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楼梦人物描写精彩段落

来源:欧得旅游网
红楼梦⼈物描写精彩段落

红楼梦⼈物描写精彩段落

  引导语:《红楼梦》中,塑造了⼀个个鲜活的⼈物,宝黛的爱情让我们唏嘘不已,这部传世名作值得我们每个⼈去赏读,今天为⼤家分享⼀下《红楼梦》中⼈物描写精彩段落。

  风流婉转林黛⽟

  ⼤观园美⼥之TOP,⽆疑是黛⽟。我知道⽴即有⼈举⼿反对,因为林黛⽟型美⼥在今⽇已不受欢迎,甚⾄书中也从未说过黛⽟最美,倒是称赞宝钗“容貌丰美,⼈⼈都说黛⽟不及”。不过莫让作者骗了,红楼梦很多笔墨都是狡猾异常的。

  书中凡描写黛⽟之处,笔墨最是空灵,⽆不尽⼒模拟其“态”之美。事实上,作者从来未把她的五官和⾝段⼀⼀写来。即使是她刚出场亮相,⽤了⼀段铺排渲染(这种古典长篇的俗套,红楼梦中极少),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始终只有她的眉眼。

  “两弯似蹙⾮蹙罥烟眉,⼀双似喜⾮喜含情⽬。态⽣两靥之愁,娇袭⼀⾝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动处似弱柳扶风。”即使这样的细笔描写,你也依旧不能明确黛⽟的眉⽑是⼩⼭眉还是新⽉眉,眼睛是单眼⽪还是双眼⽪。⽽这对黛⽟的美似乎毫⽆影响。

  贾府众⼈眼中看去:“黛⽟年貌虽⼩,其举⽌⾔谈不俗,⾝体⾯庞虽怯弱不胜,却有⼀段⾃然的风流态度。” 对黛⽟始终是⼀个“态度”,美⽽不明确的“态度”。试想⼗九回静⽇⽟⽣⾹,何等旖旎的⼀段⽂字,黛⽟之⼀颦⼀笑,不是第⼀等美⼈如何使得!此类⽂字,书中太多,只能略举⼏处。  ⼀是⼆⼗六回末,黛⽟到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解了宝⽟:

  ……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墙⾓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诗道:“颦⼉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此不就是诗化了的“沉鱼落雁”吗?

  ⼀是⼆⼗七回葬花。葬花这⼀⽇是芒种节,也就是送花神的⽇⼦。前⾯先勾染了⼀下⽓氛,远远拉开,缓缓写来,直到回末才有宝⽟:

  ……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榴等各⾊落花。锦重重的落了⼀地。因叹道:“这是他⼼⾥⽣了⽓,也不收拾这花⼉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再问着他。”说着……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渡⽔,过树穿花,⼀直奔了那⽇同林黛⽟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坡,只听⼭坡那边有呜咽之声……  听到黛⽟泣诵葬花词,宝⽟“不觉恸倒⼭坡之上”。此节实兼写⼆⼈,虽⽆多⼀语及黛⽟,但宝⽟不觉恸倒于“花影不离⾝左右,鸟声只在⽿东西”之处,正极写黛⽟⼀哭之凄美。

  ⼜,第⼗六回,林如海死,黛⽟奔丧回家,宝⽟迎接,“⼼中品度黛⽟,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须知此时黛⽟是⼀⾝重孝,通体素⽩,⼜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怜可爱。雪芹也不明⾔,只⽤“超逸”两字,叫你⾃⼰想去就是。

  然⽽要证明黛⽟之美,不能单从宝⽟眼睛⾥⾯看去。他⾃然认为黛⽟最美的。那就换双眼睛来看看吧。鲁迅先⽣有句妙语,说贾府的焦⼤定然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不然,焦⼤们喜欢的美⼥类型只会是

林妹妹⽽不会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刘慧芳喜欢王沪⽣⽽不会喜欢宋⼤成⼀样。  换谁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五回逢五⿁,宝⽟凤姐忽然病倒,⼤观园中乱成⼀团。

  ……别⼈慌张⾃不必讲,独有薛蟠更⽐诸⼈忙到⼗分去:⼜恐薛姨妈被⼈挤倒,⼜恐薛宝钗被⼈瞧见,⼜恐⾹菱被⼈臊⽪——知道贾珍等是在⼥⼈⾝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眼瞥见了林黛⽟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

  这段⽂字,在程本中被尽数删去了。⼤约程、⾼两位⽼先⽣觉得在紧要关头来游戏笔墨,太油滑了;⼜觉得猥亵,唐突了黛⽟。但,妙处恰在这。好⾊的呆霸王,哪懂得什么性灵之美啊,可是只论⽪相,他也能⼀眼认定黛⽟好看。黛⽟是⼀等⼀的美⼥,还⽤说吗?

