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来源:欧得旅游网
基于 BOPPPS教学模式探究自由落体运

摘要:为提升高中学生物理课堂的参与度,基于BOPPPS模式将物理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建构“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框架为例,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参与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自由落体运动”的多元化教学。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自由落体;教学探究

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割为6个模块,分别为导入、前测、学习目标、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导入模块即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将学生已有基础和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学习目标模块即明确教学目标;前测模块即通过问卷、提问、考试、讨论等了解学生基础,同时通过反馈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参与式学习模块即通过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及探究能力,加强课堂参与度;后测模块即通过选择、简答等来检测学习效果;总结模块即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理清知识框架。运用该模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分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加便于理清教学的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调整。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于该部分的教学进行探究。

1.教学内容分析

在现行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接着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的轻重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运用伽利略的逻辑推理得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接着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的研究)得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一样。最后运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

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然后在“做一做”部分用手机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整个教学内容包括创设情境、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等4个部分。现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该部分教学进行探究。

2.运用BOPPPS教学模式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将BOPPPS教学模式运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 1 自由落体主要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模块 主要内容 前测与导入 (1)前测: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 (2)课堂小实验:激发学生认知冲突 (3)打破学生前概念:引入伽利略推理 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参与式学习 (1)承接前测与导入环节 (2)演示实验: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的研究 (3)学生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后测(1)后测: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 与总结 (2)思维导图:梳理本节知识 2.1前测与导入——激发认知冲突

首先根据提问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对于自由落体的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便于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后续教学。通过“相同介质、相同形状、相同高度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哪个物体下落快?”进行提问,学生可能回答重物下落快、或回答下落得一样快,这时做课堂小实验:同样大小的纸张,一张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落下,学生可以通过现象发现:纸团下落得比纸张快,这时学生产生疑问,根据生活经验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但是为什么此时纸团比相同质量的纸张下落得快?接着引入伽利略的逻辑推理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轻重不同的物体在同种介质中的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运用伽利略的逻辑推理打破学生的前概念,由此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2.2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在前测与导入部分的教学结束后,教师预告本节课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避免学习过程中盲目甚至不知所措,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3参与式环节——激发探究思维

主要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两个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承接前测与导入部分的结论“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接着让学生思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引导至“空气阻力“后,便展示牛顿管实验装置,让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实验方案且教师演示实验。运用牛顿管实验排除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快慢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直观的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这一步仅仅是通过牛顿管排除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快慢的影响,进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运动有了定性的分析。但是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规律则需要后续的打点计时器进一步探究,通过打点计时器来测出重力加速度。两个实验重点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实验。参与式环节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倘若教师仅仅是对于实验进行描述与简单演

示,并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教师充分展现引导性,使得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主动思考并动手实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式部分是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展现,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主要环节。

2.4后测与总结——教学反馈与总结

后测部分,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自由落体的相关选择题、判断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反馈,为后续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总结部分可请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使得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框架。

3.结语

将BOPPPS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参与度加强了,便能在各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丹平.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96-200.

2.

王玉娟,赵玉萍,邢红军.基于教学逻辑的“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08):35-37.

通讯作者:庞礼军(1973-),男,贵州贵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原子与分子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物理)。

作者简介:冯丹(1997-),女,贵州遵义人,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