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建设活动总结
发展中学校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营造文明、勤奋、合作、发展的良好校风,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响“学在发展”的品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认真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把我校开展的相关工作作以下汇报:
一、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与学习,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观念的引领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八荣八耻”具体内容,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并围绕这些内容组织开展以“五好、五先锋”为核心的师德大讨论,进行师德演讲和报告会,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领导,有利地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培养了教师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对各科级组长的领导,发挥各级、组长的作用,提高他们为服务学校整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正确的荣辱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春风化雨的作用,引导学生分辩是非、善恶、美丑,遵守道德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营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期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教育氛围,我校全部宣传栏进行了更新,宣传栏等宣传阵
地充分体现学生是学校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学校阅报栏、文化墙,以及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主题鲜明的黑板报和手抄报等教育内容。并通过开辟校园文明行为公约、礼貌用语、文明提示语、平安警句等专栏,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和影像教育等方式,营造了“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教育环境。使做人做事的行为规则随时随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此外,我校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正确荣辱观的形成。
三、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系列活动
积极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引导和激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了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1、深入社会,践行道德规范
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利用春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及父母生日等节日,倡导学生主动分担家务,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扫地,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鼓励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是在校园,开展“捡起一块垃圾,丢掉一个陋习”活动。在学期初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准备一个垃圾袋,把垃圾丢进垃圾袋,放学的时候再扔到垃圾箱。在班级设置“卫生监
督员”,负责教室内外,走廊的卫生,让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养成。
二是组织开展“奉献爱心、学会关爱”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广场、街道等地方提供服务,打扫卫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回报。
三是结合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绿色的呼唤”为主题,开展“小手牵大手,低碳减排一起走”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爱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的意识。
2、进行心灵对话,共创和谐校园。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校园,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规则的良好道德情操。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如“手拉手互助”、“心灵对话”、 “诵读经典”等活动。形成文明和谐、活泼生动、情趣盎然的校园文化氛围。
3、继续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强化训练,抓好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正确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粗话,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规范学生日常活动,不在走廊跑跳、不打架,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加强队列、课间操各种集会做到快、静、齐,强化早操队列训练,特别加强学生出操、退场的秩序、队列的训练,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坚持实行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观念。
4、深化感恩教育,为了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巩固传统美德教育成果,突出我校德育特色,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开展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为重点的感
恩教育,深深地触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的优良品质。
5、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少先队工作要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健全组织,做到常态化开展活动。继续推行文明班的评比工作,加强红领巾值日制度的建设,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进行评比,每学期进行总评。颁发流动红旗,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深化常项工作为抓手,努力营造少先队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影响力,推进少先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发挥整体作用。
建立了“家长学校”,在家庭、社会、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本学期我校邀请了警区的警长到我校给全体师生上法制课,分级举行家长会,认真开展好家长教育学校的工作,邀请讲师团讲师、在我校给家长上课。通过邀请家长和交通公安等部门与学校开展“共建”活动,从多角度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多维的教育体系。
五、丰富教育内容,探索有效方法。
学校始终把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组织各学校开展的常规性活动有:每天召开晨会,做眼保健操、课间操,常规检查,校园红领巾广播等。及每周升旗仪式,召开班会、队会等。学校还抓住重大节日为教育契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开展了学生心理健教育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不断创造和改进德育工作新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搭建平台为学生展示才华,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
让每一朵蓓蕾绽放、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示是我们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本年度我校尽一切的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的文体艺活动和赛事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成绩属于过去,继往开来,我们将会更加为了落实我校“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信心、学生有特长”这一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