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具的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来源:欧得旅游网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讲述了小朋友贝贝由爱丢文具到爱护文具的事情。这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一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划。

2.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具”里面是三横。

(2)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的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1/ 3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4.识记生字词。 课件出示:

文具 一次 丢东西 哪里 新铅笔 每天 平平安安 她们 这些 仔细 检查 所有 (1)指名读。去拼音读。正音。 平舌音:次、仔、所。 翘舌音:查。 前鼻音:新。 后鼻音:平。 (2)小组比赛读。 (3)齐读。

(4)小组交流、展示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近字,编儿歌,猜字谜,部件法……) 具:里面是三横,八笔完成。 新:亲+斤。

每:大海去掉三点水。 检:形近字“俭、捡、脸”。 些:“二”人在“此”。 (5)教师小结。

5.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写了小朋友贝贝由爱丢文具到爱护文具的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生多次朗读课文,从多角度认识生字,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更全面地认识文章的内容。学生全面地朗读课文,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文 次 找 平 办 让 包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怎样记住的?学生交流。 3.学生书空。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2/ 3

文:横要平,“撇”“捺”要舒展。

次: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在提的下面。 找:占位左窄右略宽,左右高低相等。

平:第四笔横在横中线上,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点和撇的方向朝里,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办:折处顿笔,左右两点相呼应。 让:左窄右宽,左右两边高度一样。

包:先外后内。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写得舒展。 5.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书空,教师范写,多种形式和老师的指导,可以把字词更好地展现给学生,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字词。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

3/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