能、特点和运行。对国内专家进行水上救生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揭示当前我国救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救生员培养机构、培养类别、游泳池救生员培养目标与资格及培养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所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改进我国水上救生工作的建议,为促进新世纪我国水上救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以我国国家级救生员及部分高级、初中级救生员共771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国家级救生员为51人,占全国国家级救生员总人数的87.9%(表1)。表1研究对象状况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救生研究的相关论文、教材以及救生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通过互联网查阅国内网站和国外官方救生网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获取相关资料。4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2.2.2调查法2.2.2.1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我国水上救生发展现状及救生员能力结构调查问卷》,对全国各省(市)的国家级救生员和部分高级救生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68份,回收率为80%,其中有效问卷61份,从中获得救生员能力结构、对策信息和认知方面的资料.2.2.2.2专家访谈法对国家救生管理部门及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方救生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访谈了部分专家和主管领导,了解当前国内救生的发展状况及救生员培养体制等方面的有关信息.2.2.2.3现场调查法参加福建省体育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初中级救生员培训班和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高级救生员培训班,参与多年的游泳池救生实践工作,了解国内救生员培训全过程及救生工作的实际状况。2.2.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ll.0和MicrosoftExcel软件对所获得的调查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4比较法将我国的救生培养体制与其他救生发达国家(英、澳、加、美)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寻找差距.2.2.5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综合地考察救生活动,揭示救生系统性质及其运动规律,了解救生活动中各要素的特征、作用.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状况水上救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地球71%自g表面是江、河、湖、海,人类在生存活动中不兔要与水打交道.人在水这一特殊环境中活动时,身体姿势、呼吸方式、活动动力均有所改变.人为了生存,就要适应这种特殊环境。当在水中出现危险时,就要用木头、木板、竹竿、绳子等器物来自救或救助他人,于是就出现水上救生。3.1.1国外水上救生的组织发展状况早在公元前63年,意大利罗马皇岳加士大帝(髓perorAugustus)就组织了历史上福建师范犬掌硕士掌位论叉第一支救生队。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与水有关的娱乐增多,溺水事故也逐年上升,因此,人们非常迫切地需要行之有效的救生方法来拯救溺水者,降低溺水事故率。欧洲各国率先展开了水上救生工作,法国里莫(Remur)在1720年奉摄政王之命传授救生方法。随后,瑞士、德国、匈牙利等国组织了救生研究会,对救生方法进行研究,发行救生教材,并对救生员的救人事件进行奖励。同时,为了加强水上救生工作的管理,各国先后成立了救生组织(表2)。使水上救生事务管理逐渐规范、有序.表2世界部分国家救生组织成立的历史状况国际救生协会(ILS)于1993年2月23日在比利时成立.它由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水上救生协会[FIS]和以美洲国家为主的世界救生协会[WLS]合并而成,是救生运动唯一的世界组织,并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奥委会(10c)、国际运动联合会总会(GAISF)、国际世界运动协会(IWGA)以及其他许多国际组织的承认.国际救生协会有~套完整的组织体系,下设四个委员会,分四大地域对会员国或地区进行管理(图1)。图1资料来源:国际救生协会网站国际救生协会管理组织体系福建师罚j大掌硕士掌位口叉国际救生协会的使命主要是协调各国的救生工作,促进信息交流,推广救生运动,加强国际合作。为促进各国救生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国际救生协会定期举行国际性的水上救生比赛,如国际救生协会国家队世界锦标赛,国际救生协会俱乐部世界锦标赛,国际救生协会大师锦标赛以及各种救生邀请赛等。通过各种国际救生比赛活动,各国间相互交流经验、技艺和信息,从而大大推动了国际救生工作的发展。国际救生协会目前已拥有125个成员国(地区)和超过3千多万会员,但各大洲的发展情况不平衡.表3世界救生组织的地区分布状况表3是表示世界救生组织的地区分布状况,可见目前加入国际救生协会的匡家占全世界的56.3%.因此救生要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国际救生协会还必须努力,吸收更多的国家加入,成为普及程度高的国际体育组织。从各地区的会员国或地区的分布状况看,欧洲地区普及率是最高的(88.6%),这是由于欧洲许多国家都有漫长的海岸线长,这为其救生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地理环境。同时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与水有关的休闲娱乐活动多,相应救生就比较发达.欧洲许多国家具有悠久的救生历史。早在1910年成立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水上救生协会(FIS)。亚太和美洲地区的会员国或地区的普及率小于50%,这些地区救生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国家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成立救生组织.1957年成立了以美洲国家为主的世界救生协会[WLS].目前,许多国家还存在着阻碍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造成救生落后。未加入国际救生协会.我国由于台湾问题至今还未加入该组织。3.1.2水上救生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各国救生组织自从成立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政府的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水上娱乐普及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国水上救生的发展不平衡.如作为国际救生协会会员国的英国和美国,水上救生工作的开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救生员的培养、管理和竞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英国皇家救生协会于1891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救生机构.该协会每年要授予上万名游泳池救生员和海滩救生员资格证书。英国救生员的培养由皇家救生协会资格认证机构认可的培训中心负责.2001年有650多个机构(覆盖1900多个游泳池)取得救生员培训中心资格。救生员的培养类别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而设置,主要分为为七个类别,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每个类别都有具体的级别,在培养资格、目标和内容上都有具体的规定。培训者必须年满16岁以上。每一类证书所设的课程需要经过32小时的基础模块的学习后再进行考核,两年内有效。此后还要经过12小时现场实战培训,才能获得证书。英国目前已有几十万救生协会会员,救生员的管理实行俱乐部制,会员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其救生员资格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可免费收到社团季刊杂志“施救员(Lifesavers)”,有权使用俱乐部广播网,可参加地方、国家及国际级救生比赛等,同时必须每年按其类型等级交纳一定会费.美国救生员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据美国红十字会的统计资料表明,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每年约有9000多人溺水身亡…。随着溺水事件的频繁发生,市政当局决定雇用经过专门训练和特别配备的人员参加水上营救工作,他们被称为救生员。救生员的早期营救培训内容单一,强调是个人水中安全(怎样预防溺水和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营救方法主要鼓励以水上营救为主,水下营救为辅。1964年美国救生协会成立后,提高了海滩救生员培训的标准化程度,其培训的指导思想从“以救为主”转变为“以防为主”,更强调预防,而不是营救,以此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救生员的培养体制逐渐完善,主要分为游泳池与水上公园救生和海浪救生两个类别.游泳池与水上公园救生主要是按照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包括浅水救生员、游泳池救生员、特殊机构救生员三类证书。海浪救生是发展最早的,现在美国沿海地区都已设立海浪救生机构,并建立了各地的海浪救生网站,吸引着无数游泳爱好者参加救生培训。美国的救生协会主要以海浪救生为主。在培训内容方面,加强了救生员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和定点观察监督其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游泳专门技术、赴救技术、现场急救等),同时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救生设备(去纤颤器与便携式氧气装置的使用、救生艇的熟练操作等),救生营救效果显著。据美国救生协会统计,专职海浪救生员在溺水事件中营救与死亡的比率从20世纪60年代每2004次营救有1人死亡,提高到90年代每4832次营救有1人死亡。同时,救生员在每次营救后都会对被营救者进行安全教育,对事件的再次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的溺水死亡人数从1981年的6300人下降到1998年的4406人,营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溺水死亡仍然是美国人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溺水死亡尤为突出.在1998年溺水死亡人数4406人中。15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有1003人,占22.8%”1。3.1.3国际水上救生竞赛发展状况水上救生运动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国际大赛形式。它作为一种水上…NationalCenterforHealth2000Statistics(NCHS).NationalMortalityData,1998.Hyattsville(MD).NCHSI“ChristineM。Branch,LifeguardEffectiveness:AReportofthe8WorkingGroup.2001福建师范大掌硕士学位论,;●——_————__-_——————-●●—————_————————_———-●———————————_———————__—*_———_—-——————————_———_—————-———————一一拯溺救灾的实用游泳技术,对促进人们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救和救人方法,减少溺水事件,促进游泳运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救生竞赛项目及竞赛规则己逐渐成熟。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了首届国际水上救生锦标赛.通过各种国际救生比赛活动。各国间相互交流经验、技艺和信息。从而大大推动了国际救生工作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已将救生比赛列为2004奥运会表演项目.国际救生协会正在为争取使救生比赛成为2008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努力。从近几年的国际救生比赛来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救生协会有澳洲海浪救生协会、新西兰海浪救生协会、南非救生协会、英国海浪救生协会、德国海浪救生协会等。亚洲的救生运动竞技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在2000年悉尼世界救生锦标赛上,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亚洲会员国(地区)在所有竞赛项目中都没有进入决赛。而金牌大多被澳大利亚、意大利等救生竞技水平较高国家的选手获得.而我国因未加入国际救生协会,还没有正式参加国际性救生比赛。3.2我国水上救生的发展状况3.2.1我国水上救生发展的阶段划分根据水上救生发展不同时期的管理状况,我国的水上救生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3.2.1.1官民共治,管理有序(明清时期)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内地拥有许多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同时长江还是我国水上交通的主要干道.早期的水上救生主要是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覃亍拯救。据史料记载:在唐朝经济繁荣时期,水上交通发达,为了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政府曾在交通要道设立了专门的“篙工”专司引导。到了明清时期,官方在交通要道设立了专门的救生人员,特别在长江上游险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救生管理体系。