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认知)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认知)模拟试卷6 (题后含答

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7. 简答题 8.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1. 【2013年福建.单选】技术工人在拆卸机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这一过程的思维活动主要是( )。

A.创作思维 B.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认知

2. 【2014年福建.单选】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这种思维是( )。

A.直觉思维 B.常规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思维

正确答案:A 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阿基米德未经逻辑推导,突然发现浮力定律,是一种直觉思维。 知识模块:认知

3. 【2015年重庆双特.单选】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最后得到唯一的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动作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B 解析: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知识模块:认知

4. 【2015年辽宁鞍山.单选】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经验思维 D.理论思维

正确答案:A

解析:聚合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扩散,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和分散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故此题选择A。 知识模块:认知

5. 【2015年河南洛阳.单选】“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求同思维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再现思维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知识模块:认知

6. 【2014年北京.单选】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旨在鼓励学生进行(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 解析: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老师让学生提出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知识模块:认知

7. 【2014年辽宁营口.单选】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正确答案:A

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 知识模块:认知

8. 【2015年河北沧州.单选】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知识模块:认知

9. 【2014年河南新乡.单选】在创造性思维中( )起着核心作用。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集中思维 D.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知识模块:认知

10. 【2010年福建.单选】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 )。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动作思维 D.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 解析:“鸟巢”是设计者创造出来的新颖、独特的形象,运用了创造思维。 知识模块:认知

11. 【2012年山东临沂.单选】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形象化 C.系统化 D.抽象化

正确答案:C

解析:系统化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把整数、分数、小数概括为有理数的过程就是思维系统化的过程。 知识模块:认知

12. 【2014年四川绵阳.单选】纸是学习中的必用品,写字时常常用,然而天气热的时候有的人将纸拿来当扇子扇。这种情况属于思维的( )。

A.流畅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发散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是指对同一问题想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则灵活性越高。纸张不仅用来书写,还用来当扇子。体现的是纸张的用途不同。 知识模块:认知

13. 【2014年山东青岛.单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哪种品质.(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思维的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指的是在短时间内想出答案类型的数量,故选灵活性。 知识模块:认知

判断题

14. 【2014年辽宁营口.判断】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0分钟以上的记忆。(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知识模块:认知

15. 【2014年四川.判断】遗忘规律是先慢后快,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加强复习。(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产生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 知识模块:认知

16. 【2015年河南邓州.判断】实验证明,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目的后的附加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本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脱口而出的程度。当然,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的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并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知识模块:认知

17. 【2014年山东济宁.判断】相对于适度学习,学习程度超过100%则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不必要的。(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过度学习是必要的,过度学习达到50%效果最好。 知识模块:认知 18. 【2014年河北石家庄.判断】过度学习达到50%,学习效果最佳。(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当过度学习在量上比适度学习多50%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最好。也就是说,过度学习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佳。 知识模块:认知

19. 【2015年河南驻马店.判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使人们的认识摆脱了对事物的依赖.从而扩大了认识的范围。题干中借用风雨声、落花等物来反映春天的感受,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知识模块:认知

20. 【2014年四川雅安.判断】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将重点放在获得创造性成果上。 知识模块:认知

简答题

21. 【2014年江西.简答】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正确答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教师应做到:(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减少机械记忆的使用;(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涉及知识点:认知

22. 【2015年福建.简答】丰富的想象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充分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意义。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正确答案: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第二,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第三,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涉及知识点:认知

案例分析题

23. 【2015年河北石家庄.案例分析】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正确答案:符合感觉对比规律。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黑色和红色同时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形成对比。符合知觉选择性的规律。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特性。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集中注意。 涉及知识点:认知

24. 【2016.辽宁鞍山.案例分析】心理学实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对理解的知识有复习的学生较无复习的学生保持效果好。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则保持的较少,遗忘的较多。即使只有一次复习,其保持的效果也会提高。复习是防止知识遗忘、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知识保持效果的重要条件。但复习并不等于机械重复,保持的效果也不取决于复习次数的多少或所花费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复习活动的合理组织。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那么,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呢.

正确答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影响遗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位置,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的多少,识记者对材料的需要兴趣以及识记的方法等。因此,运用遗忘规律,正确的组织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地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储存,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防止遗忘的方法有: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②合理分配时间。③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涉及知识点:认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