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科技创新导报2017 NO.27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信息科学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7.136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冲击下

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张泓

(杭州银行 浙江杭州 310003)

摘 要: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现已广泛渗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其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吸收、资金支付与贷款融资等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已初见端倪。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现已成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所必须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基于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简要介绍,进一步就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时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展开具体分析,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旨在为商业银行的破旧立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SWOT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136-02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也被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当中,尤其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大放异彩,产生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产物,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已逐渐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的商业影响的核心业务将会带来严重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将利用SWOT分析法来对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

过于臃肿,受到各种监管限制较多,业务处理流程繁琐。(2)服务范围狭小。商业银行所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型相对较为单一化,很少有专门针对客户实际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同时房贷门槛高、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已甚嚣尘上。(3)技术水平不高。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在技术短板的缺陷体现得十分明显。2.3 机遇

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可借助于互联网金融来优化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传统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创新动力。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会使得传统商业银行领域产生出强烈的危机感,这无疑会使其想方设法地对传统业务进行优化改进。(2)强化传统优势。商业银行传统所具备的安全、稳定、诚信等优势可作为其在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时的重要资本,并进一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予以巩固强化。(3)拓展市场规模。传统商业银行可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信息深挖优势来拓展自身的市场规模,加强客户关系网。2.4 挑战

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垄断地位受到挑战。近些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深刻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速度,并逐渐摆脱传统商业银行的束缚拥有自己的力量,威胁到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2)威胁到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基于高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以及用户对便捷支付需求性的迫切期望,促使以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随之产生,且发展势头强劲,并已经形成了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外的闭环支付系统,这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所带来的

(下转138页)

1 互联网金融定义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ITFIN)即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在开放式的网络平台上形成功能化金融业态与服务体系,具体就涵括了存在于网络平台基础之上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型化金融模式。

2 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

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营优势。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历史悠久,在客户资源与资金量上均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且有国家公信力作为保障,更易获得用户信任。(2)制度优势。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且日渐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3)风险控制优势。商业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所采取网上支付口令及硬件加密证书等手段可有效确保金融安全。2.2 劣势

传统商业银行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效率低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商业银行组织机构

136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创新导报去。

2017 NO.27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信息科学

5 结语

当前数字微波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一种通信技术,在使用上其改变通信信息传递时间、优化链路运输信息的运输条件、增加带宽的工作效率有较为突出的效果。现在的通信行业在市场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需要获取信息,更需要传递信息,这就要求信息的传递功能在实用性和传递速率上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随着智能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对于宽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宽带的带速提升是优化宽带使用效果的重要方法。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方法是多样的,其最终目的都是将通信技术优化和提升,多链路PPP、反向复用ATM等文中上述信息传递技术都是起到这种分解或合成信息的作用,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数字信息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开发和研究此方面的应用技术,将信息传递的效率有效提升,形成更为合理的传输系统。

在两个相连的级联中,有可能出现一部分的信息传递空缺,这会使带宽形的有效利用效率降低。虚级联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解决这类问题,通过虚级联的连接,接入级联之间的空缺部分,进而使带宽的利用率得到提升。虚级联中的传递可能有一定的时间差异,这种差异虽然极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的传递效率。虚级联的控制下,能够将这种信息传递时间的差异控制到最小,虚级联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补偿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差异。

虚级联要求的传递设备与普通级联有一定的差异性,两个相邻级联之间需求的传递设备应满足这一设备上的传递通道的节点的功能性与两个相邻级联的引用功能相匹配,虚级联的要求与之不同,相比于两个相连级联的节点要求相对较低,只对两端的节点功能要求匹配。

4 E1反向复用的应用

上述的几种链路传输方法对于信息的传递功能较为良好,在带宽的扩展上,我们可以应用E1信号反向复用把链路进行分解,能够有效将带宽进行扩展。E1的反向复用就是将信息分开计数,近些年来逐渐应用于各种企业和厂家的数据接收等,这种E1反向复用方式在数据中一般使用间插实现。数据反向复用能够利用的间插方式有比特、字节等方式,实现传输信息速度的减慢,达到传输延迟的目的。PDH虚级联在应用时分解出一些开销字节,这些开销字节能够有效调控信息的传递,与虚级联作用相似。E1反向复用技术又与PDH虚级联技术相类似,通过控制技术信息实现信息的重组和传递,最终达到控制信息的作用。

(上接136页)

威胁将难以预估。(3)融资业务遭受严重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融资领域,并由此发展出了名目众多的网络融资模式,其发展理念要远远领先于传统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童胜勤,胡波,王宏远.多E1反向复用传输技术在闭路电视

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05(1):86-88.[2] 赵孟,卢山.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析[J].信息

与电脑:理论版,2013(7):166-167.

[3] 梁爱国,范晓东.数字微波通信主要发展方向浅探[J].科技

信息,2010(24):612.

[4] 陈佳锐.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海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11):98-99.

[5] 王岚.数字微波通信在水库系统视频监控中的应用[J].中

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18.

基础上,精简业务处理流程,促进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便应运而生,对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怎样能够突出重围,克服劣势发挥优势,使挑战转变为机遇现已引起了有关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本次研究中就利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4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基于此提出加快转型、谋求双赢、创新业务等应对策略。

3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3.1 加快转型

首先,商业银行本身应当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对自身的经营模式采取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同时也应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考虑金融服务模式;其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确定出传统商业银行与网络银行的双轨并行发展路径,并促使此两者间能够和谐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3.2 谋求双赢

商业银行还可凭借自身广泛覆盖的线下网点与雄厚的资金实例来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并积极开发适应于网络环境的信贷产品,精简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双方合作效率以达到共赢目的。3.3 创新业务

开展消费者金融服务调查研究,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业务,刺激用户活跃度;为消费者提供以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基于对风险因素的科学管控

参考文献

[1]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

金融,2016(5):86-88.

[2] 王雅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效应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75-79.

[3]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5):34-43.

138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