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心理学》作业

《社会心理学》作业

来源:欧得旅游网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生课程班考试题(05)

科目: 《社会心理学》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_____分数:_____ ____

任选一题:

一、以你自己的观点评述社会心理学发展前景。

二、请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分析一种具体的社会心态.

说明:选择第一题:社会心理学发展前景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生课程班考试题(05)

科目: 《社会心理学》

姓名:____牛晓耘_______ 学号:______ _____分数:_____ ____

试论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发展前景

摘要: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与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环境因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心理作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社会心理学作为关注社会行动者在社会环境中的经验和行为的理智探求,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在科学共同体中赢得了合法性与学科尊严,也在公众中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声望。它还将在学科概念框架的建构、学科理论建构、方法体系的完善、实践应用和学科身份自主性的诉求诸方面,获得了更快的进展。 纲目:

三、社会心理学的含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二、学习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三、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前景 正文:

一、社会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与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人的一生全部心理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的表现;研究人与人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关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由于社会心理学是跨越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交错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社会心理学就有两个研究途径.即从社会科学出发面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学研究,可称为心理社会学;另从心理学出发面向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即名符其实的社会心理学。现在有人把它们当作一个学科我们认为,是不妥的,不利于不同学科的各自发展。社会心理学和心理社会学,应该以各自独立的学科开展研究,才利于它们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分支,在其形成之前也是依附于西欧思辩哲学的母体中。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开始运用实验;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2

那么,究竟社会心理学是如何界定的呢?它主要是研究什么的?所使用的研究方面有哪些呢?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和两们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因为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这类定义的特点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起来。因此,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它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而不同意这类定义的人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则有可能导致它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混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所以,社会心理学的这种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有所不同。

(二)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安德列耶娃提出,”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已经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这种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强调的是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可以说,这是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有别于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特点。

(三)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

1982年,吴江霖提出,”社会心理学四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1983年,潘菽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我们知道,所有的社会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都有心理的问题在里面。研究这些课题的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

1985年,汪青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象的描述。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还可以比较全面地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外显的反应。

3

发展至今的社会心理学,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那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3 群体心理; 4 应用社会心理学;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一般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档案研究法。

二、学习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环境因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心理作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

4

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总之,学习和研究推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在理论上可以为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科学的论据,还有助于我们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在实践上对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我们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率,也有利于我们提高教育、教育质量。

三、社会心理学发展前景

社会心理学,作为关注社会行动者在社会环境中的经验和行为的理智探求,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在科学共同体中赢得了合法性与学科尊严,也在公众中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声望。它在学科概念框架的建构、学科理论建构、方法体系的完善、实践应用和学科身份自主性的诉求诸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

1、统一的学科概念框架的建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种面向的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框架即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和情境社会心理学或心理社会学正在解体,并被合理重构。在多依斯《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水平》这本名著的基础上,社会心理学统一的学科概念框架被引申出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个体内过程、人际过程、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这四种不同面向和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从最为微观的个体内过程到最为宏观的群际过程,这四种不同面向和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实在和社会过程的不同面向和不同层次的相应表征。

2、学科理论建构

以社会的延续及个体的独特性之间的悖论作为基本理论问题,社会心理学在已有的中层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的智慧传统和研究实践,力图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中,建构相对统一的社会行为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构造的亲本投资论、社会认同论、社会表征论和社会建构论,力图为人类个体和群体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的社会行为,同时也为人类物种的个体及群体的物种特异的行为特征及其限度,提供科学的解释、说明和预测.

3、方法体系的完善

社会心理学已经迈入方法多元和方法宽容的时代.实验的独断主宰地位已经消解;方法体系中已有的所有资源,正日益受到均衡的重视.不同理智传统和方法偏好的社会心理学者之间的刻板观念、偏见甚至是歧视,正逐渐被密切合作和友善对话所取代.同时,新的研究技术被构造出来,并逐渐产生重要影响。

4、应用实践的拓展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正逐渐走出书斋,从两个方面向应用领域拓展。第一,在社会心理学学科内部,应用社会心理学作为现实问题定向的研究分支,正逐渐地把基础研究的成果用来处理和应对更为宏大的社会

5

问题。第二,社会心理学有关人性、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正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认知社会心理学家卡尼曼因为有关社会行动者在不确定境况中的判断启发式及其偏差的研究,而荣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社会心理学家在过去30年中第3次获此殊荣,它从一个侧面表征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对于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的所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意义。

5、学科身份自主性的诉求

社会心理学秉承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两种理智传统,一直身份暧昧,也因此引发了无休止的论争: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或心理学的亚学科、跨学科还是独立学科?为了应对这些论争以及它们所隐含的学科间的门户之见,社会心理学作为关注社会语境中的人类经验和行为研究的独立学科的身份诉求正在凸显。它因此引发不同研究定向和方法偏好的学者在社会关怀的旗帜之下,专注于社会行动者在实际的社会现实中的活动,也正日益体现在有关群际关系、社会认同、符号边界及生命历程等问题的研究实践中。

社会心理学的前景

中国社会心理学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图景中,它仍处于边陲地位。中国社会心理学者到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还不得不直面这种边陲地位。中国社会心理学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深入而冷静地思考.

1、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的重构

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到学科规范的教育、研究和培训机构和规划等等,经过前辈学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建立,并在学科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仍有重要的功能和潜力有待发挥。在理想意义上,它们能够和中国社会学会以及中国心理学会密切合作,超越大学系科中制度化的狭隘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心理学者信赖和渴望的精神家园。它在申请和动员较为广泛的社会资源以资助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比个体研究者或研究小组有更大的优势。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应该能够凝聚研究力量,统合种种分散研究,组织和编辑代表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水准的权威出版物,如学术期刊和研究丛书,扩大学术影响。

2、学习、借鉴和吸收

中国社会心理学从重建之初,就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和整理西方社会心理学长时间演化的资源,并对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特异性和文化中心主义予以充分的警觉。这些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已经在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产生有价值的影响。但这种基础工作仍远远没有结束,也不能结束。我们今天所渴望的对欧美社会心理学的符号霸权的批判、反思和解构,只有在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卓有成效地展开.考虑到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心理学界和中国社会学界的相对边缘地位,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应该对社会心理学予以更多的关爱;同时,中国心理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旗舰期刊”,也应该对中国社会心理学者的研究予以更多的扶植。

6

3、跨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和本土研究

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中国人的人格构型,中国人的交往原则等等。但作为国际社会心理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心理学,除了关注中国本土的社会问题、社会现实和社会行动之外,还应该有国际性的学术抱负。

4、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心理学学者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问题定向的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问题在于,这些更容易获得资助、更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的应用研究,却不足以成为理论建构的基础。唯有基础研究,才能生发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模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结构的转型,为中国社会心理学者提供了特定而庞大的社会实验室。只有直面这宏大的社会结构变迁以及与之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社会行动,社会心理学的中国学派,才可能迈上孕育之途。

参考资料:

1、《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2、《变态心理学》:王建平、梁耀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普通心理学》:彭 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华夏心理网·中国心理学史·文章 5、百度网·搜狐·风中飞人·博客·文章 6、中华心理咨询网·心理健康·文章

7、《社会心理学:成就和反思》: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作者是方文, 8、心理案例:海浩网·论坛·贴吧 9、百度网:网页·贴吧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