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的发展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31卷第2期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V01.3l No.2 2010 Journal of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浅析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的发展 韩 勇,周鸿涛 (青岛理T大学艺术学院,青岛266033)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引发了越来越多有待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从网络艺术的兴 起和表现形式,探究当代网络艺术创作和现代人们审美感知的变化,与传统审美观不同,信息时代人们不再满 足于只是对他人艺术品的欣赏,而是利用网络的手段,主动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探索发现与创作实践,使自我 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使艺术更多地融入生活. 关键词:网络艺术;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传播;审美经验 中图分类号:JO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4602(2010)02~-0017—05 Exploring Mani festation of Network Art and Pro gress of Aesthetic Viewpoint HAN Yong,ZH0U Hong—tao (School of Arts,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266033,China) Abstract:In the network age of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formation,the network culture has e— voked more and more new phenomena and problems which require to be researched and solved.In light with the emergence and the form of manifestation of network ar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network ar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people’S aesthetic perception.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standards:In the information age people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simply enjoying the art of others and they are initiatively exploring and undertaking creation practice by means of network and their own aesthetic experience SO as to sublimate their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enable art more elosely-ti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Key words:network art;artistic manifestation;artistic spread;aesthetic experience 数字网络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也给人类的文化带来了变革.相对于有着卓越而 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而言,信息时代的各种艺术形式无论在创作工具、功能模式、传播媒介、存在方式、审 美过程乃至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巨大转变,由于电脑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络艺术这种新艺术形式已经清晰地呈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 关于网络艺术的概念现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黄鸣奋先生认为网络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目前 收稿日期:2009—09—25 编辑部约稿 作者简介:韩勇(1956一),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方面的研究.E-mail:Hanyong@qteeh.edu.cn. 18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第31卷 学术界讨论的多是狭义的网络艺术——既用数字网络工具创作,又在网络环境展示或传播的艺术形式 ¨. 笔者拟从广义的角度研究网络艺术审美的相关问题,广义的网络艺术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传 播的所有艺术形式、数字网络本身的艺术表现形态和网络环境中的艺术化体验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网 络艺术具有以下3大类别: 1.1传统艺术形式在网络上的展示或传播 这类网络艺术实质上是传统艺术借助网络平台加以展示或传播,是有艺术信息资源的网络数字化存 在方式.一些专业网站展示或传播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书法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是这一 类网络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2].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网络博物馆和网络美术馆. 继法、英、Et文之后,卢浮宫博物馆网站中 文版于2009年3月24日正式开通,中文成为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网站的第4种官方语言(见 图1).在网站里对每一件藏品都有详细的介 绍,包括其来源、创作年代、创作者的简介、时代 背景等,并标示出展品在博物馆中的位置.卢浮 宫博物馆网站是法国国家级博物馆网站,它具 有很好的文化、教育、宣传和旅游价值.这个网 站最有趣的是虚拟旅游:网站设有8个不同的 '2005—2O。9 浮宣博物悔 j击律{ 藏品展厅和卢浮宫外景共9个分类,包含60幅 Quick Time三维全景图片,只要电脑中安装有 图1卢浮宫网站中文版主页 Quick Time软件(可以直接在网页的链接中下 载该软件的最新版本),就可以尽享全景视频浏览.其特点是通过光标的移动可以像一个旋转的照相机那 样拍摄,得到360。