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4篇 答谢中书书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4篇 答谢中书书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14篇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

古义: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3)五色交辉 .(4)四时俱备 ....

(5)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

(8)实是欲界之仙都 ....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高峰入云[F] .猿长啸[F](《三峡》) .1.高 常有高

[F]《醉翁亭记》 而年又最高) .(

★共:_____________ ★入:_____________ 交:_____________ 四时: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 ★乱:_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_ 沉鳞:___________ ★竞:_____________ 欲界: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 今义:和,同。 今义:消沉,萎靡 今义:休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

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2.将 其将将以下骑送迎[F](《周亚夫军细柳》)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 .

奇山异水[F](《与朱元思书》) .3.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元方时年七岁[F](《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

4.时

— 1 —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 .

[F]

春冬之时《三峡》) .(

年与时驰(《诫子书》)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探究设问

理○解○概○括 ○

1.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友人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②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3. 《答谢中书书》一文结尾为何提及“康乐(谢灵运)”?(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对山水的审美古已有之,但在六朝时人看来,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的谢灵运无疑是最值得效仿的对象。且谢灵运长于赋诗,将自然美景引入诗歌创作,堪称山水诗的宗匠。陶弘景于文中称引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

除此之外,陶文所描绘的或许是永嘉的山水(有学者研究指出,陶弘景从其隐居地茅山出发,东游四年,到过永嘉),而谢灵运写有不少歌咏永嘉山水的诗歌。欣赏对象相同,都能领悟山水之奇,陶弘景将谢灵运引以为知音,也是很自然的事。

写○作○技○巧 ○

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答案】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凝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猿、鸟的鸣叫声穿越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蓬勃的生命气息。

3.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请说一说好在哪里。 【答案】“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

— 2 —

一句中的“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跃,静中有动,写出了热闹的气氛。 4. 请从视角转换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答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写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看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而后写“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衬,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5. 作者是怎样描写动静结合的景物的?

【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6. 请从语言的细微之处赏析这篇短文。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改编)

【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共”与“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既彰显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文,隐含自矜自得之意,犹言自己不仅能比肩康乐,直可追比古人。文中写景部分的词语使用极为精妙。“将”“欲”二字,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岩壁五色斑斓,着一“交”字则有目眩神迷之意;竹树青翠欲滴,用一“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前者绚烂已极,然繁华易落;后者素朴已极,然终岁不改,自然之趣,万物之理,正在此处。

主○旨○情○感 ○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则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共10分)

(一)《答谢中书书》全文

(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曩:从前。②雊(gòu):雉鸡叫。③天机:天性。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 .(2)临清流也 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语段(一)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 3 —

4. 语段(一)(二)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

主旨相关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共10分)

(一)《答谢中书书》全文

(二)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山树为盖①,岩石为屏,云从栋②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③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洁沏⑤,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盖:伞。②栋:指亭梁。③狎(xiá):亲昵,亲近。④矧:况且。⑤洁沏:形容水洁净清澈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四时俱备 时:季节。 .B. 晓雾将歇 歇:歇息。 .C. 夕日欲颓 颓:坠落。 .D. 沉鳞竞跃 竞:争相。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 语段(一)中的“山川之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4. 语段(一)(二)中的作者有怎样相似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 4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4篇 答谢中书书

知识盘点

一、1. (1)消散 (2)坠落 (3)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 (1)共同 (2)耸入 (3)交相 (4)四季 都 (5)纷乱 (6)快要 (7)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8)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二、1. 巍峨的 高处 大 2. 将要 将要 将军 3. 奇丽 奇异 奇妙 零数、余数 4. 季节 当时 按时 时候 季节 时光

三、1.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3.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金题演练

一、1. (1)消散 (2)到(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2.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颓”“沉鳞”1分,大意1分。共2分)

3. ①结构上:总结前文,首尾呼应,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②内容上:是作者对美好的景物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山水之奇绝。(一点1分,共2分)

4. 语段(一)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意思对即可。2分)语段(二)以寂寥的冬季夜色突出自己的寂寞之感,并以生机勃勃的春景突出山中的意趣,意在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回归自然。(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在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微波荡漾,和水中的月影一同上下动荡。冬天远处的山火,忽明忽灭地闪烁在树木之外。深巷里的狗,叫声像豹子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静默无声,更多地想起从前你与我携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到那清澈的河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河边的青草,早晨麦田里传出雉鸡的叫声。这些美好的景色已经不远了,(你)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其中实在是有深奥的趣味啊!

二、1. B(2分) 【解析】B项中“歇”的意思为“消散”。

2.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1分,大意1分。共2分)

3.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缤纷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意思对即可。2分)

4. 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中陶冶情操,保持高洁的品性,洁身自好。(2分)语段(一)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怀;语段(二)中“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怀。(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就郡里而言,灵隐寺最突出。从寺庙看,冷泉亭第一。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泉水与亭阶持平。坐着玩赏的人,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躺着玩赏的人,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况且洁净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触之)柔滑清凉。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修行的僧侣道徒,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

— 5 —

说的肮脏念头,不等那清泉洗涤干净,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除。(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好处,说不完!这就是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去处的原因。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