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配电室施工方案10KV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配电室施工方案10KV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市川能电气安装有限公司

10KV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组织

我司将在项目实施中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挑选懂技术、会管理、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工作认真、吃苦精神强的施工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管理部。确保项目管理部在机构管理成员配置、施工专业队伍、劳务队伍、施工机械、物资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针对项目实际进行统筹安排、得到充分的保证,发挥最佳整体效果。

1.调派具有丰富配电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项目实施中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程测量、设备管理将分别由具有丰富经验和较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配合协作能力强的工程师担任,确保整个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配套;

2.施工全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将以项目施工为核心,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为主轴,不断优化生产诸要素,加强动态管理,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大力推广先进施工技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质量、安全两个保证体系,在创质量优良的同时,力争提前竣工交付使用。

第 1 页 共 10 页

3.施工力量配置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成立变配电工程项目部。并配置组织3个施工队(电气一次施工队、电气二次施工队、电气试验班)。分别对土建、电气进行施工和调试试验。

电气一次施工队:投入技工2人,普工2人,合计4人。

Ø 电气二次施工队:投入技工3人,普工2人,合计5人。

Ø 电气试验班:投入技工2人,普工1人,合计3人。

二、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本施工机械配置不仅具备本项目所需的常规施工设备,并根据工期、质量、安全的要求,对本工程所需的施工设备进行选型和确定数量,同时还考虑了现场实际施工条可能带来的不足增加设备。

三、施工方案

(一)技术准备:

(1)成立项目经理部,完善施工技术、安质、设备、物资、计划、财务、资料室等人员的编制,加强技术力量;

(2)熟悉图纸,领会设计人设计意图;

第 2 页 共 10 页

(3)进行图纸会审,并整理打印发放有关人员;

(4)编制作业指导书及重要部位技术交底;

(5)编制施工预算和材料用量计划;

(二)现场准备:

(1)现场设置各种安全消防设施,宣传牌,警告牌,安全通道;

(2)为防止施工电源突然停电影响施工,现场准备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

(三)材料准备: 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应根据合同有关规定执行。由业主供货的,要求开工前到位;由施工单位备料的,由材料供应组提出计划,采购备料,做到保质保量确保工程施工需要。

①开箱检查。开箱后,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A、设备出厂合格证明及产品技术文应齐全。

B、设备应有铭牌,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附、备核对装箱单应齐全。

②变压器搬运、就位。

第 3 页 共 10 页

A、变压器搬运就位由起重工为主操作,电工配合。

B、变压器在吊装时,索具必须检查合格。

C、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向和施工图相符,变压器距墙尺寸按施工图规定,允许偏差±25mm。

③干式电力变压器试验 由司检验部门对设备进行交接试验,试验标准符合国家规范、电力部门的规定及产品技术标准。

④变压器试运行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其符合运行条时,方可投入试运行。其试运行的检查内容为: A、各种交接试验单据齐全,数据符合要求。

B、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无缺损。

C、变压器

一、二次引线相位正确,绝缘良好。

D、接地线良好。

⑤变压器开始带电,并带一定负荷(即可能的最大负荷)运行。试运行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A、接于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变压器,在进行冲击合闸时,其中性点必须接地。

第 4 页 共 10 页

B、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电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变压器宜由高压侧投入。

C、变压器应进行五次空载全电压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励磁电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D、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E、变压器空载运行,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⑥验收 A、变压器开始带电运行后无异常情况,办理验收手续。

B、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 a、变更设计证明;

b、产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

c、安装检查及调整记录。

电力电缆敷设

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型号、规格、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无扭曲、损坏。

第 5 页 共 10 页

②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A、1kV以下的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10MΩ。

B、3~10kV电缆应事先作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必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③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④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⑤电缆进入电缆沟、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⑥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四、工期保证措施:

需首先保证按照工期65个日历天按期交工,在工期有保障的前提下力争提前竣工。

1、现场施工用水、用电必须能满足施工需要。

2、施工现场配足劳力、材料、工具、机械设备、以满足施工流水的作业。

3、合理安排各工序、各工种配合穿插,不留施工间歇。

第 6 页 共 10 页

4、严把质量关,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将返工返修缩小到最低程度,压缩工期。

5、提高现场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于施工进度障碍问题及时解决。

6、采取有效成品保护措施,减少返工修补工期。

7、及时组织外定货进场和材料进场工作,现场不出现停工待料现象。

8、每天及时进行现场碰头会,掌握现场情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布置第二天重点工作。

9、每周一次项目部班子会,综合进度、质量、安全情况,确保正常施工。

五、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全员培训,实行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工程师任副组长,成立由质检、施工队长、试验员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制定奖优罚劣制度和各种质检措施。

3)项目工程师以书面形式明确提出各部分项工程当中质量控制点,树立超前意识,使质检人员、施工队长在本项工程施工前就明确该项工程中质量重点是哪些,提前制定措

第 7 页 共 10 页

施,将质量弊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班组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班组长主抓质量,每个班组另设兼职质检员。

5)建立施工日记制度,从工程开工到竣工全过程包括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质量安全、施工中发生的技术问题、材料设备供应、施工组织措施落实情况、人身、设备事故均应详细记录。

6)每个项目开工前工程师做好技术交底。

7)各作业组认真学习技术交底,特殊工种、新工艺、新技术,操作人员提前进行上岗培训。

8)质量检查小组随施工进度进行各分项工程质量检查。必须做好外加工、成品、半成品进场材料的抽样检查及外定货开箱检查,收取进场合格证书,做好开箱检查记录。

9)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特殊、重要的施工项目,要编写专项技术措施指导施工。

10)建立施工协调会议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由项目经理主持,各管理人员,班组长参加,协调施工中内部关系,解决存在问题。

2、质量保证体系机构图:

第 8 页 共 10 页

六、施工安全措施:

1、安全目标及指标

针对项目部的组织层次,将目标根据需要进行分解,目标要尽可能的量化,安全目标做到层层抓层层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施工队,施工队保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保公司,干部、职工实行“双向”监督。

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项目部设安全施工管理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下设工程管理部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项目部、工地和班组组成三级安全网络,各级安全员均有安全施工否决权。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如下: 2.2安全管理各级主要人员职责 落实责任制,制定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职责分担,并实行下级对上级的安全施工逐级负责制。

项目经理职责: ---对工程全过程的安全施工负有直接领导责任,是工地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安全目标全面负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程、规定,组织制定项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审定安全工作目标及计划,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

---领导和协调各部门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布置、安排安全施工工作。负责审批

第 9 页 共 10 页

重大施工项目的安全措施。

---组织并参加安全施工大检查,组织实施整改措施。

---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组织防范措施的贯彻执行。

---负责施工安全考核、奖惩;负责项目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现场负责人职责: ---对工程全过程的安全施工负有领导责任,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制定项目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目标及计划以及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

---全面协助项目经理进行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各施工队、各部门间对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组织落实工作。

---负责组织安全施工的教育工作。

---参加安全施工大检查,组织实施整改措施。

---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组织防范措施的贯彻执行。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