连续旋转全景,使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大为增强. 近年国内的博物馆也加快了网络数字化的 进程,游客可以网上浏览故宫博物院.2008年 1O月10日,IBM公司同故宫博物院斥资300 万美元携手研发的“虚拟紫禁城”计划,历经3 年之久日前结出硕果:该项目采用IBM公司领 先的实景虚拟技术将占地面积达72万m。的北 京紫禁城全部收录于一款类似虚拟人生的软件 中免费提供用户下载(见图2).进入软件,使用 者将化身为一个清代人物自由漫步在紫禁城的 宫苑中.用户只要点击鼠标,就能深入了解故宫 图2虚拟紫禁城软件截图 所有建筑物及其特征,以及故宫珍贵馆藏.访客 还可以自己设计游览线路,在网上体验下围棋等昔日的宫廷游戏. 1.2数字网络本身的艺术表现形态 即使用计算机,并辅以数码数字技术条件(包括数码音频、数码电视、数码摄像机、数码打印机、数码照 相机、头盔式立体显示器、数据手、跟踪定位器、操纵杆)等多种相关工具,利用专门为艺术用途而设计的计 算机软件进行艺术创作,并在网络环境中展示或传播的艺术形式.在网络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由计算机 等多媒体软件生成的网络美术、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等. 网络美术是这一类网络艺术形式最好的代表.如今给蒙娜丽莎脸上画两撇胡子不再是艺术大师的专 利.达达派的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Duchamp・Marce1)曾在一张复制的《蒙娜丽莎》上为蒙娜丽莎 画上了小胡子.这幅被修改了的“蒙娜丽莎”被冠以新的标题《L.H.O.O.Q.》(是法语elle a ehaud au cul 的快读谐音,暗喻画面形象是放荡污浊的,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成为杜尚的代表 作).现在这是一个普通人运用计算机和数码绘图软件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工作,更是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网 第2期 韩勇,等:浅析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的发展 上涂鸦”大众行为(见图3、图4). 图3资料图片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的二战三巨头 图4运用电脑数码软件制作的合成图片 数码图像技术在艺术与设计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衍生了一系列应用在不同领域的专业软件,成为艺术 设计领域里的主要制作工具,是艺术设计者们不可缺少的有力助手,由此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数码图像艺 术.也正是有了这些软件,使不从事艺术工作的普通大众也实现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能亲身参与到数码 艺术创作中去.比如用Photoshop就可以将摄影作品等图片处理成水彩、国画、油画、浮雕等形式的作品 (见图5、图6).同时,画家、雕塑家等其他艺术家也可跨过传统艺术分类,实现绘画、雕塑、表演艺术等不同 领域的嫁接,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图5实景拍摄的照片 图6 Photoshop软件制作水墨画效果 1.3 网络环境中艺术审美交互性的体验活动 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传统艺术是一种被动观看的静态艺术,而网络艺术是一种主 动交互式的动态艺术,这也是由网络固有的交互性特点所决定的[引.主要体现为各种艺术形式网站链接下 的网络论坛,其艺术活动有2点:①人们可以积极地在论坛里和艺术创作者一起参与并完成作品;②在论 坛里人们可以对某一作品的不同的审美感观认识进行交流和辩论. 拿网络电影的论坛为例,传统荧幕影视的制作是封闭的,观众无法与制作方沟通.网络电影的创作常 常通过网络论坛与网民就情节、人物、台词、服装、演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将其中有典型性、有创造 性的意见体现在网络电影当中.可以说电影论坛上的舆论意见可以对网络电影创作造成影响,观众能直接 影响创作者的方式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 在电影论坛板块最受欢迎、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另一种网络电影形式——个人DIY影像.个人上传自 拍的电影,这种创造始于1999年6月美国小伙子大卫・阿贝尔的一次实践.他想到了把网络与电影结合 20 青岛 工大学学报 第31卷 起来,利用自主DV拍摄、上传小电影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创造的欲望.他请父母当演员,用自己的家庭为背 景,父母的“表演”实在说不上演技,大卫的拍摄、制作技巧也比较粗糙,但是这段小电影里头洋溢的真情实 感及浓郁的生活味道吸引了许多网友的热烈讨论. 在论坛里访客可以在线浏览或下载观看这些片子,并可以在留言板上针对作品发表意见,与制作者和 其他访客就所选择的题材或拍摄、剪辑的技巧展开热烈的讨论,相互切磋.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愉悦, 更是_种对生命的感悟和真实的情感交流.电影论坛达成了电影传播过程里各方彼此之间的交流,网络电 影丰富了观众的审美经验,促进了电影媒介性质的转变,而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个人影像则进一步调动了网 友的主观能动性,“受众”变成“授众”,网友在电影传播流程里被动的地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更加彻 底地从传统电影艺术形式固有的接受模式里解放出来. 人们的思想之所以往往归于沉寂,主要是因为传统艺术的特性所设置的传播壁垒阻碍了思想上的交 流,影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大众自主能动性的发挥.网络各种论坛的出现,正是借助了网络交互的特性,促 进了作品的创作者与大众、大众与媒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激发、提升了审美主体的大众自主能动性.鼓 励了热爱艺术和追求美的那些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来,共同培养艺术创作的兴趣、深化审美实践认识,让 网络艺术文化传播有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2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唯物论的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数字网络科技的发展开辟了信息时代,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 不亚于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科技在新时代给艺术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力量,带 来了新的转变. 