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车站 客运组织仿真优化研究 吴文娴: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广东广州,51 0088 邹晓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上海,201 804 摘要: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普遍采用空间综 合布局,由等待式向通过式过渡的新型客运站 功能布局模式,车站客运组织也与既有线客运 站存在很大区别,需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提 出高速铁路车站客运组织优化的主要内容,并 以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为例,探讨计算机仿 真技术在高速铁路车站客运组织优化中的应 用 运组织方案优化是一种很具发展潜力的高效率、低成本 的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车站; 客运组织;设施配 { 置;仿真优化 1 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优化的主要内容 由于高铁车站大都离市区较远,因此需要与其他交 通方式进行高效的衔接和换乘。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优化 要综合考虑进出站、中转及换乘旅客的需要,并据此调 整客运空间布局、客运服务设备设施配置和客流组织。 1.1高铁车站空间布局优化 我 客运组织的主要发展趋势为站房线上化、候车 求,即进出站及换乘过程中空间转换和信息获取的连续 组织简洁化,旅客乘车由等候式逐步向通过式过渡。新 空间两类。国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客运站空间布局和 高铁车站的客运组织应满足客运空间的连续性要 集中化、售票分散化、空间综合化、换乘一体化,客运 性。高铁车站的客运服务空间可以分为平面空间和垂直 型铁路客运站要满足客流的需要,必须结合车站站房的 (1)平面空间布局优化。平面空间主要包括车站 设计和客流特点优化服务设施及客运组织。以往凭经验 出入口、通道、候车大厅、站台等,为旅客安全上下车 进行局部优化的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型客运站客运的 提供集散空间,其优化主要体现在局部空间集散和通过 服务要求,客运组织优化方案又难以进行现场实验,因 能力能够满足大客流的集散要求,空间内各环节之间的 此,借助于计算机仿真在车站的设计和运营阶段进行客 衔接布局能够使客流流线简洁、流畅、减少交叉冲突。.6一 [ 甚 美要 CH/NESERAILWAYS 2011/03 平面空间优化的重点在候车大厅和通道的设施布置,以 与其他交通方式日常客流高峰时段服务能力的适应性,及各种通过功能优化。 既不互相干扰,又能保证高铁客流的安全、迅速集散, (2)垂直空间布局优化。垂直空间包括楼梯、自 另一方面体现在高铁与其他交通方式首末班车的良好衔 动扶梯、直梯、斜坡等,是旅客在不同楼层平面间转换 接,保证早晚客流的顺利到达和出发。 的空间,其数量和布局直接影响到旅客的走行距离和换 乘方便程度。其优化主要体现在乘降设施的空间位置能 否高效连接平面空问,减少旅客对流和交叉干扰。垂直 空间优化的重点在楼扶梯的数量和布置方案。 1.2高铁车站客运服务设施配置优化 2 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仿真优化技术主要原理 上述高铁车站的客运组织优化可以借助于计算机 仿真方法。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客流仿真软件主要有 Simped¨],Exodus ,Legion131 ̄IISTEPS 等软件。南于旅客 高铁车站的客运服务设施配置应与主要的客流条件 行为参数和模型的差异,以及使用成本高,国外的软件不 相适应,同时也要与其他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相匹配。 适合用于我国高铁车站客运组织的仿真。本次研究选择同 高铁车站的客运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售检票、安检、 济大学自主研发的“车站客运组织仿真系统”StaPass 怍 客流信息发布和揭示引导设施,是旅客服务的直接界 为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优化的仿真优化丁具。该仿真软件通 面。车站客运设施能力配置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各环节之 过在我国铁路车站的大量客流调研,设计了符合我同铁路 间服务能力的匹配,瓶颈环节能力的增强,以及与换乘 旅客和服务特点的行为模型及服务参数。 的交通方式之间服务能力和服务信息衔接一致。高铁车 2.1 高铁车站客运站组织仿真的基本原理 站客运设施能力配置的优化重点在售票和安检环节。 