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 2016年1O月第35卷第10期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Pulmonary Disease 塑 :堕2 :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16.10.011 ・主动脉疾病介入专栏・ (综述)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进展 曾庆龙黄连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进展;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5062(2016)10-814-03 (3)腔内修复术的疗效随着EVAR广泛运用,其临床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 动脉局部病理性扩张,超过正常管径的50%。AAA发病率 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据报道,50岁以上 的亚洲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6/ 10万,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5倍 。我国尚无相关流行 疗效成为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 ,证 实EVAR在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率,术中失血,ICU住 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治疗。来自荷兰 的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utch randomized endovascular 病学资料,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多种影像检查的应用及临床 认识水平的提高,国内AAA检出率亦逐年增长。AAA若不 及时治疗,一旦破裂,病死率高达78%~94% 。 但开放手术创伤大,对高龄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 者,手术风险较高。自1991年Parodi l3 首次报道腔内修复 术(endovaseular abdominal aortic repair,EVAR)治疗AAA以 aneurysm management,DREAM) 纳入351例直径>5cm、 适合手术、无症状的AAA患者,随机分成开放手术组或 EVAR组。研究结果显示EVAR组患者术后30d的生存率优 于0s组(1.2%VS.4.6%),但随访l2个月至2年,EVAR组 这种优势消失。EVAR试验 与DREAM试验相似,但其旨 在评估EVAR与开放手术治疗AAA的长期生存率,支架的 耐用性,健康生存指数以及总住院费用。EVAR1研究结果 显示,EVAR在围手术期早期生存率方面具有优势(1.7% .来,EVAR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EVAR凭借其微创、手 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率 低等优势,逐渐成为大部分AAA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 1.腹主动脉腔内治疗 AAA腔内治疗的目的是采用覆膜支架锚定于瘤体近、远 4.7%)。但随访4年,EVAR在总因病死率、健康生存指 数方面较开放手术并无优势,且EVAR的花费、并发症率及 再次干预率更高。国内也开展了EVAR与开放手术治疗 AAA的对照研究 ,研究共纳入2 862例患者,研究结果显 示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30d的治疗 EVAR的解剖适应证主要体现 结果显示,开放手术组心、肺、肾及内脏器官的并发症率要更 端的正常血管壁,隔绝瘤腔,降低或消除瘤腔内的压力,避免 瘤体进一步扩张和破裂。 (1)腔内修复术适应证在对近端锚定区和入路血管的解剖条件上。传统上,近端锚 定区应满足:①近端瘤颈长度≥15mm;②近端瘤颈角度≤ 高(P<0.01),总的远期病死率特别是非动脉瘤相关的病死 率及第4~6年的病死率都高于EVAR组(P<0.O1)。而 EVAR组具有较低的30d的病死率,但下肢缺血的发生率更 为常见(P<0.05)。 60。;③近端瘤颈直径<28mm;④近端瘤颈无严重钙化和大 面积附壁血栓;⑤近端瘤颈形态规则。人路血管要求髂、股 动脉无高度扭曲或弥散狭窄,股动脉直径大于支架输送系统 直径。 (4)腔内修复术并发症1)内漏:内漏是EVAR最常见 的并发症,也是影响EVAR长期疗效及造成再次干预的重要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适合行 (2)腔内修复术禁忌证因素。有研究报道 围手术期内漏的发生率为13.1%,随访 4~29个月内漏发生率为5.4%。关于内漏的分型,临床上 EVAR:①对造影剂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造影剂 者;②近端瘤颈不足<15mm;③入路血管严重狭窄或迂曲; ④孕妇或血液病患者;⑤结肠血供以肠系膜下动脉为主;⑥ 动脉瘤破裂,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 疾病研究所心脏外科(曾庆龙),介入诊疗科(黄连军) 应用最多的是White等 提出的分型。对于内漏的处理,目 前一致认为来自支架近端的I a型及支架连接部的Ⅲ型内漏 必须即刻处理,可以采用球囊扩张或附加Cuff支架。而对于 Ⅱ、Ⅳ、V型内漏,只要未引起瘤体明显增大,随访即可。若 随访过程中发现瘤体增大,即使影像检查未发现内漏的存 在,也应该给予积极处理。 通信作者:黄连军,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E—mail:Huanglianjun2008@163.con 2)脊髓缺血:脊髓缺血为EVAR术后灾难性并发症。 EVAR术后脊髓缺血的发生率较低,EUROSTAR协作组报道 肺血管病杂志2016年1O月第35卷第1O期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Pulm0nary Diseases,October 2016,Vo1.35,No.10 815 的EVAR术后脊髓缺血的发生率基本同外科手术(0.21% 强0.26%) 。。。