2.1传统艺术和网络艺术审美对象的区别 如今人们的艺术活动场所早已从与大众的工作和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如美术馆、博物馆、 音乐厅、大剧院等逸出,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审美主体的当代大众其审美对象,除了绘画、雕 塑、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经典的艺术门类,人们更多接触的是一些新兴的艺术门类或艺术活动,如广 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环境设计乃至居室装修等.网络已经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正是网络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综合性,使其成为了当代各种艺术形式最好的展示平台.各种传统艺 术在无限广阔的网络中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使网络艺术这门新兴艺术得以快速发展,从而也证明了网 络艺术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l_4]. 2.2 网络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审美经验上的区别 在传统艺术的审美机制里,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是外在于审美主体——观众而存在的.审美主体 的大众在欣赏传统艺术作品的时候,也只能机械地面对这个成熟的情感制造机器,遵循其中早已预定好的 线性结构和时空处理,根据既成的审美客观达到对某种限制下自我意义的理解.封闭的传统艺术展览限制 了观众,使其无法进行多样化的审美思考,无法像在网络艺术论坛的交流中一样获得思维的丰富性.这根 源于传统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与排斥性,观众一旦走进传统艺术的殿堂,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电影所 传达的种种信息,即使对艺术品的内容或是形式产生某种异议,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改变,久而久之,也就 默认了这种权威,习惯了这种单向度的审美方式,而难以自觉地参与对这个声像世界的建构.这种传播过 程,就像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所指出的“技术因素使原本应该是多向度的语言变成了单向度的,互 相冲突的语言不再互相渗透,而是互相隔离”.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观众作为审美主体,往往处于不自由、 不相融状态,难以调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所获得的审美经验是被动而且极其有限的(见图7). 仅仅是意识活动 审美态度 审美感知 审美愉快 图7审美主体对传统艺术的审美过程与结构 第2期 韩勇.等:浅析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的发展 网络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交互是网络媒体的本质特征,这种信息传播过程里各方的交流与能动意味着 人们在网络媒体上获取信息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网络艺术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展了一个无 了新的传播理念——开放性与交互性 喜曼 J.与 l审美 度  传统艺术仅仅从欣赏中获取审美经验最大不 同的是,当代网络艺术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 “审美实践观”的确立.人们在网络中欣赏他 人作品,并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强烈 实 践 活 动 审美感知一审美愉快 意识活动 } ’ 情感(动力  I想 (中介 l 2 4 的个人创作灵感.激发自我创作欲望,亲身实 践完成个人创作的网络艺术作品.把对审美 客体对象产生的审美感悟,完全接触、接纳、 现象性了解【妻 季 1理 基础 理 (煎 深层次领悟 I器J l ● 审 实践一 弩曩 妻箍 愉实 悦现 审美愉快 融汇、吸收到自我的审美体验中去.传统艺术 那种审美主体单向被动只能靠自我理解去获 取极其有限的审美经验的情况渐渐地得到改 变(见图8). 准备阶段 。欣赏他人优秀作品 fI 成果阶段 堂垄旦些 墨壁,实 阶段. , 图8审美主体对网络艺术的审美过程与结构 3 结束语 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的一个突出变化即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网络艺术日益彰 显的独特魅力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逐步形成新的艺术审美观念,造就了网络艺术创作、审美的全新时代.审 美主体的大众在网络艺术的土壤中,创作出了反映生活情趣、自然意象、社会状况,带有更真实亲切气息的 个人艺术作品,完成了从欣赏者到创作者的升华.“感受、认识、思考、创作、共鸣、探讨”这6个词即是对信 息网络时代人们的审美变迁做了最好的诠释和注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菲.试论网络艺术的虚拟性[刀.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136—13 8. WANG Fei.Discussing the Network of Virtual Art[J].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6(5):136一 】38. [2]邱秉常.数字艺术传播的表现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105—109. QIU Bing—chang.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ead of Digital Art[J].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 ties&Social Sciences,2009,31(4):105—109. [3]刘润华,张路光,刘育涛.网络技术与网络艺术的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150—152. I IU Run—hua,ZHANG Lu—guang,I IU Yu—tao.On the Syncretion of IT and Network Art ̄J].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30(3):150—152. [4]谢文.网络审美观[J].互联网周刊,2008(9):13. XIE Wen.Network Aesthetic ̄J].China Internet Weekly.2008(9):13. [5]邱国鹏,陈其端.网络一打造艺术传播的新世界lJ].广西轻]二业,2007,23(4):58 59. QIU Guo-peng,CHEN Qi—duan.Network Communication Arts to Create a New World[J].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2007, 23(4):58—59. (英文校审刘学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