因使用的救生船支系有红色涂刷为标志,故又习惯称为“救生红船制”.红船上配备的水手和桡夫即我国早期救生员,这些人都是从民间中精心挑选出来,具备很好的游泳能力.管理上主要实行官民共同管理制,运转经费以民间投资为主.政府也常下拨一些款项作为红船经费的补充。明清时期设置了以救生红船制为代表的救生机构后(表4)。减少了不少损失,挽救了许多生命。据记载,红石滩救生红船建立后,“客舟绝少覆溺”;“每遇覆溺,全活其甚众”.明代救生红船有“一船五下余入尽行救活”的记录.清末甚至规定“若救活之入无行李者,给予路费,捞护尸身并给棺木石牌川”。’"蓝勇.滑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IJl,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4)t937-,.43福建师范大掌司E士掌位论文资科来源:蓝勇.滑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ijl.中国社会经拼史研究3.2.1.2管理无序,停滞不前(民国时期)清朝末年,由于政府对水上救生问题重视程度下降和经费短缺等问题,以救生红船制为代表的救生工作逐渐衰落.随着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定,我国许多大城市成为了外国的租借地,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国内居住。新建了许多供其和国内贵族享乐的娱乐场所(包括游泳场所)。上海是当时国内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20世纪初就兴建了一批公共游泳池,随之也就出现了游泳场所的救生员…。但是,当时的游泳场所只供外国人和国内贵族阶层娱乐之用,没有大众化,数量有限,因此救生员也是屈指可数的。随后的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政府无力顾及救生工作,没有成立管理机构,只有红十字会兼顾了一些救生工作,水上事故时有发生。这一时期是我国救生工作的停滞时期。3.2.1.3分散管理,发展不平衡(解放后至;99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救生工作非常重视.六十年代初,毛主席指示:“游泳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淹死一个人”(引自1964年6月16日毛主席畅游十三陵水库时对路游师生的指示)。这一指示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也引起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水上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随后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等有关部门也先后发布了加强游泳场所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在近五十年的地方分散管理中,各省市的发展不平衡,有些省市还没有建立救生管理机构-主要特征为经济发达省市优于欠发达地区,沿海省市优于内陆地区.以下主要介绍救生工作开展较好的上海市、北京市和天津市救生员队伍建设状况(表5).表5我国上海市、北京市和天津市救生工作开展状况省市名称具体发展概况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上海市第一部体育法规——游泳池管理规则.在法律上第一次规定游埭池开放要安排救生员.1979年上海在全周率先成立上海救生委员会.至上1984年,全市备区县也相继成立救生分会,在上海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救生队伍.1991年社团整顿时,在市体委和市体总的领导下,晋升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一级社团组织.并易名为上海市游泳救生协会・在几十年中.共培养各级救生员一万余人.挤会开展了各项救生海学术活动・撰写了救生教材、拍摄救生技术幻灯片和录像带.与香港拯溺总会进行多次互堕兰塑,堕塑鱼湾塑熬生界进行救生技术探讨,使上海的救生技术基本上与田际接轨.…教材编写组.水上救生(静水部分)IMJ.中国救生协会,2001:310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诅?,;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水上救生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把北京市的游泳场馆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主要有‘北京北市防止非正常N,C事故目标管理办法)、‘北京市游泳场馆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游泳场馆管理暂行办法)实蓝细则'、t加强游泳证,深水合格证管理的通知>、‘严接北京市游姝安全执法检查制度的通知l、‘北京市游泳减溺工作实施办法l等,加强了救生工作的宏观京管理,促进了救生员队伍建设,对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安全和开展起到促进作用.1998年开始筹备成立北京市救生协会.天津市于1982年由市体委和市红十字会联合制订颁布了‘天津市游泳救护员组织管理条例,.在全市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中组建一支游泳救护队伍,以保障中小学生在游泳教学天时的安全.对于游泳救护员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体委负责水上部分的培训.红十字会负责陆上现场急救部分的培gtI.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的游泳救护工作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护员队伍.救生员培训时,有教材、有考核标准、有固定的授课教师和考核人员.并针对天津市的地理位置,采取了在市津内集中办班和在郊县设点办班的办法.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发给‘天津市红十字会游泳救护员J证书.针对天津市某些游泳场所雇佣临时游泳救护员的特点。采取分别培训、考核,合格启发给‘临时上岗证'.资料来源t水上救生(静水部分)『M1.中国救生协会,20013.2.1.4统一管理,稳步前进(1998年后)为了加强我国救生工作的宏观管理.适应国际救生事业发展的需要,1998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游泳协会救生委员会(次年更名为中国救生协会),制订了‘中国泳协救生员培训基地的有关规定》、‘救生员管理办法》、‘救生委员会培训中心管理办法》,统一规范救生员培训考核制度,编写救生教材,组织分级培训和考核,以及举办静水救生比赛。同时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四川、广东救生员培训基地。以及批准解放军体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院、广州体院培口n在校学生成为等级救生员的要求.还组团考察了香港、澳大利亚等救生机构,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以此加强对外学习与交流。经过近五年的救生工作的统一管理,目前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救生活动。工作范围由静水救生向海浪救生拓展。在培训体制、管理体制、竞赛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3.2.2我国水上救生政策文件状况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健身迅速开展并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水有关的娱乐健身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炎热的夏季,在江河、湖泊、海洋和游泳池可见大批的游泳者,游泳已成为我国青壮年体育人口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大众游泳场所有两类:~类是开发经营性的场所,如游泳池。海边浴场等;另~类是未开发的场所,如天然的江河、湖泊等.第一类游泳场所是经过政————_—————————————-————————————_●—————_-—___—————-____——————-__—————一竺兰竺兰查竺竺主兰苎兰查一一府有关部门审核合格后,才批准开放的.因此,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游泳场所管理条例中规定了救生方面的要求.有效地保障了这些场所安全工作的开展(表6)。表6我国部分省(市)游泳场馆文件关于救生内容的规定从我国部分省(市)游泳场馆关于救生的文件规定中,可见救生员的素质是强调的重点。其中上海市游泳浊(场)管理条例对救生工作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对天然游2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试?文泳场救生作出明确的规定。据报道:上海市在2002年6-9月的游泳季节,注册的开放游泳场所294家,参与游泳的人数500多万人次,只发生一起溺亡事故.北京市政府从1990年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救生的政策文件,同时还成立市减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救护员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在游泳池(场)管理条例中都有对救生工作的明确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管理条例的执行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优于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水上娱乐开展较为普及,涉及的水上事件频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游泳场所的安全卫生工作就抓得比较紧。3.2.3我国水上救生员的状况水上救生员的现状是一个国家救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98年中国游泳协会救生委员会成立后,国家开始对救生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设置了金字塔式的救生员等级制度。自下而上分别为初级救生员、中级救生员、高级救生员、国家级救生员。为了使地方管理阶段的救生员等级制度能够与国家新的等级制度衔接,规定1998年以前已获得地方主管部门颁发的救生员合格证书者,经地方主管部门审核后,可获得初级救生员证书;1997年以前获得地方主管部门的救生员合格证书者。中间未间断参加救生工作的,经得她方主管部门审核后,可获得中级救生员证书。3.2。3.1我国水上救生员文化程度状况文化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各个行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救生员是一种神圣的职业,除了具备必须的救生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掌握好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心肺复苏原理及高科技的医疗设施的使用,才能有较高的涵养和礼貌待人的服务意识,才能对挽救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热爱救生职业,从而增强救生员的工作责任心。表7我国游泳救生员文化程度状况(%)从表7中可见,在被调查的救生员中,大学(包括专科)以上学历占42.8%,高中(中专)学历占25.7%,初中学历占19.5%,其他占4.蹦。这表明我国现有的救生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学历状况良好,基本适合我国国情.从救生员级别看,我国初中级救生员中高中福建师范大掌司E士掌位论文学历的占35.4%,初中学历的占23.8%,整体文化程度偏低;而本科学历的救生员占21-1%・主要是高校和中小学的教师,其上岗率较低。高级救生员中,本科学历的占40.1%,高中学历的占34.1%。救生员管理条例规定,高级救生员除了担任救生小组长外,还担负着初中级救生员的培训职责。高级救生员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因此。除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年长救生员外,高级救生员至少应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才能胜任培养初中级救生员的任务;哥家级救生员中,专科学历的占5ll0%,高中学历的占25.4%,整体水平偏低.调查显示,我国救生员队伍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仅占总人数的0.9%,主要是高校教师.在我国的游泳救生工作发展过程中,亟需一批具有较高体育保健知识和文化背景,能够在救生员的培养、管理、竞赛中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的,寻找科学规律的救生员。推动救生事业的发展。3.2.3.2我国水上救生员年龄结构状况表8我国水上救生员年龄结构状况(%)年龄结构最直接反映一个群体的体力基本状况,同时还反映出群体知识经验的积累程度。从表8中可见,我国救生员群体的年龄状况基本合理,60岁以下占99.1%<救生员等级申请中规定,初中级救生员必须小于60岁),初中级救生员的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下,其中20—29岁年龄段占37.2%。说明初中级救生员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有足蟛的精力和体力去适应一线的救生工作.高级救生员的年龄主要在30-39岁(35.9%)和50一59岁(24.1%),说明他们处在中青年时期,特别是50—59岁的高级救生员具有多年的救生经验.能够很好地胜任救生组长和救生教学工作.同时20-29岁占20.996,反映出高级救生员群体年轻化趋势.这批高级救生员经过多年的培训教师岗位的锻炼,能够承担救生员培养的重任.国家级救生员的年龄主要在30岁以上,都是在救生方面有一定研究的管理者和高校游泳教师以及具有丰富救生经验的老资格救生员.国家级救生员中60岁以上的占9.既,他们从事救生工作大约有40年的历史,为我国水上救生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3.2.3.3我国水上救生员工作年限状况4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救生工作经历反映了救生员经验的积累,一位合格救生员的成长必须有多年的实践经历。从事救生工作的年限越长,经验越丰富。我国救生工作是随着水上娱乐活动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规范管理阶段的,起步时间晚,许多人只是在近年才加入救生工作。从表9可见,我国救生员从事救生工作的年限有62%在10年以下。