从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优化的需求来看,车站客运 组织仿真需要重点解决以下技术问题:车站空间结构建 1.3高铁车站客运组织的优化 高铁车站的客运组织优化,应保证旅客流线的顺畅 模、客运设施设备建模、站内旅客行为建模、仿真场景 和换乘时间的连续,前者指客流在整个换乘衔接流程上 建模、车站客运服务及作业流程控制建模,以及车站旅 流动的通畅有序,避免在中间环节上的滞留和集聚,后 客运动及客流分布的仿真评价。StaPass仿真系统实现车 者指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运营时间的良好衔接,主要体现 站客运组织仿真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见网1。 在时刻表的衔接上。 旅客流线的优化主要包括进出站、站内中转、铁路 2.2车站客运组织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 StaPass构筑于Microsoft.Net平台之上。该系统共分 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优化,以及客流 为四个子系统(见图2)。 导向标志的优化。流线组织优化主要体现在减少旅客的 服务环节,缩短行走距离,减少各流线问的交叉干扰, 以及中间环节的旅客滞留和聚集。客 流导向标志优化主要体现在导向标志 系统的内容、样式和位置的优化;内 容要易于快速识别,具有全面性、功 能性、层次性、连贯性和可理解性; 样式应遵循规范化、国际化、先进 性、美观性和特色性原则;位置应符 合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秩序性和以 基础设施建模子模块用于实现适合我国铁路车站空 间结构和各类设施设备的图形描述及计算机识别;仿真 流线为基础等原则。 旅客换乘时间的连续主要是高 铁与其他交通方式运营时间的衔接协 调,一方面体现在高铁客流高峰时段 客流分布图 定量报表 仿真演示 图1仿真系统原理图 CH/NESERA/LWAYS 2011/03 曼妻曼 一7一 0.5~1 h到达,共26%的旅客提前1 h以上 铁路客运站旅客运动及客流分布仿真系统 到达。 基础设施建 模子模块 仿真项目管 理子模块 (2)客流参数中,进出站与地铁换 乘客流占总客流的50%,进站客流即买即 同 图2车站客运组织仿真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走占40%,预售票占60%。 (3)设备服务参数中,每服务一位 乘客的平均时间:人工售票45 s,自助售 票机90 s,人工检票3 s,自动检票机4 s, 安检7 s。 3.2仿真效果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动态显示全部旅客在车站客运 项目管理子模块主要用于设定列车运行计划、旅客进出 空间内路径选择、接受服务和运动的过程。对长沙南站 站作业的仿真流程:仿真主模块主要用于实时显示仿真 各层面的客流运动过程进行局部截图见图3一图6。 过程并输出各种仿真分布图;评价子模块主要用于对外 输出各种报表。 3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仿真优化技术应用案例 以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作为案例,探讨计算机仿 真技术在高铁车站客运组织优化中的应用。 3.1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3.1.1 仿真基本条件 图3售票厅及进站广厅客流情况 本案例设定未来武广高铁列车最小运行间隔3 min, 长沙南站地铁开通,高铁衔接长途客运、地铁和公交, 允许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出入等条件。 列车采取16辆编组,选取武广高铁上各型列车的平 均定员1 080人。长沙南站始发、终到列车各占16.5%,上 座率达到50%~60%,经停列车占67%,乘降旅客占列车定 员30%,测算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各达到约8000人。 5.1.2仿真场景设置 图4进站检票口客流情况 在上述基本条件下设置两个仿真场景: 场景一:车站客运设施配置按现有配置,1号售票 图5站台下车出站客流情况 厅不启用,2号售票厅启用8台自助售票机,4个人工售 票窗口,开启2组进站安检通道。 场景二:在不改变车站空间布局条件下,开启1号 售票厅自助售票机10台,2号售票厅开启白助售票机13 台,人工售票窗口9个,开启4组进站安检通道。 5.1.5主要仿真参数根据调研数据设置 图6出站检票客流情况 (1)旅客行为参数中,进站旅客提前到站时间 3.3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建议 设定:28%的旅客为提前30 min以内到达,46%为提前 仿真结果从客流密度分布、空间服务水平和旅客在 一8— 曼 曼CH/NESERAILWAYS 20"11/03 站便捷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3.5.1各区域客流密度分布情况及优化建议 采用空问最高客流密度分布指标来分析局部区域的 客流拥堵情况。 《 晡 (1)售票和安检优化效果。经过仿真,场景一在 售票厅、安检设备处发生较大面积拥堵,影响了进站客 流的正常通行(见图7(a))。场景二在各环节均未发 ■ 露 蠲 囊 _ 生严重拥堵(见图7(b))。 