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继承性和艺术的创新性
摘要:艺术活动走到到今天,经过了很多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同样,艺术作为一种存在于世界文化体系当中的历经风霜的元素,也在这个客观规律的框架下不断发展。
关键词:艺术;继承性;创新性
当一个民族的艺术没有创新力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民族的代表他的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体系在消失殆尽,所谓艺术的继承,当然要挑好的方面去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继承的同时,如果不进行创新,必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中国的艺术活动者,要从自身做起,在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的艺术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一个冷静和相对的思考,将本民族的优秀的艺术精髓传承和发扬创新。这才是作为一个中国艺术活动者应该做的。
在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其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他本身含有一种可继承的特点。我们以实际的例子来加以阐述,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工具中,有很多就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如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发明家,其发明的石碾,钻子,凿子,墨斗,锯,等工具,一直被今天的工匠所延用。其实,鲁班本身就是一位具有高超手艺的艺术大师,他在那个时代所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堪称是工艺美术史上的艺术品,同样,他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就是怎么样去寻求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而作为现代的工匠仍然还用着这些在木匠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时候,这就是一种传承,既是一种在技术的传承,同样也是在艺术上的传承。我们现在木工,建筑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所用到的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装置,如电钻,电刨,电锯,尺规,等等,都是在鲁班师傅的发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是一种创新,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共同的创新。在绘画方面,写实油画的经久不衰更说明了艺术是具有继承性的,在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些画家所用的绘画技法一直都是坦培拉画法,这种绘画方法在技术上提供了先行性,直至今日有很多著名的油画大师进行创作时依然在运用这种画法。我曾经研究过一段古典写实油画的画法,通常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为了表现出古典油画那种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的风格,要使用媒介剂,所以我就按坦培拉技法用生鸡蛋的蛋黄和蛋液去调合成为媒介剂去加透明色层层罩染,画出那种古典写实油画的风格。这种技法上的传承,是表现一种优秀的艺术的前提,当然,写实性油画能传承到现在,说明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必然性,所以会被人们喜欢,所以才会有人去继承他。当今的油画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除了在创作写实性油画的时候去按照古典油画的技法进行创作,还对写实油画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例如中国的写实画派中的杨飞云,郭润文,忻东旺等人,在表现写实油画的基础上革新了技法,把同样表现写实的古典油画技法用颜色表现出来从而减少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其实就是对油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同样,毕加索,达利等著名画家,在写实油画的继承的前提下,将其抽象化,更表现出了画家内心世界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一种创新。当然,创新的前提肯定是有对前辈们的优秀的艺术的继承,没有现实的,哪来抽象的。
在当今社会的文化共融的背景下,进行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如果一种优秀的艺术没有被人们继承下去,那他的最终结果就是消亡,如果一种在某一特定时代很优秀的艺术,一直没有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可以替代他甚至超过他的艺术出现,同样会使之消亡。例如,中国的很多民间艺术,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有很多已经消失而不复存在了,你不能说她不适应社会的存在或者不是好的艺术,只是缺少了传承,很多民间艺术的不外传的传统观念也再制约着其生存和发展。比如像相声这门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上都属于没落的阶段,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在如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去世以后,相声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可以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喜爱的相声演员,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传统相声到了频临失传的地步,直至德云社的出现,才使得老百姓又重新爱上这门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说唱艺术形式,为什么德云社能将相声艺术救回来,我总结了两点:一是他真正继承了传统相声的精髓,二他对传统相声进行了创新。
通过以上两点阐述,可以充分说明,一种艺术,没有继承和创新,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本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去继承好,同时更要发展,创新。我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即在哲学上,精神上和审美上进行论述。在哲学层面上,作为一名中国的艺术工作者,我们需要对中国的哲学思想进行充分的研究,来将自己的艺术品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让国外的同行感受到中国的魅力。在精神层面上,我们中国的艺术工作者要将中国古代传统的艺术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素质加以学习和继承,例如在秦代,青铜兵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统一性,各地出土的秦代青铜兵器在尺寸上惊人的一致,相比而言,我们当今的设计师和制作工人在对待工作时态度要粗心的多,先辈们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更值得我们现代的设计师和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感悟,继承和发展。
在审美层面上,中国设计界在学习西方先进设计思想和理念的同时,也在逐步认同西方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并逐步按照西方审美标准去评价一个艺术品或者设计作品的好坏,假如我们艺术品或者设计作品中用传统元素去表现,按照西方的审美观点去组织和安排,那必然会导致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曲解,从而导致产生四不像的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我们自己的审美眼光去看评判。
在面对这样一种传统文化被挤压的状态时,不仅仅是艺术工作者,全社会的人们都要意识到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活动的继承与创新是我们这代人和后人都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只有不断的继承优秀的艺术并且在继承的前提下去不断的发展创新,艺术之火才会更加旺盛的燃烧,世界才会有艺术的存在来美化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注释
[1]刘孔喜,《坦培拉绘画技法》,安微美术出版社,2002 .1.
[2]肖颖喆,试论秦代青铜兵器的设计意义,《艺术与设计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