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来源:欧得旅游网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 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内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也为其他临床护理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熟悉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治疗要点.

3。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运用护理程序,写出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二)技能目标

1.正确进行疾病的症状评估和病史采集.

2。制定护理措施。

3.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严谨勤奋,自律能力强。

3。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强。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式、案例分析讨论式、启发式、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演示、讨论、模拟教学、临床见习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条件

1.课程教学团队

本课程教学必须由具备执业医师或护士执业资格并获得卫生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承担,有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有理论知识扎实和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教师,本课程有师德高尚、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教师每年有1-2个月时间到临床进行护理实践,每60名学生有1位专职教师、1位校内实训带教老师,每百名学生至少有20名临床实践现场带教老师.

2.教材选用情况:

以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为原则,采取选用、引进和自编相结合措施进行教材建设。

根据本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第2版,主编.李秋萍。 这一教材以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内容新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易于接受。我校内科教研组成员在2009年完成 《内科护理学》配套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的编写工作.

课程组计划把本科教材放到“内科护理学专题学习”网站上,适时更新和补充,形成国内特色的以网络资源为主的数字化教材.

3.配套教室、实训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护理实训基地2000多平方米,设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模拟手术室、急重症护理实训室(ICU)、新生儿抚触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等。护理专业现有仪器设备总价达500多万。其中内科护理实训室及模拟病房面积1200余平方米,拥有多媒体、诊查床、四大穿刺模拟人、穿刺包、胰岛素笔、血糖仪等一整套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等约135万 ,供学生课余时间开放练习.目前我校拥有三个“三甲”和三个“三乙\"教学医院作为教学实训基地。吕一婷老师还专程到各教学医院培训带教老师。

在校园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视频系统,将《内科护理学》的实训基地延伸到学生宿舍,学生能在宿舍里一边观看操作演示录像,一边相互练习各项操作技能,反复强化操作技能演示,弥补课堂上技能示范时间的不足,教师定期抽查,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通过实训为护理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内科整体护理思维和基本技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试题库建设:

(1)以护士执照考试的要求建设内科护理学课程试题库,采用计算机随机出题目,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定. (2)内护试题库应用于我校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通例考试,学校教学质量检验测定。

(3)内护课程出题以护理、助产专业培养方针为基本依据,并服务于培养方针而开展教学工作。

(4)出题以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基准,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题型、题量和难易度。

(5)出题以贯彻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检查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出题范围以课程所选用教材为蓝本,试题掌握好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试题格式规范;答案明确、科学;评分标准简洁、合理。

5、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研究条件

(1) 教学参考资料

1)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料建设:根据护理、助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2009年完成《内科护理学》配套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的编写工作。

2)教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内科护理学》教材。2009年完善《内科护理学》配套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的编写工作。

3)网上教学资源建设:2010年将与《内科护理学》配套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网上咨询、答疑、讨论、测试系统等上网。

4)实训仪器设备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2009年内科护理实验室的建设,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实验物品较齐全,先进,放置合理,可容纳90名学生同时上课。拥有多媒体设备、诊查床、四大穿刺模拟人、穿刺包、胰岛素笔、血糖仪等一整套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

(2) 教学研究条件

1) 各教学人员经验丰富,深刻理解内护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规律;

2)学校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及研究条件.如每年鼓励教学人员进行教改课题的申报、给予教改的奖励等.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框架设计与学时安排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必须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有序地将“学、思、练”结合。我们采取“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临床综合实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课堂与临床一体、内科护理的实训与其他临床护理专科实训结合,实现培养熟练掌握护理专科技能的高技能型实用护理人才.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力求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精神需求等各层面的整体性护理.

《内科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内科护理学》课程在第3、4学期开出。课程总数为106学时,理论学时为86学时,实训20学时.为了达到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内科护理知识与技能在各临床护理学科的综合运用,我们把内科护理实训内容融入专科护理实训课程84学时,保证了该课程的实训时间。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知识模块一 知识模块二 知识模块三 知识模块四 知识模块五 知识模块六 知识模块七 知识模块八 知识模块九 知识模块十 合 计 绪论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0.5 17。5 12 11 6 9 5 3 8 14 86

(注:根据学校教学安排,第一学期实际教学周为17周,第二、三学期实际教学周为18周,第四学期实际教学周为16周。) 章 序 实训一 实训二 实训三 实训四 实训五 实训六 实训七 实训名称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护理评估、病例讨论、护理病历书写 胸腔穿剌术 腹腔穿剌术 骨髓穿剌术 腰椎穿剌术 学时 4 4 6 1 1 1 1 实训八 实训九 合计 呼吸功能锻炼、翻身拍背、体位引流 胰岛素笔的使用 1 2 21

(注:专科护理实训84其中约有30课时是内科护理实训内容。1年临床实习约有三个月的时间是实习内科护理内容。)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要点

知识模块一 绪论

目标任务:

1.熟悉内科护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内科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3.掌握内科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及要求.