脊髓缺血症状一旦出现,可行脑脊液引流, 以提高脊髓灌注压,缓解脊髓缺血症状 。 3)再次手术:EVAR本身技术操作复杂,且在具有高危 险因素的人群中进行,再次手术成为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及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的因素。再次手术治疗受术者个体 技术影响很大;其次瘤颈成角,瘤颈处的附壁血栓和钙化也 病变。Donas L1 对比总结了分别使用球扩(BECS组,46个靶 血管)与自膨(SECS组,81个靶血管)覆膜支架作为“烟囱” 支架治疗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的疗效,BECS组围手术期 仅1例出现I型内漏,SECS组围手术期5例出现I型内漏。 随访期间,BECS组的“烟囱”支架通畅率为97.8%,SECS组 的“烟囱”支架通畅率为100%,充分证实了烟囱技术治疗锚 定区不足的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是影响再次手术率的因素;较高的内漏发生率也是EVAR再 次手术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1年Chuter等 首次报道采用带分支支架治疗胸 AAA。带分支支架可用于治疗累及腹部主要内脏分支血管 的AAA或肠段主动脉瘤(TAAA)。早期报道采用带分支支 4)其他:EVAR术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支架移位、 打折甚至破裂以及移植物感染等。支架移位是指支架释放 后固定不牢,导致与预定位置不符。如果向近端移位,可阻 塞肾动脉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多为释放技术不熟练而出现 前冲现象所致,可在移植物未完全释放前再次造影重新定 位。如果向远端移位,极易出现近端内漏或影响髂动脉血 流。使用“全支撑”设计的人工血管移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止 移位。支架打折主要与近端瘤颈角度过大或髂动脉严重迂 曲以及选择支架型号过大有关。术前仔细判断近端瘤颈及 髂动脉的解剖可有效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支架膜破裂主 要见于第一代支架型人工血管,随着支架膜材料的改进,此 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自1993年Chalmers等 首次 报道以来,腔内移植物的感染问题逐渐浮出面,腔内移植物 的感染发生率约0.4%,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是目前治疗 选择。 2.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进展 近年来,AAA的腔内治疗领域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复 杂AAA的腔内治疗、新型支架系统、精确定位的辅助技术三 方面。 (1)复杂AAA的腔内治疗近端瘤颈长一般要求> 15mm,以保证近心端锚定,减少Ia型内漏。对于短瘤颈者, 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及杂交技术的应用使锚 定区充分延长,内脏分支保留,腔内适应证进一步拓宽。 开窗型支架是在Cook Zenith支架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 混合型支架,支架带膜部分预留有与内脏动脉精确对应的 “窗1:I”,释放时“窗口”对准对应的内脏动脉,经“窗口”在内 脏动脉内再置入小支架。开窗支架已经在全球2 000余患者 身上得到应用,但大多数研究报告均是单个中心的研究结果, 所报道的病死率各中心不一致。2012年英国皇家利物浦大学 医院报道了自2007年至2010年采用开窗支架治疗近肾AAA 的早期疗效n ,共有来自14个研究中心的318例患者纳入研 究,早期手术成功率为99%(316/318),围手术期病死率为 4.1%,术中靶血管丢失率为0.6%(5/889)。30d内再次干预 治疗率为7%(22/318),随访期间死亡l1例,但均为非动脉瘤 相关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及3年的生存率 分别为94%、91%及85%。1,2及3年靶血管通畅率为93%、 91%及85%,再次手术率分别为90%、86%及70%。 烟囱技术以前被用来重建腔内隔绝术中误堵的分支血 管,后来逐渐被用作一种辅助技术治疗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 架治疗胸AAA病死率比较高,1个月及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 19%和31%【16]。近年来,随着腔内操作技术的提高,采用带 分支支架治疗TAAA与外科治疗相比,尽管患者术后30d和 1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弧8.3%,P =0.2;15.6% .15.9%,P=0.9),脊髓缺血的发生率也相 近(4.3% 7.5%,P=0.08),但腔内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优 势,对不适宜行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 疗手段。 肠段主动脉瘤患者因病变累及内脏动脉而不适合腔内 治疗,加之常有严重合并症不能开放手术。为了减少手术创 伤,同时为腔内治疗创造条件,联合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的 杂交技术应运而生。杂交技术可以避免一些可导致脊髓缺 血的因素,例如主动脉阻断、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再 灌注损伤,有利于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但传统外科 治疗TAAA的并发症并不能通过杂交手术消除,如今报道的 杂交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率高。因此,杂交手术可能仅作 为那些不适宜行胸腹外科手术患者的替代治疗。 