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gps2012

gps2012

来源:欧得旅游网
在线测试GPS2012

一、 名词解释

多路径效应:所谓多路径效应是指接收机天线除能直接接收卫星的信号之外,还可能接收到天线周围物体或地面反射的卫星信号。两种信号的叠加将引起天线相位中心位置的迁移,从而使观测量产生误差。 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预报星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文传递给用户的,而用户利用接收机接受到的信号,并经过解码便可获得所需要的卫星星历,称这种星历为预报星历(广播星历)。通常包括相对某一参考历元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必要的轨道摄动改正项参数。

截止高度角:在GPS测量中,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

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蔽遮高度角,低于此角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

观测时段:从测站上开始接受卫星信号起至停止接受卫星信号间的连续工作的时间段。是GPS测量的基本单位。 采样间隔:相邻两次采样间的时间间隔或空间间隔。

卫星星历:是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即使一组对应于某一时刻的卫星轨道根数及其变率。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对同一组卫星信号的观测。 整周未知数: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载波相位测量时,载波相位与基准相位之间相位差的首

观测值所对应的整周数。

天球:天球是指以地球质心M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的一个假象的球体。

二、问答题

三维约束平差的目的是什么?考察GPS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以及

考察基线向量之间有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粗差。

什么是极移?产生原因是什么?地球自转轴相对地球体的位置并不是固定

的,因而,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其原因是地球自转轴受到地球内部质量不均匀影响而在地球体内部运动而引起的。

GPS控制网中独立基线选取的原则是什么?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

成闭合图形。

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

GPS网点一般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位点与观测站的距离,一般应大于300m。

与信号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源通常有哪些?(电离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多路径误差)

GPS卫星坐标系是如何定义的?咋样把GPS卫星坐标系坐标转换为地球坐标系统?GPS卫星围绕地球质心旋转且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引入

天球坐标系,用以描述卫星运行位置和状态。且在天球坐标系中,可分别用天球空间直接坐标系和天球球面坐标系形式来描述。

卫星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统转换需要经过三次旋转:1岁差、章动旋转变为真天球坐标系2真春分点时角的旋转,变为真地球坐标系3极移旋转,变为协议地球坐标系统。

消除或消弱GPS误差源通常采取哪些手段?(消除星历误差:1采用精

密星历2采用相对定位模式;消除钟误差:1忽略卫星钟的数学同步误差2利用测码伪距单点定位法来确定接收机钟的误差3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精确的卫星钟差值4通过观测值相减来消除公共的钟差项)

三、论述题

试写出单差、双差、三差模型方程?并分析消除了哪些误差源,消弱了哪些误差源?

单差模型:1消除了卫星钟误差的影像2大大削弱了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像3大大削弱了对流层折射和电离层折射误差的影响,在短距离内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其影响。

二差模型:接收机的相对钟差被消除了。

三差模型:消除了整周模糊度

试分析GPS定位的原理,要求写出模型以及平差过程

GPS的定位分为单点定位(绝对定位)、相对定位

1. GPS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观测量为基准,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用户接受天线所处的位置。无论是动态绝对定位还是静态绝对定位,其观测量都是所测卫星至观测站的伪距,通常也成为伪距定位法。绝对定位又可分为测码伪距绝对定位和测相伪距绝对定位。

测码伪距

测相伪距

2.GPS相对定位GPS,也叫差分GPS定位,是目前GPS测量中定位精度最高的定位方法。其原理是将两台接收机分别安置在基线的两个端点,其位置静止不动,并同步观测相同的4颗以上GPS卫星,确定基线两个端点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