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

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34卷第3期 2012年5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34 No.3 Mav 2012 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 郭 强,李林川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构建健康文明消费模式是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通过抑制高收入群体的高消费来 控制两极分化的过速发展,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如果不从消费上 抑制高消费状态的持续存在和恶化,发挥消费结构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势必会加剧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社会无 法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作为一种消费伦理,节约紧缺的资源,确立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永续发展的消费 方式,树立崇尚适度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建立 和运行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消费模式;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2)03—0170—03 构建健康文明消费模式是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构 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通过抑制高收人群体的高消 费来控制两极分化的过速发展,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 阶层结构,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如果 不从消费上抑制高消费状态的持续存在和恶化,发挥 消费结构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势必会加剧社会两 极分化现象,社会无法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 作为一种消费伦理,节约可以推动我们珍爱本 已十分紧缺的资源,确立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和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树立崇尚适度物质生活和 丰富精神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 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上更加要求一种科 学健康的消费模式的形成。所以,健康文明消费模 式的建立和运行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几个阶段。与此相 适应,消费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表征也经历了原始生 态消费、线性消费、循环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 等模式的更替,它们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 由于不同的消费模式适应不同的时代要求,反 映不同时代发展的特色,因此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和发挥了较好的功能。但是,同节约型社会形态一 致的消费方式应该是在继承传统消费模式的基础上 形成的健康和文明的消费模式。 (三)传统消费模式 如果把同工业社会(包括前工业社会时期)相 致的消费模式都称为传统消费模式,而现代社会 所探索的循环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及绿色 消费模式都看作同节约型社会发展和建设相适应的 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有机构成。 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的传统消费模 一消费模式及其历史演进 (一)消费模式概念 “消费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消费行 为的基本程式与规则,它不仅体现了消费主体消费水 平、消费方式及结构的基本态势,还反映了消费主体所 在消费领域的各种经济关系、消费行为的主要范式及 客观规律。消费模式包括:消费主体、消费水平、消费 结构和消费方式四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素。 (二)消费模式的历史沿革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消费模式形成和不断变迁的过 程,也是消费模式由不文明和不健康到文明健康发展 的结果。徐向红认为,人类文明的演替经历了狩猎文 收稿Et期:2012—03—07 式,一般是以实物消费为主且资源耗费的成本过高,其 评判的标准是消费数量而非消费质量,由于追求目标 的短暂陛,忽视人类与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要求,自 然没有形成有助于社会良l生运行的消费结构。而这种 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行的经 济结构以及经济的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但 是,消费模式、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创新,这三者是 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的消费理念及消费模式不转变, 消费结构就不能得以优化,就会影响到能源节约型产 品与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也就形成不了健康文明、节约 作者简介:郭强(196s一),河南虞城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 一170— 资源的绿色消费模式,进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整体推 进,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1.消费行为的责任性 消费是一种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所 以,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所具有的首个特征就是消 费的社会责任性。作为消费者,其节约消费不仅仅 是为自己省钱而且是在为社会节省资源。作为高收 人群体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不能仅仅把消费看作一种 阶层象征,要改变消费结构,更多地进行文化消费和 知识消费,从而提高自己的消费素质。 2.消费过程的理智性 (一)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含义 1.消费模式的健康性内涵 笔者认为,健康消费模式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的 内容,即个人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而且需要说 明的是这三个层面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关联 的。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强调消费的理性化和适度性 消费。这种消费要求在个人生活性消费中不仅要对自 己负责,而且还要对社会负责。这就需要人们改变过 去消费理念一贪图虚荣且盲目攀比,倡导低碳环保 的生活方式,避免过量浪费,构建科学、适度、合理的消 费模式,提高消费质量及生活品质。在市场层面主要 考量生产环节的健康文明程度。亦即在企业的生产环 节,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生 产、包装、运输、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注重环保、低碳、 节能降耗的绿色、清洁生产的理念的贯彻,尽量消除或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在产品及服务的设计理念 方面,倡导简约、环保、低碳、绿色,通过不断提升产品 及服务的绿色科技的含量,引导并促进健康文明的消 费模式被消费主体践行。在社会层面,消费模式的健 康I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公共消费方面,必须形 成有助于全社会合理消费的风气,要倡导节约,杜绝浪 费。其二,要采取一切措施形成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 的消费结构。当今的高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是 我国社会中的高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所致。作为一种 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社会的分层状态和社会结构的合 理与否,也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笔者认 为我国目前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不健康的,当然这种 不健康的消费结构体现了我国社会的分层结构。 2.消费模式的文明性内涵 消费模式的文明性内涵首先表现为消费的文明 状态。消费模式的文明性是指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 道德的要求,尽量减少或消除对全社会资源和财富 的总量的破坏与浪费,还要降低高消费主体对低收 入阶层消费主体的心理、行为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 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是“坚持扩大内需战 略,保持积极平稳较快发展”,要把扩大消费需求 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 效机制。该建议还指出:“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 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 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l2]。因此,消费者需 要自觉摒弃不文明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按照 社会道德准则来规范其消费行为,倡导文明的生产 与生活的消费方式,丰富消费模式文明性的内涵。 (二)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特点 在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今天, 我国公民及消费者应该在现实生产和生活消费中, 特别是在重大生产消费和公共消费决策之前,必须 科学、理性地将需求和具备的前提条件、生产及生活 的消耗与收益、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现实作用和长 远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证,有目的、有计 划、自觉地降低生产与生活资料的消耗,杜绝或尽量 避免造成严重的浪费。 3.消费结果的效益性 所谓消费效益,是指一定量的资源财富消耗对 生产和生活所起的作用,分为正面的积极作用以及 负面的消极作用。因此,衡量生产与生活消费的效 益,必须既考虑消费产生的积极效果,又要考虑可能 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考虑满足自身的需要,又考虑可 能会对社会、对他人所产生的影响;既考虑对满足眼 前需要,还要考虑消费的持续性,从而实现以最小的 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的目标。 4.消费内容的适度性 消费的适度性首先包括适度消费。针对目前存在 的过度消费的现状,姜春云指出:“非理性的消费、刺 激、拉动、加剧了某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 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失衡,最终源于过度 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 惯等要合理、适度和科学,实行适度的物质和健康的精 神消费相结合。奢靡过度的物质消费和品位低级的精 神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腐败现象l4J。因此,要依据 长远的眼光,量人为出的同时,掌握好消费的“度”(以 满足特定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必要的资源财富的数 量)。这种适度消费不是要抑制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不 是要限制消费结构的改善,而是由于用于生产与生活 消费的资源若得到了节省,也就会使有限的资源得到 更大范围的有效利用,反过来就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成 本。这样,既有助于提升消费水平,还有助于改善消费 结构,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进而显 著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 5.消费结构的合理性 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是以消费结构的合理变化 来调节消费运行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拉动了生产市 场的供应,由于我国整体经济运行以及“高储蓄一 谨慎型”的消费模式,导致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有所 改变,虽然居民和社会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项目 一171— 的支出迅速增长,促进娱乐、旅游、休闲、保健等产业 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 中,“住房投资性消费比重过高,具有超前、过度的 消费特征,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_5]。因此,必 须争取处理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这对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调整消费理念及消费 结构,以期引领投资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中国 消费的比例 次性消费品的“杀手”本色开始显露,一方面 吞噬着有限的地球资源,同时制造着大量的垃圾灾 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本质上看,一次性消费 品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背道而驰的。一次性 消费带给我们的是一时的方便和永久的灾难。因 此,要“依靠科技发展不断研究和开发‘清洁产品’、 一经济步人健康、科学的轨道。 三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具体对策 (一)消除消费误区 消费误区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不正 确、对环境对社会有潜在危害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 使用商品,获得商品价值,满足心理需要,得到感官享 受的时候,应该承担与消费该商品有关的包括保护环 境的责任、保护资源的责任、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等。 笔者认为,同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相一致的同健康文明 消费模式相悖的消费误区最为根本的是:健康文明消 费方式的主体仅仅看作普通日常生活消费者。实际上 消费者是一个结构化的构成,这个结构的要素不仅包 括日常生活品的消费者,更包括生产产品的消费者,还 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对建构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来说,后者更为重要。日常生活的消费者实际上也有 两类:一是普通的日常生活消费者;二是高收入群体的 日常生活消费者。如果仅仅指涉某一类消费者,对建 构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来说肯定是一个误区,或者是 一种意识形态化的误解。 (二)摒弃非科学消费理念 非科学的消费理念主要指消费主义所倡导的不 合实际的消费观和传统的消费陋习。社会学意义上 的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 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 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言之,人们所消费 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符号的象 征意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由商业集团的利益 以及大众传媒通过广告或各种商业文化和促销艺术 形式推销给甚至强加给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 对能源、材料、资源、技术以及劳动的高消耗,通常对 环境生态构成破坏。按照消费主义的准则,物质消 费水平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也是唯一能够衡量 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 (三)建构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根本 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抑制高收入者的高 消费行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社会 结构和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不仅无法使社会良性运 行,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危机, 也无法真正建构起来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所以, 征收高收入调节税和高档消费调节税应该看作抑制 高收入者的高消费的较好措施。 (四)提高“清洁产品”的研发水平,降低一次性 一172一 ‘环境友好产品’等可持续性产品,形成可持续产品 的生产市场,从源头上消除不可持续因素,使消费者 有着更多的可持续产品选择和利用,从而实现以较 少的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造成的污染 和危害最小” 。整个社会需要反思高度浪费、高 度消耗的消费模式,摒弃一次性消费品所带来的虚 荣的快感,以科学的发展观重塑消费理念。针对一 次性消费,我们要实施减少使用、循环利用和重复使 用的“3R”策略。 (五)采取综合措施建构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形成崇尚节俭、科学消 费的理念,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特别是在日常生活消费 中,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 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成为每个公民的自 觉行动。要带头改变追求物质消费最大化的传统消费 观,不断增加精神消费比例。精神消费决定了人的生 活质量,对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 审美观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 源的消费模式,关键是调整消费结构。 相对于购买式消费,租赁式消费是通过租赁获 得使用权,既可以使消费者以较低的代价,满足对耐 用消费品短期和方便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做到物尽 其用,大幅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对于某些公用 品,提倡社区、单位共同购买使用,减少个人购买和 使用的不必要浪费。比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缓解私家车的大量使用带来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及环 境污染问题;社区采取集中供热和统一购置中央空 调等措施。使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化、人性化,这不仅 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和要求,也是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要求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徐向红.消费模式的演替与绿色消费[J].长春市委党校 学报,2002(4). [2]李克强.为绿色经济提三建议反对滥用绿色壁垒[EB/ OL].http://www.ehinanews.com/gn/news/2010/05— 09/2270501.shtm1. [3]姜春云.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M].北 京:新华出版社,2007:115—116. [4]王素英.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 2002(1). [5]严先溥.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中关消费模式的比 较与启示[J].消费经济,2010(2). [6]余金花.可持续消费与我共消费模式的选择[J].南京林 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责任编校王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