此外,AAA腔内治疗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留髂内动 脉,以减少臀肌跛行、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三明治”技术、 IBD技术及腔内转流为髂内动脉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策略。 (2)新型支架系统迄今有多种柔顺性支架系统相继出 现,并在实际临床中广泛应用。Bastos等 报道了Medtronie Endurant支架系统在严重瘤颈成角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其早 期临床效果满意,证实Endurant支架良好的柔顺性。Per- dikides等 报道了Aorfix支架(图1A)在瘤颈严重成角患 者中的治疗效果,其中期结果同样令人满意。近来一项回顾 性研究同样证实C3 Excluder支架(图1 B)对于瘤颈扭曲患 者的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并能减少近端CUFF的应用 。 柔顺性支架治疗优势在于其能够最大程度的顺应动脉瘤解 剖,支架中轴趋近动脉中轴,进而促进支架帖敷动脉壁,减少 支架I型内漏与支架移位可能 。 新理念支架系统包括调节血流的多层裸支架系统和腔 内囊袋封闭的NeUix支架系统(图1C)。前者基于改变瘤体 内的血流动力学,将瘤体内的湍流变为层流,降低瘤腔内的 血流速度,使瘤腔缓慢血栓化从而达到隔绝瘤体的目的,同 时不影响分支血流。Tolva等 ¨报道首例采用多层支架治 疗外科手术高危的肠段主动脉瘤(TAAA)患者,术后20个月 816 心肺血侨病杂志2016年lO月第35卷第1O期Joumal 0f Cardiovascular&Pulmonary Diseases ̄October 2016,Vo1.35,No.10 [7] Wang SW,Lin Y,Yao C,et a1.Comparison n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open surgery and endovascular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n Cbina.Chin Med J(Eng1),2012,125: l824 1831. schot LH,Laheij RJ,Verbeek AL.Outcome after endovascu— [8] Wal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a meta—analysis.J Endo— vase Ther.2oo2.9:82-89. 图1新型支架系统A:Aoffix AAA支架系统;B:C3 GoreAAA 支架系统;C:NelIixAAA支架系统 复查瘤腔完全血栓化而内脏分支血管通畅,证实了多层支架 治疗TAAA的有效性。但多层支架治疗胸AAA仍处于探索 阶段,长期疗效尚待观察。Nellix支架系统通过生物胶充填 腔内囊袋而封闭瘤腔,其具有全程锚定特性,能减少近端瘤 颈扩张,而降低支架内漏和远期再次干预的发生率。 一函 . 一广 一(3)精确定位的辅助技术te GH,Yu W,May J.End0leak—a proposed new terminolo- [9] WhigY to describe incomplete aneurysm exclusion by an endoluminal rafgt.J Endovasc Surg,1996,3:124—125. [10] Berg P,Kaufmann D,van Marrewijk CJ,et a1.Spinal cord is- chaemia after stent・・graft treatment for 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nalysis of the Eurostar database.Eur J Vase Endo— vasc Surg,2001,22:342—347. Bhama JK,Lin PH,Voloyinnias T,el a1.Delayed neurologic deficit after endovascula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J Vase Surg,2003,37:690-692. 功应用于临床,采用该技术可将术前CT图像与术中透视图 像相整合并同时获得术中的CT图像,基于影像工作站的画 图工具可清晰标记分支血管,术中无需造影,即可在融合图 像的指导下定位分支血管,指导精确释支架,有效减少造影 剂使用和放射暴露时间 。同时,近年来兴起的的3D打印 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治中。有个案报道通过3D打 印AAA模型,用于复杂瘤颈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患者教育,并 指导支架的选择和术中定位。但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 值、操作时间、实际费用问题有待进一步临床评估。I2 综上所述,过去二十多年腔内治疗彻底革新了AAA患 [15] [14] 一 2009年影像融合技术被成 [12] Chalmers N,Eadington DW,Gandanhamo D,et a1.Case report: infected false aneurysm at the site of an lilac stent.Br J Radin1. 1993,66:946-948. [13] Early results of fenestrated endovascular repair of 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 in the United Kingdom.Circulation,2012,125: 2707-2715. Donas KP,Pecoraro F,Torsello G,et a1.Use of covered chimney stents for pararenal aortic pathologies is safe and feasible with ex— cellent potency and low incidence of endoleaks.J Vase Surg. 2012,55:659-665. Chuter TA,Gordon RL,Reilly LM,et a1.Multi—branched stent— rafgt for type III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J Vase Interv Radiol,2ool,l2:391-392. 