4.熟悉评判性思维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5.掌握学习内科护理学的方法

要点:

1.内科护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2.内科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3.内科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及要求。

4.评判性思维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5.学习内科护理学的方法

知识模块二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掌握咳嗽与咳痰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掌握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4.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5。了解咯血、胸痛的评估要点

要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2。咳嗽与咳痰的护理

3.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4。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

5.咯血、胸痛的评估要点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要点:

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

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4. 支气管哮喘诊断、防治

5.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措施

2.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要点

3. 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要点:

1。 支气管扩张的概述;

2。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

4。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5.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COPD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2.熟悉COPD的症状体征及治疗要点

3. 了解CO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要点:

1. COPD的概念;

2。 COPD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3. 慢支、慢性阻塞性肺肿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4. COPD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2.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要点

3.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要点: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第七节 肺炎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要点

2. 熟悉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3。 了解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要点:

1. 肺炎的病因及分类、诊断要点

2. 肺炎球菌肺炎病因、发病机制

3。 肺炎球菌肺炎诊断、治疗

4。 肺炎球菌肺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第八节 肺脓肿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肺脓肿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措施

2. 熟悉肺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要点

3. 了解肺脓肿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要点:

1. 肺脓肿的概述;

2。 肺脓肿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 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

4. 肺脓肿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5. 肺脓肿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九节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要点

2。 掌握肺结核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预防措施

3。 熟悉肺结核的分型、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4. 了解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

要点:

1. 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

2。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原则要点

3. 肺结核的预防

4.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肺癌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2。 熟悉肺癌的症状体征及治疗要点

3。 了解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要点:

1. 肺癌的概述及致病因素;

2. 肺癌的分类;

3. 肺癌的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

4。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 肺癌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十二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 熟悉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5。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要点:

1。 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 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3.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4.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

5.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知识模块三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 掌握呼吸困难、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3。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4。 了解心血管病的分类

要点:

1。 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 心血管病的分类

3.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4. 呼吸困难、胸痛、水肿、晕厥等常见症状的产生原因及临床表现

5. 上述症状的护理要点

第二节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评估重点、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2.熟悉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

3.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诊断要点

要点:

1. 心力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心功能分级

3.慢性心衰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治疗要点、评估重点、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2.熟悉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3.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

要点:

1. 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发生机制

2.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病人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2.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要点

3.了解高血压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要点

要点:

1. 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

2。 高血压分类

3.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5.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冠心病的概念,心绞痛的概念,心绞痛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心肌梗死的概念,心肌梗死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2.熟悉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和治疗要点,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

3.了解冠心病的分型及易患因素,心绞痛的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要点

要点:

1。冠心病的概念、病因、临床分型

2.心绞痛的概念、分型

3.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4。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5。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6.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护理

第六节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心脏瓣膜病的概念、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2.熟悉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治疗

3.了解心脏瓣膜病的病因、诊断要点

要点:

1. 心脏瓣膜病的概念、病因

2.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3.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知识模块四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的护理

要点:

1.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常见病种

3. 恶心与呕吐

4。 腹痛

5. 腹泻

第二节 胃炎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急慢性胃炎的护理。

2。 熟悉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3.了解急慢性胃炎的病因.

要点:

1。 胃炎的概念

2. 慢性胃炎的分类

3. 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 胃炎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5。 胃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并发症、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2。 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3.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要点:

1。 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 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要点和预后

3. 消化性溃疡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评价、健康指导

第七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主要护理诊断和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2. 熟悉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治疗要点

3。 了解肝硬化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要点:

1.肝硬化的概述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代偿期、失代偿期、并发症

4.肝硬化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

5.治疗要点

6。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第八节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要点:

1。 原发性肝癌的概述

2。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 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4。 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预后

6.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和健康指导

第九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及依据

2. 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健康指导

3。 了解肝性脑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要点:

1。 肝性脑病的概述

2。 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 肝性脑病诱因的临床表现

4.肝性脑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

5.肝性脑病治疗要点、预后

6.肝性脑病病人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7. 肝性脑病的健康指导

第十节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2. 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要点、健康指导

3.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概念、病理分型、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要点:

1. 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2。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4.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

5。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预后

6. 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第十一节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2. 熟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治疗要点、健康指导

3. 了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

要点:

