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l1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NOV.2011 第l7卷第6 ourrl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 ̄ VD1.17 NO.6 ;J,五圭日口 变体的原型理论 视角探讨与多体化英语教学 邱桂林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认知语言学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已在语义、语法及语用等诸多方面被证明是极具解释力的理 论,它兼顾了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强调原型的可变性及主观认知在原型择定方面的能动性。据此,笔者以 为该理论也能对语言变体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并提倡进行多体化英语教学。 [关键词]语言变体;原型理论;原型变动;多体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1)06—0137—02 语言变体这一客观事实和重要语言教学依据仍为许多 客观因素与生理、心理、文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o… 语言教师所不知或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英语教学 一般认为,原型范畴理论有以下主要内容:(1)范畴是凭 “费时、低效”的现状,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英语运 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完整概念。范畴化与人的认知与现实 用能力偏低的后果。鉴于此,笔者拟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 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2)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 论框架内再次论证语言变体的合理性,并提倡切实进行多体 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有所变化;(3)范畴成员之间有 化英语教学。 相互重叠的属性组合,形成家族相似性;(4)范畴成员之间地 一、原型理论与语言变体 位不平等,分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典型成员具有更多的 (一)原型理论 共同属性,二者有递属程度差异,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一个关于范畴及范畴化 (5)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相邻范畴之间无严格的边界,其 的十分重要的观点。而对范畴的研究则经历了从经典范畴 边缘成员往往具有范畴属性交叉特征。 理论到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是经典范畴 (二)语言变体 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概念源于客观世界既定的范畴,而与 语言的变动性早已为人所知,洪堡特曾说“语言就其本 范畴化主体无关。经典理论有以下基本假设:范畴由一组充 质而言,是某种持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东西”。 分必要条件决定;范畴是二元的,非此即彼;范畴有明显的界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社会语言学 限;范畴内所有成员地位平等。这四条准则也被看作是亚里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 士多德范式。 中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语言变体,这些因素包括地域、职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经典范畴理论的扬弃。20实际50年 业、阶层、文化、宗教、性别及教育等。其中,受到人们关注最 代,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在对“游戏”范畴进行深入研 多的是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等三种语言变体。 究的基础上论证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 语言的地域变体在交际功能的范围和语言整体重要性 似性理论,指出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并非在全部特征上都是 上都要小于标准语言。二者的差别体现在整个语言系统,尤 相同的,而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家族相似性,从而论证了范畴 以语音系统最为明显,语音上的差异有时甚至体现为两种完 成员之间地位上的不平等性 此外,奥斯丁(J.Austin)的词 全不同的语言。但地域变体与标准语言之间在书写和语法 汇研究,罗杰・布朗(Roger Brown)的基本层次范畴论,柏林 上往往差异不大。因此,语言的地域变体与标准语言之间共 (B.Berlin)和凯(P.Kay)的颜色词研究等研究成果都对经典 享了某些属性。 范畴理论提出了质疑,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 社会变体是因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变体,是语言在与人的 差异,以及范畴化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范畴“是人 社会活动内容结合后产生的,因而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身体及心智对真实世界的特性进行能动处理的结果,是 其本质是同一语言变体在不同的人类活动内容中的具体化, *[作者简介]邱桂林,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师大在读研究生。 ・ l37・ 尤以词汇的社会变体最为显著。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职业、 文化、宗教、性别间会产生不同的具体语义,因而有不同的用 法。 握英语语言的国际作用及其地域变体分布特征后提出来的。 