初中级救生员从事救生工作年限有76%在10年以下,其中有59.8%在5年以下,说明这部分救生员工作年限不长,经验还有待于积累.但他们热爱救生事业,把救生作为兼职工作,所以是一支潜在骨干力量.救生员申请条件规定:获得初级救生员证书后参加救生工作三个年度(室外池以一个季度为一年度计算;室内池以二个季度为一年度计算),才可申请中级救生员i获得中级救生员证书三年以上。且连续参加救生工作六个年度,才可申请高级救生员;获得高级救生员证书后,参加水上救生工作十个年度以上无任何溺死事故直接责任,才可申请国家级救生员.表9显示,救生级别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其中国家级救生员有16年以上救生年限的占60.8%,这与救生员申请条件规定相一致。3.2.3.4我国水上救生员来源分布状况表10我国水上救生员来源分布状况(x)救生员的来源分布是全面了解救生员基本状况的重要信息,只有了解其主要分布来源才能做好救生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从表10可见,我国初中级救生员大部分来源于俱乐部(游泳馆)、中小学、高校等部门,其中俱乐部(游泳馆)基本上是较固定的救生员,因为俱乐部是一个经营多项体育项目的综合机构,许多游泳场馆一年四季都有开放。即使只有夏季开放,其救生员在其他季节也可从事俱乐部其他工作,来年他们再继续上岗.而高校、中小学的持救生证教师主要是暑期在商业性经营游泳场馆或本单位主要用于教学的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游泳池做兼职救生员,灵活性较大,流动性较强。高级救生员的来源分布较为合理,其中体校、高校、体委占65%,这部分人平时就有从事教学和教练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初中级救生员的培训教学和组织方面的内容.国家级救生员的来源主要为体育局(占l/3),在国家级救生员申请条件中规定:参加过由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中国救生协会)组织的高级考官培训班的现职中国救生协会委员,及连续三届担任中国救生协会委员可申请国家级救生员,这些委员大部分都是体委主管救生工作的干部。中小学教师群体长期固定从事救生工作或研究的人数较少,在国家级救生员中没有一个是中小学教师。纵向比较可知,来源体育局管理者的人数比率随着救生员级别的升高而增高(6.2%一18.6%一33.396),而中小学教师人数比率相反(20.6%--15.1%一O)。因此,在国家级救生员中应增加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的比率。3.2.3.5我国水上救生员性别结构状况图2我国水上救生员性别结构状况救生员的工作环境—般是长期的日光曝晒(室外场馆)并充满氯气和漂白粉气味(室内场馆),在溺水的救助中不仅要具有果断、冷静的心理,而且对体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救生员这一职业是适合男性的职业。从图2可见,我国各级救生员的男性比率都在93%以上,国家级救生员女性比率只有3.9%。从救生职业男女差异悬殊可说明,救生职业还未得到我国女性的认可,许多女性都不愿意去室外日光下从事救生员工作,造成这一原因除了职业特点外,还有就是救生员的职业地位不高,雇主对女性的能力认识不足.其实。在美国就有许多的女运动员从事救生工作.3.3水上救生活动系统及其运行分析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任何事物都自成为系统.又相联系成为更大的系统。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绒组成部分,又是低一级的系统.水上救生活动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又自成为一个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考察它是有可能的。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救生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国外研究者已将现代医学的新仪器运用到救生的心肺复苏技术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同时,美国救生研究6福建师范大掌司f士掌位论,C者和医学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生命救生链的救生方法,并在公众中推广、普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水上救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单从技术层面还不能全面地把握它。应当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救生活动,以揭示救生系统性质及其运动规律,更好地了解救生活动中各要素的特征、作用,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组合,以取得最佳的营救效果。3.3.1水上救生系统的要素分析水上救生系统从其构成的实体要素来看,主要包括游泳者、溺水者、救生员、救生器材和环境五大要素。其中游泳者、溺水者、救生员构成水上救生系统的人的要素,救生器材和环境构成水上救生活动系统的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提高整个救生活动组织系统的总体效率,除了要提高各独立要素功能外,还要协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3)。围3水上救生系统从图3可见,整个救生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它处于系统的最外层.救生员在自己的责任岗位上针对游泳者采用观察和判断技术,预防事故的发生.救生员直接作用溺水者采用直接赴救技术,间接作用溺水者运用救生器材采用间接赴救技术,将溺水者从水中施救上岸,救生员在岸上对溺水者施救主要采用现场急救技术.首先,水上救生活动是为游泳者和溺水者而组织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组织救生活动的可能・也就没有设立救生员岗位的必要.也就是说。没有游泳者和溺水者就不存在救生系统。我们的救生工作的宗旨是“同心同德,拯溺救难”,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作贡7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魂?又献…。因此,游泳者和溺水者是水上救生活动的主体,所有救生要素都是围绕着游泳者和溺水者而组织安排的,营救的效果也是从溺水者身上体现的。同时,游泳者是救生活动潜在的危险要素,游泳者在某种情况下有变成溺水者的可能。游泳者是溺水者的源头,必须十分重视游泳者这一要素。因此,救生员事先要对游泳者宣传救生知识、游泳常识,做到“预防为主”,同时救生员必须加强观察与判断,遇紧急情况要组织及时的抢救.第二,救生员要做到有效的营救,必须使用必要的救生器材,从简单的救生器材如竹竿、救生圈、救生板、救生管等到汽艇、专用救生艇等先进设备.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营救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外用去纤颤器、便携式氧气装备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加入。大大促进了水上营救工作的开展.救生器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是在救生实践中被证实行之有效的东西。在救生技术的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救生器材的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救生效果也不断提高。可以说,现代的救生活动已离不开先进的器材.因此。救生器材在水上救生活动的组织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第三,任何系统的运行都处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离开时空环境的系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水上救生系统的运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水上救生环境也是救生活动的要素之一。水上救生环境构成要素包括可控要素和不可控要素.可控要素有游泳池的结构、池水的深度、水质情况、游客的人数及游泳池周边的环境等。水质情况主要由地方卫生防疫部门进行监督;救生员的数量则由游泳人数决定。不可控要素主要包括游泳者的技术水平及游泳者的救生意识等.因此,环境是救生活动的要素之~,不能忽略.同时,救生环境主要受制于外部环境。对于救生活动来说,这些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环境构成要素可以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救生员有责任与管理者一起,尽量创造和控制有利的环境。使环境对救生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减少或避免不利的影响.第四,救生员是水上救生活动组织系统中的积极因素,整个救生活动必须由救生员去组织、完成。当发生溺水时,救生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主动地去调整、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溺水者进行抢救,产生最佳的营救效果.以上五大因素都对救生员发生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救生员的活动。因为救生员在救生过程中处于这样关键的地位,所以救生员在救生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要提高水上救生系统的总体运作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救生员的要求。因此,救生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3.3.2水上救生系统的特点水上救生系统具有目的性,其存在与运行始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保护游泳者的生命安全,它只有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才存在,活动一旦停止,它就自然消失,即在…教材编写组.水上救生(静水部分)IMI.中国救生协会,200118福建师目L大掌硕士掌皿’%’X游泳场活动运行过程中才能观察到救生活动系统,这一活动运行结束时,该系统就自然消失。同一个救生员或是游泳者出现在其他场合时,并不构成救生活动系统.水上救生系统具有开放性,它与外界始终是密切联系的.救生员、游泳者都来源于外界,它的运转过程更受外界的制约,因而它始终要与其他的系统保持动态联系.水上救生系统具有动态性,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救生员的活动上。救生的观察始终是处在一种动态的观察中,救生员的营救过程也是在熟练有序的动态步骤中进行的.此外,水中的游泳者也是处在动态活动中。3.3.3水上救生活动系统的功能水上救生系统的功能是指救生系统具有的功效、作用和能力,其主要功能主要有三点:第一,保护大众游泳者安全。游泳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水环境具有一定的压力、阻力和浮力,既可以使游泳者达到锻炼的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受到各外界因素的影响,游泳者出现溺水事故的可能性极大.组织救生活动是有必要的,其目的是给游泳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游泳的乐趣.因此,救生活动系统最大的、最首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大众游泳者的安全。第二,提高大众游泳者的安全意识。救生工作的任务除了对处于危险中的游泳者进行施救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溺水事件的预防。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认识到这点,提出了“由施救为主到预防为主”的观点“1。我国目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要做到预防,仅仅依靠外部因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高游泳者的安全意识。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游泳者从媒体得到救生宣传和参加救生训练的机会较少,游泳者在参与到游泳场所的活动中,成为救生系统的一个要素,在救生系统运行过程中是可以获得救生的经历.如游泳者亲自参与到救生员的某一施救活动中或观看到施救的全过程:游泳者得到救生员的忠告和帮助,从自己的违规中得到教训和启发等,从而在救生系统运行中提高了自我的安全意识。第三,提高与改进救生技术。救生技术是救生活动的基础,是有效施救的根本保证.救生员的救生技术主要在培训和注册训练中进行模拟的练习,这些练习与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实践中实施一次救生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是救生员在模拟练习中不能体会到的.救生技术只有在救生活动系统中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它.如观察技术在培训中只是介绍方法,只能在救生系统运行过程中学到针对游泳者人数变化、游泳者特征、不同的救生岗位的观察技巧,并不断去改进、完善它。ChristineM・Branch,LifeguardEffectiveness:AReportoftheWorkingGroup200119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3.3.4水上救生系统的运行水上救生系统由人的要素(游泳者、溺水者、救生员)和物的要素(救生器材和环境)组成.这些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基础。水上救生系统的运行过程指操作话动(救生技术的运用)、控制调节、评价等成分组成的救生过程.这一过程是运动变化的.为了便于考察,水上救生系统运行过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过程.宏观过程是指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救生系统的运行过程。微观的运行过程指在一次营救中救生系统的运行。其中救生技术贯穿于整个救生系统,是这一系统运行的关键。以下主要从微观运行的过程进行分析(图4)。赴救过程区固现场急救(含脊柱急救)急救过程图4器水上救生系统运行过程水上救生系统运行过程指一次营救过程.主要包括四大步骤,首先是观察判断。这是营救过程的起点。观察是指救生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问断地扫视、环视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域.及时发现溺水事故的隐患和溺水者,防止造成溺水事故发生的一种专门救生技术.