1.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基本护理措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

知识模块五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2. 了解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要点:

1。 肾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

2. 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第二节 肾小球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2. 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尿液检查

3。 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4. 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的主要内容

5。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有关检查、诊断要点

6。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

7。 熟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8。 熟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9.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10。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11.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常见病理类型

要点: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治疗要点

3.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概述、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5.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6。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9。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第三节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尿常规检查、治疗和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保健指导健康教育

2. 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以及诊断要点

要点:

1。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发病机制及易患因素

2.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诊断和治疗要点

3.尿路感染的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保健指导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2.熟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和诊断要点

3.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要点:

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知识模块六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要点

2。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和体征

3。 熟悉出血或出血倾向病人的护理

4. 熟悉继发感染病人的护理

5。 了解造血系统和血液病的分类

要点:

1. 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2.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3. 血液病的分类

4。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要点

5. 出血或出血倾向

6. 继发感染

第二节 贫血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贫血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2.掌握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掌握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4。熟悉贫血的分类、主要实验室检查

5。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6.熟悉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检查和治疗要点

7.了解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要点

8。了解铁代谢

9.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0。了解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预后

要点:

1。贫血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

2。贫血的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铁代谢

4.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5。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及预后

6.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7。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述、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8。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及预后

9。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以及保健指导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急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的异同点

2.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常用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3.熟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关检查和治疗要点

4。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要点、预后

要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第四节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2.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常用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预防护理措施

3。熟悉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常用实验室检查

4。熟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常用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5。了解白血病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6。了解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7.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要点:

1。白血病的概述和分类

2。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4.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5.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知识模块七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

3。熟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评估的基本内容

4.了解主要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及主要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5。了解营养病和代谢病及临床特点

要点:

1。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

2。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

3.营养病和代谢病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三节 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甲状腺危象的主要诱因、临床表现、防治及护理

2.掌握甲亢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3.熟悉甲亢的主要临床表现

4.熟悉甲亢药物治疗要点、浸润性突眼的防治及护理

5.了解甲亢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6.了解甲亢的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放射性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

应证和禁忌证

要点:

1。甲亢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甲亢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甲亢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第五节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糖尿病的概念

2.掌握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4.掌握低血糖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5.掌握糖尿病药物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6.熟悉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区别

7.熟悉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评价和健康教育

8.熟悉糖尿病病人饮食疗法的作用、原则和方法,运动疗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9.熟悉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熟悉糖尿病诊断标准

10.了解糖尿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

11.了解糖尿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要点:

1。糖尿病的概念、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要点(饮食疗法、运动锻炼、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的治疗)

4。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评价、保健指导

知识模块八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熟悉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评估

2.了解风湿病的分类

3.熟悉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要点:

1。结缔组织病与风湿病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护理评估

2.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关节疼痛与肿胀、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皮肤受损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SLE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保健指导

2。熟悉SLE的概念、治疗要点

3。了解SLE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及其它检查、诊断要点

要点:

1. SLE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2。 SLE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 SLE的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保健指导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 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2. 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要点

3.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要点:

1.类风湿关节炎的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要点

3.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保健指导

知识模块九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标任务:

1.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3.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要点:

1.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2.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3.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2.熟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掌握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5.熟悉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它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目标

6.了解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要点: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依据;保健指导

5.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它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目标

6.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六节 癫痫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癫痫的临床表现及发作时护理

2.熟悉癫痫的治疗及健康教育

3.了解癫痫的病因

要点:

1.癫痫的临床表现及发作时护理

2.癫痫的治疗及健康教育

3.癫痫的病因

知识模块十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总论

目标任务:

1.掌握传染病、隔离、消毒的概念,传染病的护理特点.

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传染科的设施和隔离消毒。

要点:

1.传染病、隔离、消毒的概念,传染病的护理特点。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传染科的设施和隔离消毒.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各型肝炎病原学的特点,各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临床常用肝炎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肝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2.熟悉病毒性肝炎各项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各型肝炎的治疗要点。

3.了解各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特征。

要点:

1.各型肝炎病原学的特点,各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临床常用肝炎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肝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2.病毒性肝炎各项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各型肝炎的治疗要点。

3.各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特征。

五、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艾滋病的概念,病原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特点,预防措施。

2.熟悉艾滋病常用的护理诊断、健康指导.

3.了解艾滋病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

要点:

1.艾滋病的概念,病原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特点,预防措施。

2.艾滋病常用的护理诊断、健康指导.

