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奖券”的故事

来源:欧得旅游网
“奖券”的故事

海宁市桃园小学 张燕敏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喜欢表扬,喜欢模仿,喜欢争强好胜。开学前我便印制了不少奖券(刚开始也有点无意之做,想着没事随便弄弄),在后面的墙壁上开辟了小博士竞技台,目的是用激励的方法让孩子们比一比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做的较好,使孩子随时观察到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存在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但这张些奖券和竞技台能起到这个作用吗?我当时在心里直打鼓,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要什么有什么,还在乎自己得不得奖券和五角星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走马上任了。

开学第一天,我向孩子们讲了竞技台和五角星的作用,以及如何才能得到一张奖券。学生好象没有什么反响。第二天,我让每位学生从家带抹布,结果就几个同学带,我就趁势在班上表扬这几个同学关心集体,把集体看成自己的家,又立马给他们发了奖券。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第二天、第三天„„其他同学都陆续带来了,他们围着我,嚷着让我给他们发奖券,生怕我忘了。我利用晨间活动在班上也把他们表扬了一番。称赞他们关心集体,乐益为集体做事。当我表扬他们时,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美滋滋的,坐姿更端正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是让学生带什么东西,有时不用强调许多同学都主动带来。我也把他们表扬了一番,给他们刻上小红花。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渴望得到表扬,渴望得到肯定的小脸,我先前的疑问打消了,看来这小红花在这些独生子女中还起着不少作用呢,我又一次深深的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的力量是多么大,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这使我对暑假里看的“孩子你真棒一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

当然这与家长的教育与配合也是分不开的,起先我觉得这也许对学生很重要,家长肯定也知道这只是一种骗人的手段,但事后的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位同学小红花的朵数也不一样了,作为老师的我也没有细细地去数每位同学得了多少朵花,可是家长和孩子们确在课后认真数起来。我常听到家长跟我说:“你们班某某小红花最多。”“我的孩子得了几朵。”“你们得小红花的标准是什么。”

在这一天的排队中,因为上了许多的课因此心情也很是烦燥,看着同学们排路队话一路讲个不停,排得也不整齐,于是气不打一处就上来了。正好看见一个小朋友在吵,也不顾三七二十一,就说你队排得不好还吵架,扣奖券,明天交给

我。没想到这无意间的脱口而出在孩子与家长的心里却那么有份量。才送出校门不久,这位家长便打来了电话:在我问我的孩子有几张奖券时,今天得到几张奖券时,我的孩子说扣了奖券,想问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家长也可以配合教育。这一问可把我问傻了,原来我无意的一句话,我无所谓的一张奖券在孩子和家长的眼中是那么的重要。

刹那间又让我想起了前些天的一些事:有一天一位同学不小心把奖券瓶打翻了,于是许多小朋友便上来帮忙捡,你一张我一张找得可仔细啦,由于人多不小心便把奖券踩脏了,于是我便说扔了吧,没想到顿时所有小朋友的脸一下子注视着我,那眼神是多么让人感动,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不行,这是奖券,不能随便乱扔。”我的心不禁一颤,原来一张奖券是那重要。怪不得许多小朋友得到一张奖券都舍不得放在铅笔盒里,有的拿纸巾包好,有的拿塑料袋包好,有的„„

有时我也常常会在课堂上发现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也会脱口而出:“某某小朋友表现真好,下课来领奖券!”可有时一下课就忘了,许多小朋友会缠着我来要,有时自己也嫌烦手上也没有,因此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呆会。由于一次两次的积累,忘的越来越多,在周五进行评比时,我要为他们发五角星时,有些小朋友忙举手站起来对我说:“张老师我应该有13张奖券,可是有四张还在你那儿,所以我还不能换。”我一愣,反问到:“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谁知道他没有回答,底下同学纷纷说:“我们每天都在数自己有几朵小红花,我们每天都在比赛。”我心里一惊,原来小小的奖券在孩子心里那么重要啊,那么有份量。不是吗?这些奖券可是孩子们经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得来的。我怎么那么不注意,给孩子少发呢。我埋怨自己先前的“随便”,马上对同学们说:“对不起,以前老师常少发,现在老师记住了,以后一定及时发给大家。”看着我给他补发四张奖券,他非常高兴地坐了下来。

从小小的五角星表上让我感受到了现在的家长多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光是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家长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的竞争意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希望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希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有很强的竞争力。我深深地感到作为教师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么重,我要加强理论学习,多想点子,对待自己的学生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在细节上尊重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里的每一个角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