它是救生工作中“以防为主”的具体表现,是救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判断是指救生员在值岗时。对观察的情况作出的正确反应。第二个过程是赴救过程,包括水中赴救和陆上赴救,是观察与判断的延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救生员可行的水中赴救程序:入水一接近一寻找一解脱一拖带一上岸.陆上赴救是救生员在岸边利用水域现场的救生器材对对神智较清醒的溺水者进行施救的技术,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救生员自身的安全。第三个过程是急救过程。该过程是上岸后采取的紧急救生措施,主要包括现场急救和脊柱受伤的救护。现场急救是对溺水者实施有效营救的保证,救生员除了要了解有关人体解剖、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生理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必要的医学知识,动作必须迅速,方法必须正确.现场急救一般的步骤是:判断意识一急救体位一打开气道一人工呼吸一人工循环一紧急止血一保护脊柱。脊柱在水环境中是很容易受伤的,国外有资料统计,30%左右的溺水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脊柱损伤…。当救生员判断溺水者脊柱受伤后,应利用颈套、急救板等器材对受伤者进行固定和搬运。对脊柱损伤,最好是接近溺水者后在水中进行有效的处理.此后是进行现场护理,直到医疗救护人员的到来。第四过程是报告事件,是在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并且要得到现场目击者的证实,将之作为事故处理的法律依据,因此是非常重要的。而国内救生往往忽略了这一过程,在救生教材和培口H方面都没有涉及到此项内容,这给事故的处理增加了难度。作为救生系统运行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水上救生系统的运行是技术操作的过程,技术贯穿了整个运行过程,其包含的四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一过程是后一过程的开始,同时各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必须井然有序,讲究效率。3.4国内外救生员培养体制的比较救生员的培养体制是救生员培养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我国从1998年开始统一了救生员的培养标准,制定救生员培养教材,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救生员的培养体制尚处于初创阶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救生员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救生员培养体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我国救生员培养的初创阶段,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显得尤为重要。3.4.1国内外救生员培训机构的比较表11国内外救生贯培训机构的比较救生员的培训机构是负责救生员培养的权利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硬件设施和师资软件资源,保证了各类救生员的顺利培养。英国救生员的培养类型齐全,救生员培训机构不仅对游泳场所和海浪救生员进行培讲f,而且对与水有关的工作人员和热爱救生的人员进行培”GeraldM.D.SwlmmingPool-RelatedDrewn|ngAln]uriesfSl.LifesavingResources,199821强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沦文训。其培养任务由皇家救生协会资格认证机构认可的培训中心负责,符合条件的培训中心首先向皇家救生协会提出书面申请,而后皇家救生协会资格认证机构对申请中心进行实地硬件(游泳池、教学设施等)和软件(师资等)综合评价,符合要求的机构才能取得培VIl资格。据皇家救生协会统计,2001年英国有650多个机构(包括1900多个游泳池)取得了救生员培训资格资格‘“。同时,在英国的各大学都成立了救生俱乐部,负责本校师生救生员培训及救生运动的训练工作。其培训的类别主要是旅教员,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了解救生,享受救生的快乐。美国救生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公开水域和海浪救生员。第二类是游泳池和水上公园救生员.美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上娱乐非常繁荣,海浪救生体系较为完善,公开水域和海浪救生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由美国救生协会分支机构及海浪救生俱乐部负责.游泳池和水上公园救生员不属于美国救生协会管理的范围,其培训工作主要由美国水上安全顾问公司、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娱乐与公园协会承担。其中美国水上安全顾问公司是主要的培训机构。在1998年。荚国水上安全顾问公司就有包括水上公园、公共或私人游泳池和湖畔地区在内的500个游泳场所提供的救生员培训IZl.同时美国在校学生救生员由经过美国水上安全顾问公司认可的教育救生机构负责培训.我国的游泳池救生员按不同级别由国家、省(市)、地市救生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国家级高级救生员由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负责培训培训,地方救生部门承办,这样可以较好地发挥国家与地方的资源相结合的优势。中级救生员由省(市)救生部门负责培训,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救生管理部门,运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对救生员的进行培养.初级救生员由地市级救生管理部门负责培训。满足本地游泳场所救生员的需求.同时还批准了部分高校和行业系统负责本单位的初级救生员培训工作.从国内外救生员培训机构比较分析发现,英国和美国救生员的培枷类型丰富,参与培训的人群众多。特别是在英国,参加培训的业余救生员(施救员)比专业救生员还多,其培养任务主要由皇家救生协会资格认证机构认可的培训中心负责,皇家救生协会作为管理部门。起着监督的作用。我国救生员是针对专业救生员进行分级培训,不同级别的救生员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进行培训,在高级救生员的培训中较好地发挥了国家与地方的资源相结合的优势。与英国和美国比较,我国的培训机构具有的管理和培训的双重职能。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的救生工作重点是发展游泳场所救生员,实行三级培训体制,地方各级培训部门既是救生工作的权利部门,又担任救生员培训的组织工作,利用较少游泳池对救生员进行培训,有的地方一个游泳季节在同一个游泳池培训十几期,获得较好的111www.1ifesaving.org.UK.英国皇家救生协会网站ⅢNationalpoolandwite‘parklifeguardtraining.secoodedition]M].JonesandBartlettPublishersi999: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经济效益,但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而忽视了救生员的培养质量。其次,培训机构的过分限制,造成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包括游泳池等硬件设施和高级救生员软件师资等资源,培训的场所只局限于省(市)、她市救生管理部门指定的少数游泳场所,据统计我国2000年统计开放性游泳场所就有6000多家IlI,如果有三分之~能达到培训要求,作为救生员培养场所,这个数量将超过英国(2001年统计为1900多个游泳池).同时国家为了保证地方的利益。加强救生员培养的质量,严格控制救生员培训的审批,现在只有北京体育大学等少数单位取得培训初级救生员的资格,这样不利于救生员全民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我国要借鉴英国的培训中心资格的作法,对有条件的游泳场给予救生员培训资格,地方各级培训部门除了负责救生员培训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对游泳场所救生员培训进行监督,保证培≥#质量。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在救生初步发展阶段扩大救生员培训规模。实现救生全民化发展。至于美国的两类独立的管理部门进行培训的办法,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是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3.4.2国内外救生员培养类别的比较表12国内外救生员培养类别的比较…中羼救生毋会.迎新世纪,共同开创我目救生工作未来fRf.Z000竺兰竺兰查兰竺圭兰竺兰查一利复苏学生无呼吸复苏课程、心脏复苏、现代心脏复苏、氧气复苏、现代氧气复苏、亚氧气配备、现代氧气配备急救初级紧急生命支持营救、现代紧急生龠支持营救、高级急救、现代急救、急救身体锻炼、学生急救谭程、运动场馆急救讨论会水中巡逻新手巡逻;骑兵巡逻;明星巡逻;青铜星章;青铜大奖章;青铜十字章;特别章;荣誉章加复苏与水土紧初级复苏;高级复苏;水上紧急救护;急护理证章拿救生身体救生身体锻炼章锻炼大小船营救小船营救章救生员国家救生服务证领导和教师施救员教师;指定考官;国家救生服务教师;AEC教师;施救员教师培训人员证;国家救生服务教师人员证;AEC教师培训人员证#省/地市教师证美游泳池与水上浅水救生员一游泳池救生员;特殊机构救生员国公园救生海浪救生海浪救生员救生员培养类别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具体的国情制订的.救生员培养类别可以从培养证章得以体现.英国救生员的培养类别丰富,每一个类别都有齐全的证章,其证章之间有两种排列关系,第一种是递进关系,体现出水平差异,例如在施救员类别中有施救员1、2、3级;在生命支持类剐中有生命支持1、2、3级;在开放性水域救生员类别中有助理海滩救生员证书,国家海滩救生员证书。第二种是并列关系,例如在开放性水域的证章中有户外活动管理人员、营救船手和船员、安全钓鱼者等;在游泳池救生证章中有游泳池救生员、游泳教师和教练国家营救章;在专业培训中有竞赛教练员、竞赛裁判员、警察救生员或铜章,还设杰出成就奖章作为最高级别的荣誉章。同时英国救生员的培养类别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而设置的,主要分为为七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具体的级别,在培养资格、目标和内容都有具体的规定.在旌救员类别中主要是针对业余救生员的,其中大部分是针对青少年的。不同级别在年龄上都有所限制,主要是发展他们的基本救生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内容,重点还是技术;在开放性水域救生员类别中主要是针对培训者的职业来要求的。其中有邻水附近的开放空间工作的公园护理员、园丁、农民人员以及海浪救生员培训,课程的设计主要以不同工种的需要为依据,使他们能在不同的岗位上掌握其所需的救生知识.海浪救生员的培郇f内容有‘英国海滩安全)和‘内陆水域安全'两本教材.生命支持主要为在社区中生活的人们设计的,培训人员有年轻小孩、婴儿的护理员和板球教练等,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主要进行陆上急救训练,其中社区生命支持通过一个家喻户晓的讨论会形式提供基础生命支持的实际运用。游泳池救生类别是针对与游泳池有关的人员,包括游泳池救生员、游泳教师与教练、残疾游泳者管理员等,其中游泳池救生员是职业救生员,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具体的规定;英国还专门设有培训与考核类别,主要培训对象为救生员和旅教员的教师、教官、顾问等,主要培养他们从事教学的能力,其中国家培训者评估员(施救、救生)是这一类别的最高级别,领导、支持、引导、评估所有级别的培训。澳大利亚、加拿大属英联邦皇家救生协会成员,其证章设置较为相似,但是澳大利亚近年来,针对儿童少年设计了特别证章,成立了儿童少年救生俱乐部,从小树立他们的救生意识.美国的证章主要分为游泳池与水上公园救生和海浪救生两个类别。游泳池与水上公园救生主要是按照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包括浅水救生员、游泳池救生员、特殊机构救生员三类证书.水上娱乐深受美国大众的喜爱,其国内拥有许多的水上娱乐场所.游泳池与水上公园救生员的培养主要是救生的技术与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紧急救护任务,对于流动水上公园人员,还包括流动水的营救技术的培训。海浪救生是发展最早的,美国的救生协会主要以海浪救生为主,现在美国沿海地区都已设立海浪救生机构,并建立了各地的海浪救生网站,吸引着无数游泳爱好者参加救生培训.海浪救生的证书主要有专业海浪救生员证书,培训的课程包括基础营救、专业救生等内容.每一课程都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我国救生员培养类别有游泳池救生员和海浪救生员两大类。其中游泳池救生员是主要的培养类别,包括四种培训证书(国家级属于荣誉称号).初中级救生员是水上救生一线的主力军,肩负着对大众游泳安全保障的职责,是当前国内水上救生员发展的重点,是救生员队伍的基础-高级救生员主要是救生培训的师资,肩负着初级、中级救生员的培养重任。国家级救生员证书是目前国内最高级别的证书,主要授予各地救生队伍的骨干人员和从事救生事业几十年的老救生员,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同。海浪救生员证书是2002年才设置的,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目前还没有设立级别.海浪救生员是国内水上救生的新领域,也是今后发展的重点.2002年5月在厦门举办了第一期的海浪救生员培训班,培养了第一批的海浪救生员,从而改变了按游泳池救生员培养模式来培养海浪救生员的现状。从以上比较分析可知,国外救生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史。救生员的培养从早期的水上娱乐专业救生员发展到今天的适合不同人群的专业救生员和业余施救员,整个救生由水上救生逐颠折射到社会的不同领域的救生,拓展了救生的真正内涵.特别英国从1891年成立皇家救生协会后,在逐步的摸索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救生员培养体系,具有齐全的培养类别及证章,救生在社会已普及化、大众化.美国的海浪救生员培养较为完善,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美国救生协会下属有50个海浪救生分支机构,吸引着无数的游泳爱好者参加培训…。而目前我国的救生才HUHIJ起步,国家对救生的统一管理只有5年的历史,整个救生的产业化运作效率低,而且国内救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并不齐全。我国国内证章设计只有游泳池和海浪两个种类救生员,培养类型较单一,与我国提出“预防为主、以救为辅”指导思想不一致。因为要做到预防,就要做到人人都了解救生,人人参与救生,而不是只局限于游泳场所救生员的培训。