Kachru(1985)提出了世界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认为英语 在地域上划分为内圈、扩展圈和延伸圈,英语的地位分别是 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三个圈“显示了英语在跨文化、跨 功能变体是因社会功能和使用场合不同所引起的变体, 即语体和语域。语体指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分为正式语体 和非正式语体。语域指语言在人的特定活动领域内的应用,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往往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旧到新和 由窄到宽,呈现出一种层层推进的特点,因而语言的语域变 语言环境中的传播形式、习得模式和功能领域” 3 J,并认为三 个圈部分重叠,反映了变化的世界中人口分布的复杂性和动 态性。由此可见,Kachru的世界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可以 看作是原型理论在英语变体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和成果。 据此,笔者以为多体化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英语教学发 展的方向。原因在于:其一,英语变体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回 避的现实:其二,不同的人因地域、职业、生活以及语言接触 等原因会有不同的英语语言变体需要;其三,我国的外交、外 贸和对外交流都在多元化进程中,客观上也需要有大量的各 种英语语言变体人才;其四,随着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及囤 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英语日益受到重视,并承担着对外传播 中国文化的重任;其五,几十年的标准化英语教学的实际效 体也是如此,且同一领域内的变体之问存在内在的联系。 (三)原型理论对语言变体的解释 从原型理论角度看,语言变体是符合原型范畴特点的。 第一,能确定某一语言变体范畴内涵的属性和数目是不确定 的。某一语言变体究竟能有多少具体的变体形式是不确定 的,如同没人敢断定英语到底有多少种变体一样;第二,语言 变体的范畴化也是靠原型特征确定的,一种语言不管有多少 种变体,其原型特征总是可以考证和确定的。如英语有不计 其数的地域变体,但l"gl'f]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有原型特征;第 三,一种语言变体范畴内的各级子变体之间Ii土具有重叠性, 相互间构成家族相似性。如英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 英语和中国英语是属于英语范畴内的不同成员,相互间存在 果远未让人满意,大部分英语学人在面对各种英语变体Ⅱ寸都 显得措手无策。 多体化英语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系统工程,务必在深思 熟虑后启动和开展。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以相互探讨并求教于方家。第~,转变领导和师生的观念是 根本;第二,形成多体化英语教学氛围并组建教学团队,一两 程度各异的差别,但不可否认,它们相互间又存在或多或少 的家族相似性特征的联系,真是这种联系让它们统一于一个 大的英语范畴之内;第四,一个语言变体范畴内的成员之间 在地位上实际上也存在不平等。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往 往被看作是范畴内的典型成员,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并成 为范畴化的参照标准,其他英语变体因共同属性较少而被视 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收效甚微;第三,调研分析是关键,要在充 分考虑国际格局、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及政策、区域经济和学 生主要的就业分布等因素后确定重点的英语变体及教学内 容,并适时调整;第四,对所谓的标准英语和非标准英语一视 同仁,不盲目追求所谓纯正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要尊重 学生的个体性英语变体并科学引导,保证其具有社会交际 性,不以所谓的标准英语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惟一标 准;第五,加强英语变体范畴的共核属性的学习,并适当增加 中国英语的教学,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教学。 三、结语 为范畴的非典型成员,自然受关注度就低;第五,语言变体范 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如果没人告之的话,相信很多英语学人 都会把“long long ago”看作是地道的英语表达式,而实际上却 是中国英语。可见,各语言变体范畴问是相互渗透的,边界 具有模糊性;第六,一种语言变体范畴的原型是动态发展的, 而非经典范畴理论的静态确认。古英语、中世纪英语与现代 英语同属英浯范畴,但其原型却迥然不同,绝大部分的现代 人,哪怕是英语本族人,也看不懂古英语便是最好的例证;第 七,范畴数目、边界不确定,成员靠家族相似性维系相互关 系,范畴是动态发展的,人们无法也无必要去认识范畴内所 有的成员,同理,任何一个人无法也无必要去认识一个浯言 本文尝试着用原型理论来对语言变体进行解释,论证了 语言变体的合理性及多体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并对进行多 体化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期待有更多的专 家和学者对此展开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切实推动我国 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1). 变体范畴内的所有成员,而只要取其所需即可;第八,一种语 言变体范畴的原型变化要受制于内外两个因素。语言变体 本身的内在变化是内因,而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化、人 的自身因素及其认知需要则是其外因。因此,一种语言变体 范畴的原型也会在不同时代和社会经济环境下,出于人们的 认知需要而发生变化。 二、多体化英语教学 (2]胡叨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40. [3]章文君.CBI与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创新[J].外语界, 2008。(3). 多体化英语教学理论是由Kachru(1985)等人在充分把 (责任校对僧格) ・ l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