3.艾滋病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

第三节 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伤寒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特点,主要的并发症,血常规、肥达氏反应、细菌培养的意义,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

2.熟悉伤寒发病机理,治疗要点,预防。

要点:

1.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特点,主要的并发症,血常规、肥达氏反应、细菌培养的意义,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

2.伤寒发病机理,治疗要点,预防.

三、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特点,普通型和中毒型,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预防措施。

2.熟悉细菌性痢疾发病机理,粪便检查的特征.

3.了解细菌性痢疾治疗要点。

要点:

1.细菌性痢疾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特点,普通型和中毒型,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预防措施.

2.细菌性痢疾发病机理,粪便检查的特征。

3.了解细菌性痢疾治疗要点。

第五节 病人的护理

目标任务:

1.熟悉的概念,传染源,传播途径,皮疹特点,预防措施。

2.了解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治疗要点。

要点:

1.的概念,传染源,传播途径,皮疹特点,预防措施。

2.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治疗要点。

三、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注重技能的培养,以突出高职学生应用型的特点。《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与目的如下:

1.课堂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在课堂中讲授。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和临床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内容力求体现现代护理以人为中心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和精神等各层面的整体性评估,以充分反映专业特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帮助学生形成护理的理念与专业观。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其目的是通过不同侧重点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得以将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从事护理职业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性教学是《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学的总体目标在于整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评估的实践水平.因此,内科护理教研组运用国外职教课程模式,对护士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内护实践课教学模块;并以护士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实施模块教学.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为:

内科护理实训(总学时34)

校内教学实训24学时 校外教学实训(内、外妇、儿)

(临床见习10学时)

护理评估模块2学时 专科技能操作模块10学时 护理计划模块4学时

心理护理模块4学时 胸穿2学时 血糖测定胰岛素笔使用1学时 健康教育模块4学时 腰穿2学时 呼吸功能锻炼拍背1学时 语言沟通模块 腹穿2学时

以病案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的案例脚本,教师模拟病人让学生采集健康史,书写护理病历首页,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四勤”和 “三阶段\" 训练,“四勤”:勤动口 一一 练问诊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勤动手一一练内科护理操作;勤动笔一一练书写护理病历、护理计划;勤动脑一一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阶段”:校内实训、校内综合运用实训及临床综合运用实习三阶段练习.学生达到“五会\"和“三强化\",会采集健康史、会专科护理操作、会书写护理病历和制定护理计划、会进行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强化”,强化临床意识、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强化整体护理观念。

五、课程考核方式

(一)理论课考核方式

根据课堂教学及学生情况,结合《内科护理学》课程特点,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形成性评价占30%,由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组成,测试性评价占形成性评价的40%,主要以单元性测验和小测验构成的笔试形式进行;非测试性评价占形成性评价的60%,主要以听课情况、发言、小组讨论情况等方式进行。

2、终结性考试占70%,其中期中考试占终结性考试的20%,期末考试占80%,根据护士执照考试的要求进行出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病例分析5种考试题型构成.

(二)实训课考核方式

护士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技能操作能力,还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用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即项目考核,很难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所以我们改革了专科护理实训教学评价方法,除项目考核评价外,还增加了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语言沟通、观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评价主体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改变评价主体由过去单一的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局面,采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种综合评价更强调学生素质能力,改变了以往仅以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评价模式,更关注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言”与“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表2专科护理实训形成性评价表

科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项目 分值评价 主体 课前预习 10 着装整齐 课堂纪律 课堂发言 10 沟通技能 10 操作技能 10 协作精神 10 练习时间 10 完成报告 10 整理用物 10 10 10 自 评 小组评 教师评 平均分 总 评 备注:每个评价项目再分解量化指标,并把量化指标编印成学生实训手册,于实训前发放给学生。每个项目基础分为7分,根据各项目具体的奖惩制度进行加减分,加分到10分为上限,减分至0分为下限。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在总评分的权重分别为0。2、0。3、0。5。

六、监督与评价

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如:教学检查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听课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制度、教师互评制度、学生评教等制度。学校教学督导组、校领导及系部主任定期听课、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座谈及期末的教学测评,学校教学督导组都能及时的把学生意见反馈给每个老师,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第三部分 教学研究与改革

近三年来教师教学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内护实训课程的改革,内护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性评价具体措施的制定,社区护士职业能力教学模块化与项目化的研究,PPARr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果尿病相关性研究,合作学习在护理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标准化模拟病人的培训等方面。其中《PPARr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果尿病相关性研究》获2008年度福建省教育厅科研A类项目立项.《社区护士职业能力教学模块化与项目化的研究》是2009年度厦门市“十一五”规划教育课题.《T2DM患者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脂肪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2009年度福建省卫生厅科医学创新课题。《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专科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2009年度是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管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