因此,国内救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在救生员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游泳池救生员的培训为重点进行探索,积累经验,而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类别,健全救生员的培训类别。3.4.3国内外水上救生员培养目标与要求比较表13国内外水上救生员培养目标与要求比较培养目标是对水上救生员培养规格的定位,培训工作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基础.英国游泳池培养目标是为休闲娱乐游泳场所提供合格的救生员(包括水中营救和生命支持),保护游泳者的生命安全。美国救生培训目标是培养救生员的技术和技能知识,使救生员成为游泳场所的合格成员。我国自从中国救生协会成立后,全国就统一对救生员的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提出了不同等级游泳救生员的培训目标,其主要定位是初级救生员主要具备国内各地区游泳池场馆救生员工作能力,中级救生员可以担任救生小组长.职业培训前对水上救生员申请者进行的培养资格审查是必要的,严格对水上救生员申请者进行把关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从英国救生员培养类别可知,其培养类别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特别在年龄上表现出连续性,印不同年龄适合不同的类别,随着年龄的增长WWW.USla.org.美固救生协会用站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沦文救生能力逐渐提高。许多的英mJI,童少年都参加了专门为其设计的救生培训,获得了相应的救生证书。因此英国皇家救生协会游泳池救生员年龄在16岁以上,获得相应的证书,符合英国的实际。美国对于培训者先要进行资格测试,只有达到要求后才有资格进行救生技术的培训。培养要求规定受训者达到15岁以上;能够连续爬泳或蛙泳100码(91.44m):能够寻回水下8英尺(2.67m)处lo磅(4.536kg)的重物;不使用手臂踩水1分钟.因为只有达到这些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完成救生技术和技能训练。我国对初中级救生员参加培训前也作了具体规定,初级救生员要求年龄18岁至50岁;25米速度游:男子必须在20秒以内;女子必须在22秒内完成i掌握赴救、急救等基本操作方法.中级救生员要求年龄60岁以下(含60岁);获得初级救生员证书后参加救生工作三个年度(室外池以一个季度为一年度计算;室内池以二个季度为一年度计算)。以上从国内外救生员培养目标和要求比较分析发现,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基本一致,主要是为游泳场所提供能够胜认的合格救生员.在培养要求上,首先是对游泳救生员的年龄都有具体的规定,中国的年龄限制最大,为18岁,其次是英国,再次就是美国15岁.我国主要是依据宪法规定,18岁才成年,同时刚好是完成高中学业的年龄。其次,在培训要求中规定的游泳能力上,我国的游泳救生员侧重于速度游能力,而英国、美国侧重于耐力游能力,所游的距离是我国的四倍.我国的救生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游泳池,一个标准池只有25×50m,25m的速度游是足够了.而美国的水上公园较多。其设计只要满足游泳者的娱乐需求,没有一定的规则,而且面积也较大,许多救生岗位是设在水中,游泳救生员必须在水中观察与判断,耐力游是必须具各的条件。因此国内外的培训要求规定都能符合本国的实际,但我国在对其具体的执行力度上还不够.3.4.4国内外水上救生员培养内容比较水上救生员指游泳池和水上娱乐场所工作的救生员,与海浪等开放水域救生员不同。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水上救生员已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全.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已把救生员作为政府公务员对待.目前在我国的大陆地区,救生员还没形成一种稳定的职业,未列入国家职业大全中,这限制了国内救生员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水上救生员作为一种专职救生活动,由于社会发展背景和发展水平等差异,国内外在培养内容方面各具特点,有必要进行比较,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以完善国内专业水上救生员的培养内容设置.苎兰坚苎查竺竺圭竺苎兰查表14国内外水上救生员培养内容比较救生员的培训内容直接决定着救生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救生员培养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救生培诫是以水上救生为基础,逐渐拓展到社会范围的救生培训,游泳池救生员只是英国皇家救生协会培训范围的一部分内容,课程任务由救生协会授予的教师和考官负责,培训者对培谢所设的课程经过至少33小时的基础模块的学习后再进行考核,此考核结果两年内有效。此后还要经过12小时现场实战培训,才能获得证书。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在理论方面主要有游泳池活动存在的危险因素、水上安全和事故预防、救生员角色、游泳池观察和监督技能、书写操作过程的原理、池边营救配备等、。实践部分主要包括扫描、观察和监督技巧、使用池边的营救设备、传递信息方法、伤亡鉴别、营救原理和动手操作、身体训练、先进营救的概念、脊柱损伤处理、心脏复苏和急救等、。美国游泳池救生员的培训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救生实践部分课程中。较重视救生员对事件完整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让救生员在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下的紧急操作技能,要求救生员对事件作出快速反应,选择合理的操作技术来迸行一次完整的旌救,可培养其自信心.同时还重视两方面的技能,一个方面是预防水上紧急情况,这一认识在60年代就提出将以救为福建蛔f范大掌硕士掌位’沦文主转变为以防为主;另一方面是提供营救和紧急救护的帮助,主要有器材上的帮助(去纤颤器与便携式氧气装置等)和人员的帮助(救生团队配合).美国救生员培训非常重视团队合作,认为一个游泳场所的救生员就是一个整体,在培训中除了要加强救生员个人基本技术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个人在集体中的协作能力。在理论方面,重视救生员的职业道德.美国游泳池救生员是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令人羡慕的职业,大部分的救生员主要是年轻、活跃、快乐的运动员,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形成7一个正面健康的形象,许多年轻人都向往这一职业。如果一个受训者认为救生是一个轻松职业,并且可以欣赏到游泳者健美的身材,还可以使自己的皮肤硒成漂亮的褐色的抉乐工作,培训教师就会劝说受训者从事其他的工作或转变他们的认识观念…。我国对救生员的培训内容,规定初级救生员必须掌握基本救生技能和理论,特别对各种救生专门技术的训练(踩水、潜泳、侧泳、反蛙泳、爬泳、蛙泳等)要求严格。对中级救生员的培训,在理论方面增加了急救技术内容,主要在急救操作程序、心肺复苏方面有具体要求。而实践方面则与初级救生员相同。综上所述,以上三个国家在游泳救生员培训的内容上有相同也有所不同,这主要是依据各国的具体国情而定的。在理论知识方面。三个国家对溉水事故的贩因及预防都比较重视,“以防为主”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也是救生经过长期发展取得的一大进步。我国的救生宗旨就提出“同心同德,拯溺救难”。所不同的首先是我国对救生员的思想素质较英、美两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在教材和培训中都涉及到救生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职业素质方面的内容。这与我国对不同职业的思想工作十分重视有关,这些规定有助于救生员的工作责任心的提高。英、美两国虽然在思想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是他们的救生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救生已经深入人心,人人都关注救生,生活处处都有救生.,在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理解了救生的意义。其次是对书写操作程序的重视度不同.英国很重视书写操作程序,即要对救生的全过程进行真实详细的描述,在每次救生工作结束后,不管有无事件发生,都应该进行说明,这不仅是一名救生员工作责任心的体现,而且对事故发生的描述会成为今后事故处理的第一手的材料.而我国则基本忽略了这个方面,除了北京、上海有部分游泳场所有所实践以外,全国其他城市的游泳场所都没有实施这一程序。在救生教材上没有涉及此方面的内容,在培训中也没有此项内容.第三点是对救生员形象的重视度不同。美国游泳救生培训对其专业举止比较重视,专业举止得体是社会对救生员的形象有一个良好评价的重要因素。而我国救生员的文化素质一般不高,在培训中也没有行为举止方面的培训内容,有些群众对国内部分救生员素质低、行为举止粗俗不满,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在课程中增加这一方面的冉容是有必要的。第四点是对救生员自我安全训练…Nationalpoolandwaterparklifeguardtraining.secondedltlonlM].JoncsandBartleHPubllshm1999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沦文的重视度不同。英国有专门的救生员身体训练的课程,并且制定了一定的标准,救生员在平时中注意训练,提高了实践操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而我国在该方面训练得还不够,虽然在培训中学了解脱等技术,但是实际运用的机会很少,而且受训者与被救者都是模拟进行,与实际差异过大,在真正的营救过程中还存在着危险性。因此,钎对救生员取得上岗资格后,缺乏身体训练的现状。在培训内容中应增加有关身体训练的部分,并制定出相应标准。在游泳池救生员培养实践内容上,三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现场急救.我国对心肺复苏内容比较重视,作为各级救生员培训的重点,也是必考内容之一。但基本是人工操作,没有使用相应的器材辅助。而国外培训中已普及使用假人设备,当人工复苏到位后灯会亮起.而我国现在多还是采用真人模拟,很难判别心脏复苏的效果.同时由于经济原因,我国还没有在救生过程中使用去纤颤器、便携式氧气装置等先进设备。给施救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英美两国的救生课程中对先进的救生设备的使用进行了培训。英、美两国的救生员培训实践内容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英美的救生员培训中有信息传递方面的内容。如美国的游泳池和水上公园救生员教材中有图文并茂的关于救生手势和口哨的使用内容。而且在培训中有实际的操作。在嘈杂的游泳场所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是协调救生团体工作的有效手段.而我国在教材和培训中都没有此项内容,我们的救生员使用的口嘴只有一种功能就是引起注意。平时的交流只是依靠走近的语言交流。这使救生员的观察与判断受到影响,因而在教材中增加这一内容也是极为必要的。其次,英美两国在培训内容中都把脊柱损伤处理作为重点,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操作程序。我国在教材中借鉴了国外的成果,在教材中有一章内容专门讲解有关损伤的处理,但是在具体的培训中很少涉及到这一方面的实际操作。这可能与国内对脊柱损伤的认识不够重视有关,也没有对脊柱损伤的发生率作统计.救生员对溺水事件处理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溺水者拖带上岸,并没有判断脊柱是否受损。今后在这方面的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第三,英美两国的救生教材注重更新内容。英国救生教材现在是使用第六版本。距离上个版本只有两年。美国的救生教材也在不断补充和增加新的内容.如1999年出版的教材‘国家游泳池和水上公园救生员训练》中就补充了1998年美国水上安全顾问公司的基本工作情况及统计资料,这可以使教材与时俱进.我国的救生教材是在2000年出版的第1版的‘水上救生'(静水部分),已经使用了3年多,有许多内容都是引用国外成果,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培训中并未涉及,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我国的救生工作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必须结合国内实际,从实践中总结出营救新理念,每年获得的新东西,有必要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才能适合救生培训的要求。在培训实践内容及考核上,我国与英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我国较重视基本游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泳能力,我们的培训要求与考核内容在游泳能力规定上有相同之处,如培训要求规定2s米抬头游,在考核上也有此项内容。对地方培训机构而言,就造成了培训要求上出现把关不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省去了这一程序的现象,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首先是受训者的游泳能力参差不齐,给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游泳能力较差者为了能通过规定的25m速度游,只注重自我游泳基本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救生技术的练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如果要游泳能力较差的受训者在一周时间内达到预定的目标,掌握一定的救生技能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游泳能力较高者又不能在救生技能的培奶l上得到老师充分的指导,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其次,为了保证社会声誉和生源.地方培训部门在考核上就出现降低要求,造成救生员培养质量的下降.可见我国救生员的培训出现了“宽进宽出”的现象。英美两国对于受训者的游泳技能在资格审核时就严格把关,资格审核关没有通过者无法进入课程培训关,这样通过资格审核的受训者都具备一定的游泳能力,在一周的训练学习时间中.安排有针对性的救生知识和理论学习,能够完成救生操作技能的课程培训内容,从而保证了培养救生员的质量,达到“严进严出”的培养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不能只是为了增加救生产业的收入,增加救生员的数量,而忽视了培养质量。应该对参加培训者严格把好资格审核和考核关,培训课程重点放在救生技能方面,从而保证救生员的培养质量.