  风流婉转四个字,正可以形容黛⽟。⼜,宝⽟梦游太虚幻境,形容可卿“风流袅娜,⼜似黛⽟”。  六⼗⼆回,探春谈及⼤家⽣⽇,说独独⼆⽉⾥没有。袭⼈⽴即说:“⼆⽉⼗⼆是林姑娘,怎么没⼈?就只不是咱家的⼈。”不要⼩看这⼀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第⼀,探春精明能⼲,⼈⼈⽣⽇皆随⼝报出,独独遗漏了黛⽟。可见,黛⽟来贾家多年,从来没有郑重庆贺过⼀次⽣⽇,否则探春不会没有印象。和熙凤、宝钗贺⽣⾠的⽂字参照⼀下,冷暖⾃知。第⼆,袭⼈深恶黛⽟,最怕她嫁给宝⽟,内⼼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语中流露⽆遗。黛⽟纵然孤栖,也是贾府外孙,按当时标准,⽐宝钗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还更近呢。她住贾府,怎么也⽐宝钗更理所应当。探春提到宝钗时都没感觉“不是咱家的⼈”,袭⼈却恶毒地特别指出这⼀点。第三,这是书中唯⼀⼀次指明黛⽟⽣⽇。农历⼆⽉⼗⼆⽇,乃是花朝节——百花之神的⽣⽇。有⼈很困惑为什么安排袭⼈和黛⽟同⽣⽇。其实,袭⼈姓花。让她和黛⽟同⽣⽇,就是为了提⽰花朝节。作者⼼⽬之中,⼤观园的百花之神,正是黛⽟啊。

  ⼜,潇湘馆,宝⽟本题作“有凤来仪”,是“颂圣”,指元春省亲的。元春为了低调,赐名潇湘馆。门前翠⽵竿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居于此间,不是把黛⽟⽐作凤凰么?黛⽟号“潇湘妃⼦”,⼜是把黛⽟⽐拟于娥、英这对神⼥。

  总之,作者明⾥不说黛⽟最美,甚⾄还挑剔黛⽟不够美,暗地⾥却把⼀切最美丽的字眼,奉献在她⾝上。他描写黛⽟实在煞费苦⼼,⼜要骗⼈上当,⼜怕⼈上当。现代⼈⽐较功利,喜欢宝钗⼤约是远胜过黛⽟。但是红楼梦问世后,早先⼀百多年间,读者受骗上当的却不多,推崇黛⽟的还是远远多于宝钗。

  名⼠风流史湘云

  湘云是红楼中呼声甚⾼的⼈物。⾃此书⾯世以来,⼀直深受读者喜爱,在很多读者⼼⽬中,甚⾄超过“双峰并⽴,⼆⽔分流”的宝钗和黛⽟。原因很简单,黛⽟多思,宝钗多谋,都属于“⽐较⿇烦”的⼥孩⼦,和她们相处久了,不免累得慌。⽽“憨”湘云呢,磊落豁达,胸⽆城府,最易相与,⾃然受欢迎。  湘云出场甚是仓促,甚⾄没有好好交待⼀下她的来历。我们只知道她是史⿍的侄⼥,贾母的侄孙⼥。虽然家世显赫,却业已式微;更兼⽗母双亡,寄⼈篱下。  书中对湘云外貌亦不刻画五官⽽重其神采。

  湘云年龄甚⼩。书中对她第⼀次外形的描写,却是在床上。

  ……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严严密密裹着⼀幅杏⼦红绫被,安稳合⽬⽽睡。那史湘云却⼀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弯雪⽩的膀⼦撂于被外,⼜带着两个⾦镯⼦。宝⽟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实!回来风吹了,⼜嚷肩窝疼了。”⼀⾯说,⼀⾯轻轻的'替他盖上……

  书中此类“床上镜头”,每令⼈忍俊不禁。盖场景极诱惑,⽽⼩说⼈物和读者却丝毫不察,因笔墨极天真的缘故。⽐如宝⽟闯⼊闺房,本礼法所禁。双美共卧,湘云的姿态实是撩⼈,但是宝⽟偏偏⼀毫意

淫也⽆。湘云“⼀弯雪⽩的膀⼦”只有淘⽓的意味,没有性的意味,⽐较宝钗的“雪⽩的膀⼦”⼤是不同。由此可知湘云的⽪肤很⽩。但彼时贵族⼩姐⼤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让读者感受湘云之美貌的则是六⼗⼆回醉卧芍药裀:

  ……只见⼀个⼩丫头笑嘻嘻的⾛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后头⼀块青板⽯凳上睡着了。”众⼈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僻处⼀个⽯凳⼦上,业经⾹梦沉酣,四⾯芍药花飞了⼀⾝,满头脸⾐襟上皆是红⾹散乱,⼿中的扇⼦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鲛帕包了⼀包芍药花瓣枕着。众⼈看了,⼜是爱,⼜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

  这时候,湘云嘴⾥还⼀边迷迷糊糊喊着酒令呢!