者的治疗策略,成为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首选。腔内技术的 发展、新型支架系统的出现和精确的辅助技术使AAA腔内 适应证得以拓宽。临床试验也提供了大量腔内治疗应用的 [16] Rigberg DA,Mcgory ML,Zingmond DS,et a1.Thitry—day mor— tality statistics underestimate the risk of repair of thoracoabdomi nal aortic aneurysms:a statewide experience.J Vase Surg, 20o6,43:2l7-222. 绝佳证据,但临床实践多样,腔内治疗领域仍有诸多待解决 的问题,个体化腔内治疗选择与复杂腔内治疗的长期效果仍 有待于探索。 参考文献 [1] Yii MK.Epidemiology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n an Asian population.ANZ J Surg,2003,73:393-395. os GF,de Vries JP,vail Keulen JW,et a1.Severe proximal [17] Bastneuraysm neck angulation:early results using the Endurant stent— ragft system.Eur J Vase Endovasc Surg,201 1,41:193-200. [18] Perdikides TGG,Avgerinos ED,Fotis T,et a1.The Aorfix stent— grfta In treat 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with angulatcd necks and/or tortuous iliac arteries:midterm results.J Endovasc Ther 2009,16:567-576. [2]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Re- port of a subcommittee of the joint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 lion for vascular surgery and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J Vase Surg。2003,37:1106—1117. obs DL,Peterson GJ,et a1.Short—term outcomes of [19] Smeds MR,Jaothe C3 excluder or f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nd un— favorable proximal aortic seal zones.Ann Va.sc Surg。2013.27:8—15, [3]Parodi JC,Palmaz JC,Barone HD.Transfemoral intraluminal graft implantation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nn Vase Surg,1991,5:491-499. [2O] 彭明亮,黄小勇,李彭,等.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成角腹主动脉瘤 1例.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49-50. [21] Tolva VS,Bianchi PG,Cireni LV,et a1.Multiple multilayer stents or f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 possible new tool for aortic [4]Blankensteijn JD,de Jong SE,Prinssen M,et a1.Two—year out- comes after conventional or endovascular repair of abdominal aor- endovascular surgery.Int J Gen Med,2012,5:629-632. tic aneurysms.N Engl J Med,2005,352:2398-2405. [22] Greenberg R,Eagleton M,Mastracei T.Branched endografts for [5] Greenhalgh RM,Brown LC,Powell JT,et a1.Endovascular an— eurysm repair ver¥us open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ortic thoracoabdominal aneurysms.J Thurac Cardiovasc Surg,2010, 140:S171-S178. aneurysm(EVAR trila 1):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1.Lancet,a 2005,365:2179-2186. own JR。et a1.3D printing of an aortic [23] Tam MD,Layeock SD,Braneurysm to facilitate decision making and device selection for en— 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in complex neck anatomy.J Endovasc Ther,2013,20:863-867. [6]Soulez G,Therasse E,Monfamd AA,et a1.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after endovascular veisus open repair of bdomianal aortic aneurysms in patients at low risk.J Vase lnterv Radio1. 2005.16:l093—1100. (2016-05—1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