当前国内救生专家对救生员培训内容认识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各级救生员培训内容突出不同的重点。救生员的培养是通过专门的技能训练来实现的,而各级救生员的差别首先应该体现在不同的培铷内容上,根据各级救生员的培养目标不同。其培养规格应该是逐渐提高的。同时从不同级别救生员工作的侧重点的差异而言。各级救生员的培训内容有不同侧重点也是必要的。初级救生员侧重基础救生能力的提高,中级救生员侧重于救生能力的进一步深化,而高级救生员主要侧重于救生教学能力的提高.表15我国水上救生员培训内容重要地位排序状况福建师范大掌硬士掌位论文竞赛能力8.25竞赛能力7.08竞赛能力,・13保健能力8.61保健能力%71保健精力7.67其它能力9.1其它能力9基熊塑查!:堡根据对专家的问卷调查,计算出不同等级救生员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指数,结果如表15。初级救生员培训内容按平均指数排列前6位是观察与判断、思想道德、专门游泳、现场急救、水中赴救、自救能力。这些技能是作为一名新救生员必须掌握的内容。其中自救能力保证新救生员在施救过程中做到自我安全,对中高级救生员而言,这一内容处于较次要的位置。中级救生员培训内容按平均指数排列前6位是观察与判断、思想道德、现场急救、水中赴救、游泳场管理能力、专门游泳.初级救生员和中级救生员主要是角色不同,中级救生员可以担任救生组长。因此中级救生员与初级救生员相比,突出了游泳场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初中级救生员主要是从事现场救生工作,在培CJI内容中较重视救生员的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救生任务的顺利完成.高级救生员培训内容按平均指数排列前6位是思想道德、教学能力、游泳场管理能力、现场急救、观察与判断、器材操作能力.高级救生员是已经通过了初中级救生员培训的,其主要职责是担任初中级救生员的培训工作和游泳池的池长,其教学能力(第2位)和游泳场所的管理能力(第3位)作为培训的重点适合其角色的需要。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救生员的培训内容应该突出各自级别的重点,不断深入,从而能够适合各级别救生员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各级救生员培养内容体现共同的重点.培训的共同内容是救生员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能反映出救生员这一职业的特征。从表15可见.在各级救生员的培训内容的前8个内容中,思想素质、观察与判断、现场急救、水中赴救、器材操作能力等是各级救生员必须掌握的内容。即救生员培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图5)。图5我国水上救生员核心培训内容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其中思想道德是救生员在救生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风格习惯的总和,救生作为特殊的职业,救生员的行动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救生员能做到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能积极地抢救他人的生命.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救生员的必备素质已经成为国内外救生界的共识.观察与判断、现场急救、水中赴救、器材操作能力是救生员技能的基本要求,是~名合格救生员必须掌握的.3.5我国水上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统一管理下,我国水上救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救生员培训方面,质量进一步加强,得到了杜会的认可。但是水上救生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领域,还存在许多主观和客观问题,阻碍它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国内专家进行水上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问卷调查,计算出各原因的重要性指数(数值越小。重要程度越高),结果如图6.政府重视不够墨田■i固墨■叠日L98国民救生意识淡薄囱——■■■■———一2.93救生宣传不够IIIIIII———●——■■■■—■■■_3.86救生管理体制滞后盈●■■■■———■●—●———●■啊4.37救生有关法律滞后■■—■—■——■■■——■■■■一4.41救生员培养类型单一■■—————■■■■——■■■■———一5.12部分救生员的素质较差I'11—■—■■—■■■■———■■■■■I5.2救生竞赛不普及田墨■■————■—————■■—■—■■————■6.08救生员培养质量较差豳圈■■—圈■■—■—■—■—■■—■●—■■—一6.17救生员的师资缺乏田—■■■———■■■—■■■■—■—■●————■—l6.92图6我国水上救生工作存在主要问题重要程度状况3.5.1政府重视不够水上救生是一项牵动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制约到它的发展速度.中国救生协会虽然在四年前就已经成立并制定了协会章程,可是国家至今仍未批准其为一级协会,这对下属省(市)级救生管理机构的建立是很不利的,影响了整个救生工作发展的进程.现在各个省(市)级的救生工作都是挂靠在游泳运动管理部门下面,属于“副产品”,这对于本就处于初级阶段的救生工作来说,会影响到它的全面合理的市场化发展,影响了整个救生工作的正常运作.应该引起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3.5.2国民救生意识淡薄救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生存的应激能力,这一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福建师蓖,大掌硕士掌位。沦文练而增强。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救生意识的训练,在意外事故中的自救能力较低,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水上求生方面表现更为明显,溺水成为青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福建省1999—2000学年度全省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495人,列于全国14位,其中游泳死亡204人,占53.3%“’。有些专家分析,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溺水发生率如此的高,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儿童的救生意识薄弱。案例1:2001年9月26日中午,大冶市某小学黄某和同班的4名同学私自到距校200米的一鱼塘内游泳.黄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上岸后的4名同学看到后,其中一名同学哭着要喊教人,而另一名学生则制止说:“如果现在喊人,老师会知道我们私自游泳.。4名学生正在犹豫时,黄沉入水底,不幸溺水身亡.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4名学生将黄的衣服藏在距鱼塘300米远的一块南瓜地里,随后一同返回学校.3.5.3救生宣传不够救生要做到“以防为主”,就必须从发生事故的源头抓起,加强救生宣传,让参加游泳的大众真正了解救生的有关知识和意义,这样才能提高大众的救生意识。救生宣传工作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救生工作是极为有益的。当前,国内救生宣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宣传媒体都是将焦点对准游泳溺亡事件的报道,从不去关注到比溺亡更重要的救生.因此很少有群众认识到救生的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传媒工作者认识上的偏差,同时也间接反映出了群众的认识程度.反观国外救生发达国家,情况却大为不同,救生工作深入人心,个人安全意识强。各游泳场所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介绍场所的基本情况、救生方面的知识,对于溺水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地方还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香港拯溺协会2001年曾举办救生志愿者活动,并把它作为青少年和成年人重要的社会实践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借鉴。3.5.4救生管理体制滞后1998年成立中国游泳协会救生委员会,次年更名为中国救生协会,对国内救生实行统一管理。管理的范围只局限于救生员和救生培训基地方面,而且管理力度是很有限的。目前,还有许多省市没有成立救生协会,据2000年统计,在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单列市,有开展救生工作的仅占30%,而能够比较系统地开展救生工作的仅占11%Ⅲ.同时还存在管理职能不清、管理组织不落实的现象,出现了了解情况不管。不了解情况不…鞠维强.在全省学校安全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IR1.2001年5月17日IZl中目救生协会.迎新世纪’共同开创我国救生工作未来JRJ.2000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知道怎么管的现象。案例2:燕大电院大二学生冯闻与同学一行共14人前往“万腾水上乐固”游玩,冯闯不幸溺水。学生有的跳入水中进行抢救后,救生员才出现并参与抢救,当大家把冯阁抬到岸上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在燕大校医、体育老师急救后,冯闯逐渐恢复了微弱的呼吸.出现这起事故后,万腾水上乐园照常营业,并未引起重视.第-'天-F午两点左右,燕大二年级学生王恒又在同一地方游泳溺水.等到游人发现喊来救生员捞到岸上,人已死亡.这两起恶性事件发生后,万腾水上乐因并未及时报案,而是立即补办假的培训证,制造伪证.溺水学生家长事发后在秦皇岛市跑了四个市政府职能部门——旗游局、技术监督局、劳动局,经贸委安全生产办公室.没有一个部门表示负责游乐场所的安全管理,也就是说即使出现了死亡事故,谁也没有责任来进行组织调查.分析、处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游泳场所只顾商业利益忽视安全管理外,就是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当前,中国救生协会主要由中国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没有形成由国家到地方的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造成地方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3.5.5救生相关法规滞后游泳场所的水上事故有许多客观原因造成的,只要多方面共同防范,水中死亡伤害可以避免或降低到最小发生率.大众游泳场所多属于商业场所,其活动属于商业行为,如果发生溺水事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赔偿.然而合理赔偿必定要涉及到法律问题,要做到当事人双方都满意.就得根据事先的法律条文处理。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游泳场所溺亡处理的相关法规,给法院判决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未能使当事人双方都信服的判决。如2000年在福建泉州某游泳池发生溺亡事故。其家属获得了100万高额赔偿的法院判决,而在广州出现的溺水死亡事故的死者家属在等待一年多后还没有得到判决结果。溺水事故赔偿法律不够完善会导致出现有争议的判决。有的判决是法院依照交通事故、旅游事故的赔偿办法进行裁决,当事人对判决结果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也是游泳池经营者担心的首要问题。目前,有的经营者已经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化解事故的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3.5.6救生员培养类型单一根据社会的需求,我国救生员培养类别有游泳池救生员和海浪救生员两大类.其中游泳池救生员是主要的培养类别包括初中级、中级、高级、国家级救生员。海浪救生员还没有设立级别。现阶段我国水上救生员的培养养类型单一,基本局限于游泳池救生员培训,福建师范j-%掌硕士掌位Ⅸ}x其实开放性水域的培养也极为迫切。例如澳大利亚皇家救生协会统计:1998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溺水死亡人数分别为305人和269人,其中发生在河流、湖泊、海滩等开放性水域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60%11’和63%12l。我国虽然没有进行专项统计,但根据有关新闻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事故都是发生在开放性水域.3.5.7救生员的素质较差救生员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本技术素质、文化素质等。长期以来,我国的救生员培训主要以地方为主,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培养出的救生员水平差异较大,素质普遍偏低。中国救生协会成立后,虽然统一了全国救生员培训教材,制定了统一标准,但是师资水平不高,许多地方培养还过于形式化,造成救生员的能力不能达到要求。同时有些地方救生员培养机构对培养资格审核不严,使得部分不具备游泳能力的培训者经过一周的培训后,也获得了等级证书。有些救生员文化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上岗过程中存在不礼貌和擅自离岗的现象。案例3:2002年7月I3日下午4时许,成都市城北体育馆游泳池发生一起女童溺水身亡事件.只有40厘米深的浅水游泳池夺去一位身高1.2米的8岁女童的生命.据了解,19岁的戏水池监督员詹典科一周前才被招聘为游泳池戏水区的监督员,此前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救生训练.3.5.8救生竞赛规模小、水平低、不普及救生竞赛是以救生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形式,其普及程度可反映出救生的发展水平及社会的重视程度,我国的救生竞赛开展时间较短。在中国救生协会成立前,有些地方救生协会有组织相关的救生竞赛,但影响程度小,社会参与面窄,例如上海曾举行“救生精英赛”。1998年中国救生协会成立后,为了扩大国内救生活动的影响,加强各地的救生交流,每年举行一届全国救生竞赛,已在福州、上海和北京举行了三届全国静水救生比赛。2002年在厦门举行第一届海浪救生赛。同时还邀请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救生队参赛.在竞赛规模和社会参与面上都远远超过了救生协会成立前的水平.