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
目的:制定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确保安全运输。
范围: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货运输汽车驾驶员、押运、装卸人员
内容
1 基本要求
1.1 汽车运输危险货物应符合JT617-2004(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的规定。
1.2 危险货物的装卸应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
1.3 在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区应设置警告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装卸作业区。
1.4 进入易燃、易爆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区应:
a) 禁止随身携带火种;
b) 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
c) 严禁吸烟;
d) 穿着不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和不带铁钉的工作鞋。
1.5 雷雨天气装卸时,应确认避雷电、防潮措施有效。
1.6 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车速为60km/h,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车速为80 km/h,并应确认有足够的安全车间距离。在遇雨天、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最高车速为20 km/h,并打开示警灯,警示后车,防止追尾。
1.7 运输过程中,应每隔2h检查一次。若发现货损(如丢失、泄漏等),押运人处理不了的,应及时联系当地有关部门或本车人员予以处理。
1.8 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4h应休息20min以上,24h内实际驾驶车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h。
1.9 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发生故障需修理时,应选择在安全地点和具有相关资质的汽车修理企业进行。
1.10 禁止在装卸作业区内维修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
1.11 对装有易燃易爆的和有易燃易爆残留物的运输车辆,不得动火修理。确需修理的车辆,应根据所装载的危险货物特性,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消防员监控下作业。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运输装卸作业要求
2.1 出车前
2.1.1 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有关证件、标志应齐全有效,技术状况应为良好,并按有关规定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故障立即解除。
2.1.2 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车厢底板应平坦完好、栏板牢固,车厢或罐体内不得有与所装危险货物性质相抵触的残留物。
2.1.3 检查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配备的消防器材,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2.1.4 驾驶员、押运员应检查随车携带的“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是否与所运危险货物一致。
2.1.5 夏季运输应检查并保证瓶体遮阳,防止日光曝晒。
2.2 运输
2.2.1 运输中,低温液化气体的瓶体及设备受损、真空度遭破坏时,驾驶员、押运员应站在上风处操作,打开放空阀泄压,注意防止灼伤。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驾驶员应将车辆转移到距火源较远的地方。
2.2.2 压缩气体遇燃烧、爆炸等险情时,应向气瓶大量浇水使其冷却,并及时将气瓶移出危险区域。
2.2.3 从火场上救出的气瓶,应及时通知有关技术部门另做处理,不可擅自继续运输。
2.2.4 发现气瓶泄漏时,应确认拧紧阀门,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身防护。
a) 施救人员应戴上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处抢救;
b) 易燃、助燃气体气瓶泄漏时,严禁靠近火种;
c) 有毒气体气瓶泄漏时,应迅速将所装载车辆转移到空旷安全处。
2.2.5 除另有限运规定外,当运输过程中瓶内气体温度高于40℃时,应对瓶体实施遮阳,冷水喷淋降温等措施。
2.3 装卸
2.3.1 装卸人员应根据所装气体的性质穿戴防护用品,必要时需戴好防毒面具。
2.3.2 装车时要旋紧瓶帽,注意保护气瓶阀门,防止撞坏。车下人员须待车上人员将气瓶放置妥当后,才能继续往车上装瓶。在同一车厢内不准有两人以上同时往车上装瓶。
2.3.3 气瓶应尽量直立运输,直立气瓶高出栏板部分不得大于气瓶高度的四分之一。不允许纵向水平装载气瓶。水平放置的气瓶均应横向平放,瓶口朝向应统一;水平放置最上层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高度。
2.3.4 妥善固定瓶体,防止气瓶窜动、滚动,保证装载平衡。
2.3.5 卸车时,要在气瓶落地点铺上铅垫或橡皮垫;应逐个卸车,严禁溜放。
2.3.6 装卸作业时,不要把阀门对准人身,注意防止气瓶安全帽脱落,气瓶应直立转动,不准脱手滚瓶或传接,气瓶直立放置时应稳妥牢靠。
2.3.7 装货时,漏气气瓶、严重破损瓶(报废瓶)、异型瓶不准装车。收回漏气气瓶时,漏气气瓶应装在车厢的后部,不得靠近驾驶室。
2.3.8 装卸氧气瓶时,工作服、手套和装卸工具、机具上不得沾有油脂;装卸氧气瓶的机具应采用氧溶性润滑剂,并应装有防止产生火花的防护装置;库内搬运氧气瓶应采用带有橡胶车轮的专用小车,小车上固定氧气瓶的槽、架也要注意不产生静电。
二氧化碳罐车装卸操作规程
1. 充装操作
1.1 充装前充装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具。
1.2 检查充装站的充装泵及其控制系统是否完好,各气、液相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1.3 检查槽车的压力表、液位表、安全阀是否完好,各气、液相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1.4 将充装泵的液相与槽车的液相、储罐的气相与槽车的气相分别用高压软管连接好。
1.5 先开启储罐与槽车之间气相管路上的小放空阀,然后缓慢开启储罐侧的气相阀将管路完全置换后,关闭小放空阀;最后再开启槽车上气相阀,使储罐与槽车气相相通,压力平衡。
1.6 先开启充装泵与槽车之间液相管路上的小放空阀,然后缓慢开启充装泵侧的液相阀将管路完全置换后,关闭小放空阀;最后再开启槽车上液相阀。
1.7 启动充装泵进行充装,并观察槽车的压力和液位。
1.8 根据公司要求确定充装量,如需装满,在充装约35分钟时打开槽车上的测满阀进行观察,待其排液后关闭测满阀,然后停泵,并关闭高压软管两侧的液相阀和气相阀。
1.9 开启气、液相充装管路上的小放空阀,将气、液相管路内的压力泄尽,拆下高压软管,装车完毕。
1.10 注意事项:
1.10.1 管路冻结时,严禁敲打或火烤;应用电吹风或温水升温进行解冻。
1.10.2 阀门冻结时,严禁敲打、火烤或强力开关,应用电吹风或温水升温进行解冻。
2. 卸车操作
2.1 卸车前装卸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具。
2.2 检查槽车上的压力表、液位表、安全阀是否完好,各气、液相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2.3 检查槽车上的充装泵及其控制系统是否完好,并连接好电源。
2.4 检查储罐上的压力表、液位表、安全阀是否完好,各气、液相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2.5 将储罐的液相与槽车上卸液泵的液相、储罐的气相与槽车的气相分别用高压软管连接好。
2.6 先开启储罐与槽车之间气相管路上的小放空阀,然后缓慢开启储罐侧的气相阀将管路完全置换后,关闭小放空阀;最后再开启槽车上气相阀,使储罐与槽车气相相通,压力平衡。
2.7 先开启储罐与槽车上卸液泵之间液相管路上的小放空阀,然后缓慢开启储罐侧的液相阀
将管路完全置换后,关闭小放空阀;最后再开启槽车上液相阀。
2.8 打开卸液泵的冷却阀,然后启动卸液泵进行卸车,并观察槽车和储罐的压力和液位。
2.9 根据液位表计算液量并确定何时停泵。
2.10 根据公司要求卸完液后,关闭高压软管两侧的液相阀和气相阀。
2.11 开启气、液相充装管路上的小放空阀,将气、液相管路内的压力泄尽,拆下高压软管,卸车完毕。
2.12 注意事项:
2.12.1 管路冻结时,严禁敲打或火烤;应用电吹风或温水升温进行解冻。
2.12.2 阀门冻结时,严禁敲打、火烤或强力开关,应用电吹风或温水升温进行解冻。
2.12.3 卸液时不得将槽车内的液体完全排净,必须留存不少于150kg的液体而且罐内气相压力不低于0.7MP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