  有这幅动⼈的花间沉醉图,湘云形象顿时鲜明起来。王蒙⼤赞这是书中极成功之描写,称湘云为“⾃然之⼦”。六⼗三回寿怡红,湘云抽到的花签是海棠,上书“只恐夜深花睡去”,⼜借黛⽟之⼝说:“夜深⼆字,改⽯凉⼆字。”提醒回顾前⽂,正把湘云⽐成“⾹梦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仪态之美,堪与黛⽟宝钗颉颃。⽆怪作者安排她在咏⽩海棠诗时后来居上,⽩海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写照。  湘云最喜欢扮假⼩⼦。贾母曾错认湘云为宝⽟。四⼗九回《琉璃世界⽩雪红梅》,参照画之意境,细加雕琢,笔墨可谓豪华到奢侈,总写群艳,中间最突出的正是湘云:

  ……黛⽟换上掐⾦挖云红⾹⽺⽪⼩靴,罩了⼀件⼤红⽻纱⾯⽩狐狸⾥的鹤氅,束⼀条青⾦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齐踏雪⾏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红猩猩毡与⽻⽑缎⽃篷,独李纨穿⼀件青哆罗呢对襟褂⼦,薛宝钗穿⼀件莲青⽃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绒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并⽆避雪之⾐。⼀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件貂⿏脑袋⾯⼦⼤⽑⿊灰⿏⾥⼦⾥外发烧⼤褂⼦,头上带着⼀顶挖云鹅⾦⾥⼤红猩猩毡昭君套,⼜围着⼤貂⿏风领。黛⽟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者来了。他⼀般的也拿着雪褂⼦,故意装出个⼩骚达⼦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头打扮的。”⼀⾯说,⼀⾯脱了褂⼦。只见他⾥头穿着⼀件半新的靠⾊三镶领袖秋⾹⾊盘⾦五⾊绣龙窄裉⼩袖掩衿银⿏短袄,⾥⾯短短的⼀件⽔红装缎狐肷褶⼦,腰⾥紧紧束着⼀条蝴蝶结⼦长穗五⾊宫绦,脚下也穿着⿅⽪⼩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的样⼉,原⽐他打扮⼥⼉更俏丽了些。”……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就是个⼦⾼挑,四肢修长,宽肩细腰,正是今⽇时装模特⼉之标准⾝段。配上那⼀⾝别致亮丽的⾏头,⽴于雪地之中,湘云之娇俏,可称第⼀。

  湘云和宝⽟吃⿅⾁,黛⽟嘲笑他们,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风流’ ,你们都是假清⾼,最可厌的。我们这会⼦腥膻⼤吃⼤嚼,回来却是锦⼼绣⼝。”作者着⼒刻画的,正是湘云这种“名⼠”的派头,于放旷不羁之中,显其妩媚风流。红楼梦中的审美倾向,是向着《世说新语》的时代回归。书中理想⼈物的⾝上,莫不体现着对晋⼈风神的追随。这是对在登峰造极的专制压抑之下趋于破散的⼈格之美的⼀种呼唤。

  但,我对湘云并⾮特别的喜爱,原因却也在此。湘云⾝上模拟的意味太重了,那种名⼠派头和她的稚⽓不能⽔乳交融,可信可亲的程度反⽽降低。我觉得湘云的形象是越来越有⽣命⼒的,在凹晶馆联诗⼀回开始饱满绽放。可惜也就到了尽头,后四⼗回她的形象必然会再有⼀个提升,可惜我们永远都看不到了。续书给我们的,只是⼀个苍⽩模糊的影⼦。

  脂批透露,⼤观园诸⼈的⽣活原型,以湘云最美,黛⽟的原型反⽽⽐较普通。这⼀点特别有意思。书中宝⽟和黛⽟的形象成型最晚,因为寄托着作者的爱和理想,离原型反⽽是最远的。⼜,很多探佚派学者都认为后四⼗回原稿中湘云嫁宝⽟,最后⼜分开了。我觉得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从前⼋⼗回看,宝

⽟和湘云之间,友爱甚笃,然⽽最没有情爱成分;宝⽟对宝钗的⾁体颇有艳羡之情,湘云对于他却丝毫不存欲的吸引,这从第⼆⼗⼀回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之间纯是好兄弟好朋友的关系。然⽽造化弄⼈,贾府事败之后,颠沛流离的宝⽟和湘云,偶然相遇,于⽆可奈何之下互相取暖,⼜终于被离散,实在是第⼀等苍凉⽂字。我不怀疑雪芹⽣花妙笔会写出这样情节,但是我对学者们⽤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的孤证,或是从书中找到某些⽂字,硬是附会为湘云嫁宝⽟的伏笔,却是嗤之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