国内救生比赛分为青年组(专业组)和成年组(业余组),专业组主要由省市退役的游泳运动员组成。但是国内救生竞赛在成绩水平、普及程度、竞赛体制等方面与国外救生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有7个方面(图7)。ItlTheroyallifesavingsocietyAustralia.TheNationalDrowningReport.1999:305peopleDrownedThisyear[R].2000【”TheroyallifesavingsocietyAustralia.TheNationalDrowningReport.2000:296PeopleDrownedThisyear|R].2001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不够囟圈留矗霸圈墨墨■—函回1.89资金投入不足墨墨墨墨西墨墨墨逮墨互医j墨嗣2.08非奥运会竞赛项目嘧墨苗盈盈墨墨墨鞋回匿墨墨凶墨霜2.2B运动竞赛体制不完善目墨盈墨—■●—圄圈■■—■—■■—啊■3.06运动技术落后■—■■——●●—■■■———●■■—■——■—●一4.09训练手段落后■■—■——■■●—■■■———■●■—■■■——■■—●4.4竞赛经验不足■■——■—■——■■■—●——■■—■■■●————●4.28其他目圈宙———■墨叠叠■圈■■■■■—■—■■—■—■■—●■_5.15.0123456图7我国救生竞赛滞后的主要原因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是阻碍救生竞赛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我国体育体制的特点,国内许多体育竞赛长期在国家规划和扶植下发展。现在许多普及性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虽然已经进入市场运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与国家在先期的大力投入以及一直的扶持是密切相关的。救生是一个新兴的非奥竞赛项目,国家投入少,这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外部因素。此外,国内救生竞赛发展较慢还与制约其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关.由于运动技术难以跟上国外竞赛发展的步伐,训练手段落后,竞赛的普及性差,竞赛机会少,裁判员队伍缺乏经验,诸多因素造成了竞赛体制的不完善.4结论4.1国外早期成立的水上救生组织以及国际救生协会对促进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大洲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在救生员的培养、管理和竞赛方面发展不平街.4.2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状况,可将我国水上救生发展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官民共治、管理有序的明清时期:第二阶段为管理无序、停滞不前的民国时期;第三阶段为分散管理,发展不平衡;第四阶段为统一管理,稳步前进.4.3我国大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在游泳池(场)管理条例中都对水上救生工作做了明确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水上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管理条例的执行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优与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4.4我国水上救生员总体文化基础状况良好,基本符合我国国情,但硕士学历的救生员比例较低:年龄结构较合理,初中级救生员队伍年轻化;各级救生员主要来源于俱乐部、高校、中小学、体校、体育局五个部门,但其比率存在差异;救生员级别越高,其工作年限越长;救生员性别比例不平衡,男性居多.4.5水上救生系统从其构成的实体要素来看,主要包括游泳者、溺水者、救生员、救生器材和环境五大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水上救生系统具有目的性、开福建师琵犬掌硕士字位论叉放性、动态性,其功能包括保护大众游泳者安全、提高大众游泳者救生意识、提高与改进救生技术等方面。技术贯穿整个水上救生系统运行过程.4.6我国水上救生员的培训机构具管理和培训的双重职能,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影响救生员的培养质量.同时对培训机构的限制,造成游泳池等硬件设施和高级救生员师资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英国和美国救生员的培训类型丰富,保证管理和培训的独立性。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4.7救生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救生员培养体系,具有齐全的培养类别及证章,能够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体现了救生员职业化的趋势。有利于促进救生员培养的规范化和提高救生员的社会地位。我国救生员证章只分游泳池和海滩两个种类,培养类型较单一.4.8世界各国对溺水事故的预防和现场急救都比较重视,“以防为主”已经成为共识。但英美等国还十分重视对先进救生设备的使用、信息传递、脊柱损伤处理及书写操作程序、专业举止和身体训练等方面,同时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而这些方面却是我国较薄弱的环节。我国对救生员的思想素质的培训比较重视.4.9英美两国对于受训者的游泳技能在资格审核时就严格把关,保证受训者有能力完成课程培训,确保了救生员的培养质量。而我国对救生员的资格没有严格把关,造成培训和考核的侧重点在基本游泳能力而忽视专门的救生知识和技能,影响培训质量.4.10救生员培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思想素质、观察与判断、现场急救、水中赴救、器材操作能力。而各级救生员的培养目标不同,培训内容各有侧重点.初级救生员应侧重基础救生能力的提高,中级救生员应侧重于救生能力的进一步深化,而高级救生员则应侧重于救生教学能力的提高。4.11我国救生全国规范管理历程短,还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国民救生意识淡薄、部分救生员的素质较差、救生宣传不够、救生管理体制滞后、救生相关法规滞后、救生员培养类型单一、救生竞赛规模小、水平低、不普及等问题.阻碍其进一步的发展.5建议5.1完善救生员培训体制,适应新世纪救生员培养的需求.在培训内容方面要体现多样性,既要有基本内容,又要有不同级别侧重的内容。同时,还要增加书写操作程序、专业举止、身体素质、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在内容上保证全面提高救生员的综合水平;在培养类型方面要体现丰富性,形成一个以游泳池救生员为中心辐射到所有与水相关的救生培养体系,使救生员的培养类型适应不同人群的救生需求;在培养机构方面要体现独立性。分离管理机构与培训机构,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宏观监督职能,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确保救生员的培养质量。现阶段应增加培训机构的数量,对师资和硬件设旖达到要求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的高校,可给予初级救生员证书的授予权。5.2完善救生的管理体制,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救生工作的管理,扩大中国救生协会管理权限,使中国救生协会成为一级协会,拓展培训范围.应规范注册及年审制度,使获得证书的救生员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救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或复习,保证救生员救生操作的熟练性。应制定及完善水上救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保证事故处理有法可依。救生管理部门应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游泳场所的救生监督,对于违反救生规定的场所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场所和表现突出的救生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应加快水上救生员职业标准制订的工作进程,把救生员作为一种新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全,提高救生员的社会地位,加速国内救生员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救生部门应进行专门的溺亡统计,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5.3增加水上救生资金投入,加快救生的发展步伐.通过救生产业开发、国家赞助、体彩资金、企业赞助等(按专家调查结果重要性排序)渠道。确保救生管理和培训机构的运转。降低救生员培训成本,吸引更多的人们参加救生员的培训.救生的发展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救生的产业化要逐步、有序地进行,避免在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过于重视商业利益,从而忽视了救生员的培养质量,影响救生的长远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救生竞赛工作,迸一步完善竞赛体制,增加救生竞赛的投入,普及救生竞赛活动,扩大其社会影响和参与面.5.4加强救生宣传,提高大众救生意识。救生宣传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开展多渠道的宣传。首先,互联网宣传是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国外几乎每个游泳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救生网站,而国内还没有建立一个救生网站。其次,可以将救生知识纳入中小学的体育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手段之一。第三,实行救生青年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救生活动中来。5.5结合救生实践,加强救生理论研究,完善救生理论体系。在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立救生研究协会,重点开展救生员的培养、救生技术改进、救生员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可通过创立专门的救生刊物来加强救生理论与实践交流,国外救生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救生刊物为会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而国内目前只有‘游泳)杂志设有救生专栏.同时现阶段还必须加强与国际救生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救生员管理和培养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我国救生理论与实践水平。6参考文献fll教材编写组。水上救生(静水部分)fMl.中国救生协会,2001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二121教材编写组.中国游泳救生员培训教材(试行)肌J.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编印,1999131王抗生.游泳救护(第一版)IMl.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41关于全国游泳救生员管理办法.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1999【51国际救生协会.国际救生协会章程,2000161中国救生协会.中国救生协会章程【7l中国救生协会.迎新世纪,共同开创我国救生工作未来IRl.2000181中国救生考察小组.赴澳大利亚学习考察情况报告IRl.1999【919梅雪雄.游泳[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0J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教材小组.游泳运动I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杜。2001f11】李达顺,陈有进,孙宏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I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杜,1991【12】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I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41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51秦春林,袁旦.体育管理学[MI.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f16l蓝勇。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IJl.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37"43【17l鞠维强.在全省学校安全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1年5月17日[181福建省教育厅等.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游泳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R1.2000年5月16日【191仇军等.我国体育人口活动项目的参与率及其变动趋势IJl.体育科学,2000;20(4):18.,20【201李桦.全国“游泳之乡”“先进游泳池馆”经验交流会讲话摘要IJl.游泳.2001;98(5):4,--5【211吕鹏.水上救生【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20(1):94-961221丛宁丽等.中、美、法、英、日五国游泳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J1.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3):54--56【231魏四成.游泳救生工作浅析【J1.湖北体育科技,1997;2(2):95"96f24l张宏梅.救生全民需重视fJl.游泳,1999;86(5):26-27【25l曹庆珠.参加首届国际救生裁判员培训班有感….游泳,1999;84(3):23【26】晓光.我看世界救生锦标赛【J1.