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郭来美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高校俄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外语基础薄弱、人文素养不高、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该背景下人才的需求,探究高校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俄语;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2-0008-02 自2013年“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已经五周年了。据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些国际的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63%和29%(国玉奇,罗舒曼,2015)。该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日益紧密,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新形式。依据《“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语言类人才的需求位居首位。然而,语言服务业“偏科”严重,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小语种人才不足;二是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三是市场化的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应着力培育“一带一路”复合型语言人才。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践的推动下,过去传统的单一语言技能型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改革俄语教育,培养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俄语人才都是当下的重任务。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的高校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为满足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鼓励高校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开设相关语言专业,建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库。
1.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2018外语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明确了外语语言文学类的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该培养目标涵盖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参照该标准,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思想与方法(彭文钊,201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直以来,俄语界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谋求改革发展的新出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最常见的有“俄语+专业方向”、“俄语+第二外语”、“俄语+辅修专业”和“俄语+非外语专业(跨学科双学位)”等形式(戴桂菊,2013)。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转型的关键。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课程学习。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及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增设新方向,开设新课程(戴桂菊,2013)。
2.1;优化课程设置。依据《国标》,外语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方向课程可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国标》中增加了国别与区域研究等课程,课程的设置更加多元化。其中,特别凸显区域和国别研究的重要性,为外语人才转型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作为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全面发展的国际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空前合作。而区域学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致力于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有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保障。
2.2;加强实践教学。罗世平先生认为,用外语+X来表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模式,式中的X为变项,随着社会市场需求和个人志趣而变化。复合型人才即指能把基础理论和开发应用结合起来的开拓型人才。针对该培养需要,高校俄语课程的设置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标》中指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因此,高校应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一方面制定实践计划,为学生提供相关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
3.建设师资队伍,实现复合型教学
高校俄语教学中,专业教师十分重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能力直接影响到俄语教学的有效性。
为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采用复合型教学。复合是学科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而不应仅仅是俄语和其他有关学科专业课简单地相加,使其能够用俄语作为工具来实现某一专业的交流。但目前的俄语教师队伍大都是研究俄语语言文学,难以实现复合型教学。因此,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适应变革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身体力行。同时,高校应完善师资结构,积极引进俄语各领域一线人才,特别是具有复合专业的实践经验,如:外贸、经济等领域的俄语复合型高级人才。 综上,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们顺应社会及市场对外语人才的新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新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师资队伍,以培养出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8外语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
[2] 戴桂菊.高校俄语专业的区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法探究,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 [3] 国玉奇,罗舒曼.“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和俄语教育改革,中国俄语教学,2015. [4] 彭文钊.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的俄语专业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理念与实践—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为例,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