图7售票 安检区域的最高客流密度分布 优化后,售票区域和安检区域最高客流密度集中在 排队区域和安检服务区,达到2.5人/m 以上,客流运动 的空间客流密度较低,达到1.35人/m 以下,不存在影 响客流通行的严重拥堵。在不改变车站空间布局的条件 下,可采用场景二的优化方案。 (2)候车厅客流分布。图8为候车厅一半区域的客 流密度分布,另外一半基本对称。候车厅,包括检票上 车排队区域未发生拥堵,进站客流极少有人绕行至大厅 中间红色区域的信息显示屏查看信息。信息屏利用率极 低,建议改至旅客行走路径途中。 CH/NESERAILWAYS 2011/03 曼磊曼 濯 l I V 图8候车厅客流分布 (3)站台上下车区域客流密度分布。如图9所示, 高峰期站台楼梯口和车门附近易发生进出站与上下车客 流的拥堵,需要加强站台的客流组织,避免安全事故和 影响列车正点运行。 图9站台上下车区域客流密度分布 (4)出站换乘通道客流分布。图10为出站换乘通 道的客流密度分布,可以看出大部分区域不存在严重拥 堵,只在检票区域和地铁入口产生排队和局部拥堵。可 以考虑引导旅客从其他口出站。 图10出站换乘通道客流密度分布 换乘通道中存在不同出口出站旅客的潜在交叉干扰 点,应合理安排接发列车线路使用方案,避免出站旅客 的交又干扰,同时,可在检票区域和换乘通道设置分级 导向标志,逐步分流,减少交叉。 一9一 5.5.2车站空间服务水平分析 旅客新增进站13的设置,并结合地铁入口位置考虑出站 按照车站的客流分布密度把车站空间的服务水平划 客流选择出站检票口的引导。 分为A—F六级『6]。高峰小时各处于各服务水平的乘客人 数变化趋势见图11。其中,接受A,B,c等较高服务水 平的人数始终处于较高比例,最低服务水平F处于很低 4结束语 本次研究提出使用计算机系统仿真的方法对高速铁 比例。长沙南站空间的总体服务水平较高。 图1 1 各类服务水平变化趋势 5.3.5旅客便捷情况分析及优化建议 表1是场景二的旅客平均行走速度、在站时间和行 走距离的统计数据。旅客在站的行走速度处于正常分布 范围,主要是因为车站无严重拥堵。 表1 各服务环节客流的便捷性统计数据 ¥不舍检祟 (1)旅客在站花费时间分析。 长沙南站各服务环节花费时间都较短,旅客可以方 便进出站和换乘其他交通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客流高峰期即买即走旅客进站花 费时间较多,需要近16 arin。为了保证高峰期即买即走 旅客能够顺利上车,所以未来高峰期应在开车前19 min 左右停止售当次车票,并提前3~5 min停止检票。 (2)旅客平均行走距离分析。各类旅客在站的平 均行走距离均不超过500 m,旅客行走较为便捷。如需进 一步提高旅客的便捷性,应重点结合售票厅的位置考虑 一1 O一 路车站客运组织方案效果进行仿真和优化,以适应新型 客运站客运组织工作的需要。客运组织仿真可以作为一 种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用于车站的设计和运营调整, 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新型客站的设计水平和客运组织服务 质量。 由于篇幅限制,仿真优化案例只从客流密度分布、 空间服务水平和旅客在站便捷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沙南 站客运组织的瓶颈所在和优化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还可 以通过空问利用率、设施设备的排队和利用情况等指标 评价车站的服务和安全水平,以及旅客的方便性和舒适 度等,也可以保存仿真数据,满足个性化分析的需要。 参考文献 …Winnie Daamen.Modelling Passenger Flows in Public Transport FaciUties[D].PhD Thesis,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O4 [2】Galea E.A General Approach to Validating Evacuation Model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EXODUS[J】.Journal of Fire Sciencies,1 998 [51 Still G.Keith.Crowd Dynamics[D],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Warwick, August,2000 【4】Cameron MacDonald.Using Legion Pedestrian Simulations in Planning A Complex Interchange Station:Case Study. Citytrans China 2004 conference[C],2004 [5】高鹏,邹晓磊,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仿 真方法研究[D】.第三届中国同舟交通论坛公共交通 与城市发展研究及实践.上海,2006 【6]边扬,王炜,陆建.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4) 责任编辑杨倩 收稿日期 2011一O5—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