游泳,2000;90(3):17~18127I费烈烈,吉宏.说游泳救生课程的设置lJI.游泳。2000;92(5):23.24128l施纯志,潘碧霞'许建成.走进救生比赛【J1.游泳,2000;80(1):29,30129l李红兵,李莉.浅谈国际国内救生活动现状与我国救生事业发展的对筻【J1.游泳,2000;90(3):28—291301李红兵,李莉.从国际救生比赛看我国救生事业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福建师呃一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增刊):71—721311唐雪瑾,吴丙粱.如何营救游泳池中的深度溺水者lJl.体育科研。2001;22(4):19—201321倪国云,林显鹏,陈琳等.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比较研究IJ】.体育科学,1999;19(2):l~5【33l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J1.体育科学,1999;19(1):4 ̄713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安全工作的通知IR].1998年6月9日,教政厅【199813号13s1施纯志,潘碧芳,许建成.厦门海滨浴场救生管理工作初探【JI.体育科学研究,2000;4(9):如】2【36l世界地图.jB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371潘碧芳.对我国海滨浴场海浪救生管理工作的探讨IJl.游泳。2002;102(3):21—23【38】廖品松,邬明卿.体育院系的普修游泳教学必须重视救生技能的培养【J1.游泳季刊.1994(2):4—6『39l王力,贾忠.北京市水上救生工作培口113:作50筒(一)fJl,游泳,2002;102(3):25-271401王力,贾忠.北京市水上救生工作培训工作S0问(二)fJl.游泳。2002;103(4):24-25f41l刘明辉,方千华,蔡惠玲.全国高级救生员培训班的教学初探!J1.游泳,2002;104(5):27--29142l谭明义,周学荣.我国群众游泳活动现状及发展对壤研究IJl.中国体育科技,2002;38(9):62--641431陈强.学生游泳安全惊动省长IN】.深圳特区报,2000—5.18f44J葛世伟.学生劳动课中溺水身亡,学校赔偿四万fNJ-广西政法报。2002.10-16【451吴非.湖北一小学生溺水身亡四同学竟不呼救【N1.楚天都市报。2002.10.14【461殷磊.游泳安全亮起黄牌lNl.厦门日报,2002.713【471.www.ilsf.org.国际救生协会阿站148】www.1ifesaving.org.UK.英国皇家救生协会网站[49Jwww,lifesaving.CA。加拿大皇家救生协会飚站【501www.rlssa.org.AU.澳大利亚皇家救生协会网站f511www.usla.org.美国救生协会网站【521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NCHS).NationalMortalityData.1998.Hyattsville(MD):NCHS,2000.f53JInternationalLifeSavingFederation,CompetitionMannallM[.October2001Edition[541Nationalpoolandwaterparklifegnardtraining.secondedition[M].JonesandBartlettPublishers,1999『55lChristineM.Branch,LifeguardEffectiveness:AReportoftheWor蝴ngGrouPlRl.200141羽‘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f56】TheroyallifesavingsocietyAustralia.TheNationalDrowningReport・1999:305PeopleDrownedThisyearlR].2000f571TheroyallifesavingsocietyAustralia.TheNationalDrowningReport.2000:296PeopleDrownedThisyearlRI.20011581AmericanRedCross.LifeguardingToday,St.Louis,Missouri:MosbyLifeline,1995【591UnitedStatesLifesavingAssociation.2000NationalLifesavingStatisticsReport,2001【601UnitedStatesLifesavingAssociation.1999NationalLifesavingStatistics,2000【611GeraldM.D.SwimmingPool—RelatedDrowning&Injuries[J1.LifesavingResources。1998【621GeraldM.D.EmergenceResuscitation&ProtectionFromBloodbornePathogens[J].LifesavingResources,1999【63lTheLifesavingSocietyCanada.TheNationalDrowningReport.2000Edition【641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VitalStatisticsoftheUnitedStates,Mortality,UnderlyingandMultipleCausesofDeath,PublicUseFiles.Hyattsville,Maryland:NCHS,2000165lJopM・P.DeepwaterworkoutasaphysicaleducationactivityfJl.JoPERD,1992(1):35-381661FrankOrmond.SwimTestrequirementsatFour-YearUniversitiesintheUnitedStatesfJl.JOPERD,1997(2):49--52【67】PaulA・F.DevelopingacollegiateaquaticsprogramlJl.JOPERD.2001(2):32-36168】JoannaMidtylng.EmergenceoftheAquaticProfessionintheYear2000IJI.JOPERD.1992(5):28—2942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f附件】我国水上救生发展现状及救生员能力结构调查问卷表尊敬的:您好我国的水上救生工作在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近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国己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上救生网,它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健康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在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梅雪雄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并得到了中国救生协会领导的支持,目的是了解我国救生发展现状和救生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提出新世纪我国救生发展的对镱。作为我国水上救生界的专家,您的意见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希望您百忙之中予以支持,填写此调查表并尽快寄回,对您真诚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方千华2002年12月20日(一)救生员能力结构模块本部分主簧7解您对凝世纪救生受应具各的能力的看法。请在下列各种能力左边的s种看法中.选择您的意虱.并在捆应的框号里打4√“,很重要一般不很不重要重要重要43掮琏师范大掌硕士学位论文水中赴救能力入水能力口口口口口接近能力口口口口口寻找能力口口口口口解脱能力口口口口口拖带能力口口口口口上岸能力口口口口口人工运送能力口口口口口现场急救能力急救程序操作能力心肺复苏能力检查意识能力检查呼吸能力畅通呼吸道能力人工呼吸能力脾外心脏按摩能力复苏后的护理能力脊柱受伤判断能力脊柱受伤水中处理能力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堂壁里堑堕圭墼堡堂垄里旦旦里旦竞赛能力救生竞赛编排能力口DD口口组织救生竞赛能力口口口口口策划救生比赛能力口口口口口救生裁判能力口口口口口思想道德思想作风正派口口口口口热爱救生事业口口口口口服从组织安排口口口口口奉献精神口口口口口礼貌荷人口口口口口保健能力涮量评价自我体质能力口口口口口救生员自我锻炼能力口口口口口基本解剖知识了解能力口口口口口——一堑墨些些墼垄外科急救知识了解能力口口口口口旦里旦旦粤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器材操作能力现场救生等器材操作口口口口口脊柱固定板使用能力口口口口口肢体固定板使用能力口口口口口颈套护圈使用能力口口口口口急救氧气瓶使用能力口口口口口人工复苏器使用能力口口口口口携带型人工复苏器使用能口口口口口力急救药品使用能力口口口口口自救能力解除抽筋能力口口口口口呛水应急能力口口口口口翻船应急能力口口口口口风浪应急能力口口口口口旋涡应急能力口口口口口淤泥、水草应急能力口口口口口游泳场管理能力观察台的配置口口口口口救生员服装、器材配置口口口口口救生、急救器材配置口口口口口安全标志的配置口口口口口心理素质事故冷静处理能力口口口口口持续耐心意志口口口口口营救自信心口口口口口圄坠垫堡竖塑旦旦里旦旦其他艇力书写操作程序能力口口口口口工作实践总结能力口口口口口改进技术能力口口口口口创新技术能力口口口口口传递信息能力口口口口口救生研究能力口口口口口堡塑萱墼丝垄旦旦旦旦旦(二)对策模块奉部分i娶7瓣您鼬耨世纪我国承上救生事业发展的看法.请在下列各种铯力左边的s种看法中.选择您昀意晁.并在撩匣的框号里打n0”,45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26.增加政府对救生的投入口口口口口27.加强救生理论的研究口口口口口28.刨办救生刊物口口口口口29.加强国内外救生交流口口口口口30.向游泳者推广普及救生知识口口口口口31.对少年儿童开展救生知识宣传口口口口口32.开展救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口口口口口33.高等体育院校开设救生谗程,培养专业救生员口口口口口34.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游泳救生课程口口口口口』垦—!型:堂堑堂塑鲨堡里:堕整堂生堕苎查生查垫堕旦旦旦旦旦福建师范大掌硕士掌位论文(三)认知模块本部分i妥7解您对我国救生发展现状的看法.下确润跫谚按重要程度捧出次枣.最重妥韵在括号内写上H1“.其次的s上‘2“.再次的写上“3“…….余类推.欢迎在T硼润趣的“其他“中提出您耨的观点。1.您认为各级救生员培训内容课程按重要程度依次是:2.救生竞赛滞后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资金投入不足()非奥运会竞赛项目(()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不够()竞赛经验不足()训练手段落后)其他——(((()运动竞赛体制不完善()运动技术落后3,目前国内救生工作落后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政府重视不够)救生员培养质量较差()国民救生意识淡薄()救生管理体制滞后(()救生员培养课程不合理)救生员的素质较差)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未设立救生管理机构()救生员培养类型单一()救生宣传不够47福建师范大掌硕士学位论,:()救生员的师资缺乏)救生有关法律滞后()救生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救生竞赛不普及()中国救生协会为一级协会未批准)地方救生管理部门对上级工作配合不够()中国未加入国际救生协会)其他4.您觉得当前政府对救生工作的重视依次应做到:()加大资金投入()救生产业化的政策倾斜()构建政府救生管理机构()加大救生协会的职权范围()批准中目救生协会为一级协会()加大救生的宣传力度()确立救生员的职业地位()对不履行救生要求的部n采取行政干预()其他5.您认为我国救生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依次是:()企业赞助()个人赞助()体彩资金()救生产业开发资金()其他——()国家赞助阚卷翻此为止.全家安康i48竺兰竺苎查竺竺主竺竺兰奎一一致谢本研究是在导师梅雪雄教授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本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的认真指教和严格把关。导师在工作和治学过程中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师的言传身教不仅教会我如何傲学问,更让我懂得如何为人处事。我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牢牢地铭记住导师的谆谆教诲,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曾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李向东处长、福建省体育局游泳管理中心周玉成副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杨玉强教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刘明辉副教授、福建省体育运动学校邱仁钗教练、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黄汉升教授、陈俊钦教授、许红峰教授、陈作松博士和王健博士等专家学者的热心帮助,他们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以及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对他们给予的重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中国游泳协会裁委会主任穆祥杰、解放军体育学院杨青、北京市体育局丁冰、广东省体育局陈家盛、宁波体育局任孝琛、扬州市救生协会张宪中、温州市游泳协会彭春第等专家,他们不仅详细认真地填写了调查问卷,而且还附上了对本研究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给我论文撰写过程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感谢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在调查中给予的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我能够顺利她获得了宝贵的相关资料。感谢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大学体育部的领导和老师们在三年学习期间给予我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许多启发和帮助。感谢一切帮助、支持过我的朋友,特别要感谢课题中引用论文和专著的作者们,没有他们的工作,就不可能有本篇论文的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